本帖最后由 leftwall 于 2011-4-15 20:40 编辑 J1 j( S* |; ]3 U4 _, W
2 U9 W3 D& V* _3 @
夜深人静,考试时间到,不管答得怎么样,都该交卷了。【论坛字数检查为9400+字节,没到10000字节】
3 P, Q( ^& @8 D, E' _————————————————————————————————————————
$ }+ z. |6 e1 A0 m《工程自动水下航行器的设计注意事项》的读书笔记 前言【本文及附件仅供消遣,不保证正确性】 首先感谢国家感谢CCAV给我这次机会……(A:跟他们有什么关系?B:嗯……顺便带上吧)。 最后要感谢该论文除了第1页,其余页面的文本都是以text的格式存在的,要感谢论文的有效页数不到80页,要感谢Lingoes……可惜我还是没有读完。 本人是不找借口不舒服斯基,所以在正文之前还要唠叨几句。读书笔记对我来说已经是比较久远的回忆了(当年的假期作业应该是改编自作文选),所以现在只能说底子薄;而且我估计我现在的英语水平也就是高中没毕业的水平。这是我清楚的意识到我现在还不是栋梁,但是我相信即使我做不了梁,还是可以作门框的嘛!无论怎样,这都是我近20小时的苦劳,不管你承认还是不承认它都在那里…… 附件是我的部分翻译(第4章计算机,第5章导航通讯部分以及第1章、第3章、第7章的部分内容没有翻译【4、5章是因为个人理解起来比较晦涩,啃起来很耗时间;第1章、第3章、第7章是因为……时间不够了】,因此后文的“读书笔记”不包括这些未翻译的内容)。由于个人能力原因,部分专有名词没有翻译,有许多前后翻译不一致的情况,甚至会遇到与机器翻译质量差不多的情况或者产生歧义的地方,还有就是文字未审核,肯定包含错别字,总之就是不建议下载。附件雷属性,一般不建议阅读,一定要阅读请携带避雷针。那时,你看到的将不是一篇译文,而是一名尚未绝望的新人前行路上的截影(这个词少见哦)。前面说过,我已不记得如何写读书笔记,我能做的就是用我的话把论文的内容说一遍,能不能到1500字,随缘吧。废话就这么多,希望不会头重脚轻,下面进入正题。 ( H2 H) N$ B# X9 D/ o
初读此文摘要的感觉已经说过——崩溃,几乎完全不知他在说些什么。后经998大侠指点,先把大小标题都翻译了一遍。这种方法可以总揽全局,由于是新接触的内容,还是会遇到边翻译边纠正小标题的情况。 文章首先介绍了海洋工程的简史:一切都是源于人类的好奇心啊!早在19世纪,人们就开始用拖网取样,在1930s,Otis Barton 和 William Beebe又用拴住的容器扩大了探索深度(潜水界的莱特兄弟?)。无限制载人潜水器推动了电子学和材料学的发展。传感器的发展使海洋研究科学有定性走向定量。后来载人潜水器和遥控操作航行器同时发展起来。载人潜水器成本高而且需要水面船只的支持;遥控操作航行器活动范围有限,但比载人潜水器小,动力上有优势,先天缺陷是无法在平雪覆盖的区域工作。 都有问题怎么办呢,憋到1980s,自动水下航行器出现了,虽然优点众多,但要想完全取代前两者还是需要它们“配合”一下的。合理运用三者的优点才是王道。比如找热液喷口,先用自动水下航行器找喷口特征,然后再用载人潜水器或遥控操作航行器查看细节就OK了。 自动水下航行器可以分为潜水资源勘察型、中层水资源勘查型、深水勘察型和滑翔机型 从外形上分自动水下航行器可分为鱼雷形和非鱼雷形。鱼雷形的特点是阻力小速度快,需要一定的速度才能控制,缺点是六个自由度不容易控制。它们适合大区域的低分辨率勘探。非鱼雷形阻力大速度低但相对容易控制,所以适合低速高精度勘探。比较类似于飞机与直升机的关系。 海水的腐蚀性很高,深度越大压强越大。选材比较头痛。先看外壳,由于它承受高压,而且与海水接触,选来选去还是铝合金最好。这就完了?当然不是,NB的铝合金在还是面前一样是渣,没办法只能牺牲一部分人,哦不,是金属的利益,选谁呢?锌比较软,就它了。接着是骨架,选来选去还是铝合金,谁让人家条件好!flotation(不会翻译,这算啥结构),flotation是由复合泡沫塑料提供的,泡沫这个词来描述它有些不妥,不过你只需要记住这种复合泡沫材料很NB就行啦(说句题外话:哪种复合材料不NB)。还有就是这玩意儿能被压缩。其他诸如传感器、电子产品和电池只要保证水密性就可以了。 自动水下航行器的结构我们可以以SeaBED为例来研究。它的额定潜水深度为2000m,由长1.9m、直径0.34m、间距1.1m的两个鱼雷型船体组成.为了防止舱体之一漏水或者被缠住,它配有10磅的落槌。头部是电子舱,尾部是传感器和备用电池。SeaBED是典型的非鱼雷形,它的重心与浮心相距23cm,使得前后滚和侧滚受到限制。 铝合金Al7075-T6是这一设计深度下理想的外壳材料,外裹ABS塑料以减小阻力。 SeaBED的推进器是直流电机通过磁性联轴器带动的。SeaBED将会遍布世界各地,运输会是个问题。 SeaBED的动力系统是个48V的锂电池组,理想条件下,它的工作时间在10小时左右。 % R+ D9 U/ X! n0 `' H
计算机结构和通讯导航略 # h# i/ n n6 e' U! P" }
传感器之于自动水下航行器相当于眼睛之于人,我们看看自动水下航行器的眼睛是如何工作的。 标量传感器测量标量,矢量传感器测量矢量(-_-谁敢说我不对)。我们主要来看水下成像传感器。眼见为实,所以看到海底的样貌是必须地。光在水中有散射想象,衰减很快。每次只能照10平米左右的地方。怎么办呢?拼图玩过吧,对我们也拼。总之经过大量的努力,通过LED阵列光源,我们终于拍出(并拼接出)符合人类审美标准的照片。可是这种方法对高度突然变化的区域无效,Pizarro等人尝试用三维投影法解决。 自适应采样是个好东西。比如要在北极下找热液喷口,根据喷口的特点(化学成分变化、温度上升、折射率变化),用带有NEREUS质谱仪的自动水下航行器测量10平方公里,然后缩小范围至1平方公里,最后用光学勘探或多束波勘探,这就是自适应采样。实际问题是人可以分辨异常数据,机器却没那么高的AI。 最后是停靠系统(Docking Systems,最后我也不知道怎么翻译合适)应该是进行回收、充电以及收发数据的智能中转站。。 结论 自动时下航行器必须量身定做,随着高分辨率的传感器和相机的发展,自动水下航行器会发展的越来越快。
1 K, |* g1 ?: H& i总结,这篇论文给我的感觉是信息量很大,机、电、信息都有涉猎。自动水下航行器这玩意儿的资料国内我根本没见过(或者说没注意过),我怀疑在国内写类似的机械类论文是否能找到详尽的可以参考的文献(除了北极考察等零星新闻,很少能见到国内科研设备的资讯)。即便是这样,这论文与我想象中的情况差别很大——根本就没有计算,感觉就像“有逻辑的信息排列”,我感觉更像是加强版的开题报告。当然,我也知道,设计个自动水下航行器对于一个学生而言要求也太高了,怎样的论文算是合格的论文我也没有标准衡量。(自己左右互博了-_-b)就写到这里吧。最后要问个问题,知道英语是什么意思但用中文表达很蹩脚,是我个人的问题还是语言差异的问题?3 a( k2 C; [4 C2 ?
_____________________4 m9 _' P( y0 v' z w
shit,晕了,附件上传错了,请下载的人回复我的帖子通知我一下,太粗心了55555555555555/ C% ]% h) R#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