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机械是肉眼能看到的,任何人都可以指手画脚,特别是权高,自以为见多识广又不尊重理论数据的人;三维网技术论坛9 a8 }6 }5 h3 f# T
第二,中国工程师普遍是依葫芦画瓢。虽然,抄袭也是学习的部分之一,但是,没有深入研究“葫芦”的特性就去设计“瓢”,
产生的结果往往是,A、强度不足或严重过剩;B、出故障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第三,迷信“德国”、“日本”迷信国外技术。3dportal.cn7 b" P( J& b! e" d
说起这个,我得说一件发生在自己身边真实的事。就前几个月,公司的产品发生了一个减速机断轴的事件,我对系统的强度和减速机都验算了一遍,发现这套产品主要出现以下问题,A、减速机安全系数不足,也就是抗扭强度不足,主要表现在输出轴直径偏小;
B、链轮直径偏小,导致链条拉力太大,超出减速机输出轴许用拉力(其他就不罗列);于是我写了一份报告给科长,说减速机三维,cad,机械,技术,汽车,catia,pro/e,ug,inventor,solidedge,solidworks,caxa,时空,镇江3 Z2 i/ b& c3 s ~
直径偏小,并且,电机和减速机的配置有点问题,领导看完之后也没说什么,最终不了了之。无独有偶,时间过了没多久,又发生了一次减速机断轴事件。这时,我另写了一份比较透彻的分析报告给设计部经理,这下,他让机械总工(40多年经验)和科长(20多三维网技术论坛# Y3 t, y3 B: ]年经验)一起调查原因,他们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个是德国知名的品牌,应该没有问题。我当时听到这句话时,也没太大反应,就是心理觉得悲哀。(有问题没问题,只要你会算,是有办法算的。接下来也是我正要说的。)
第四,企业领导过于相信“老资格”和所谓“经验丰富”的人。
我明知道我的计算结果和判断对的,就算我把提议告诉老板,老板又会把问题折回到副总工或科长那,而科长和副总工是“重实践”$ A0 G" H: S! _+ f3 C6 p
“轻理论”,在讨论问题时,往往是逼上眼睛摇摇头说:这个加厚10,那个放大1.5。这类人往往是“忽悠”能力比较强,优先
取得了老板信任,在企业拥有足够的地位,所以可以颠覆“理论”。# b/ B$ S( K, i5 L& c" h; o
当大家看到我说的“理论”时,也许还会怀疑我是不是太年轻,“理论”存在问题,那我就实例分析一下我所采用的“理论”
方法。也举身边发生的真实例子:我们厂内的水平螺旋机,长度5~8米,目前都是用2.2KW的;我在试机时,测了三维网技术论坛, C l1 c0 q. ]. H( d/ g
一下它的工作电流,稳定在2.5A左右(额定是4.95A),这个时候,很多人(包括前面提到的“老资格”)都会错误地认为,使用效率超过50%(2.5/4.95),其实,认真地研究一下异步电动机,就会发现P=1.732U*I*COSΨ*η,U=380恒定时,而功率因素COSΨ和效率η是随负载率变化而变化的,于是我找了电机厂要来了不同的负载率所对应的功率因素COSΨ和效率η,最后算出电流为2.5A时,功率仅三维|cad|机械|汽车|技术|catia|pro/e|ug|inventor|solidedge|solidworks|caxa( K" D$ _4 ~( b) c2 G6 _6 q
使用了三分之一,明显为“大马拉小车”,按经典公式( P=Q/367*(ω*L+H) /η )计算,与所得的结果相当吻合。(在此,顺便提一下,3dportal.cn7 p4 ]7 X, U2 Z: c' f8 D- D9 f
螺旋机经典公式也有问题,螺旋长度较长输送量较大时,不可迷信——题外话)如果将功率缩小为1.5KW时,可以省下3个链轮和一条3dportal.cn7 r6 z5 u C1 z0 ]0 z5 h* N5 [5 q
链条的钱,一台就省1000(我们量挺大)。(还有很多,就不多说了)# k% ^$ e, J* Y4 T
深入了,就会发现太多太多“机械设计产品”的诟病,和现有工程师的设计习惯,“依葫芦画瓢”产生的结果就是,第一版安全系数是2,经过几手之后,那些担心出问题的人,就会稍微去放大,最终是2*1.2*1.5*1.2……安全系数是10或者不小心出现安全系数小于1,而设计者却浑然不知。
改变这些状况的,恐怕只剩时间,只有时间才能推翻谬误。三维网技术论坛7 b: R& K I6 M: e, H" N1 X"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