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0-11-23 09:58:32
|
显示全部楼层
02年甚至更早的帖子了, p3 y# _! r% t4 G6 x
-----------------------------------------
! b* z* Z, o! N* M' O, K目前疲劳断裂国内分成力学帮,航空帮,机械帮,和土木帮。 % h* G, Q# e" w! `: r
+ c" t9 Q6 _+ J e; g* _
力学帮主要在求三维断裂,以西交大的匡振邦,清华的杨卫为主。 . }! t" x- ^$ W6 y9 U
但他们的研究的大多是静态加载,没考虑循环加载,
; j. Z% f$ X6 B- e$ @9 O/ t, _ \* j无法进行结构的寿命估算。 ) ]# K6 B1 W% z. e$ h$ L* o
* l3 T" L3 t2 G, R2 N! G航空帮又分疲劳帮和断裂帮。 * m: G/ n8 I1 N; m" ~% c1 [( P
航空疲劳帮以北航的高镇同为主,主要是疲劳可靠性和雨流法。 * Q. z; \" h# k' Y
如果不考虑可靠性,很简单了,
' `# m$ a# y, ~" f考虑了可靠性,由于以前的老家伙没几个懂概率统计,
: e; E v% H' d所以全被老高头蒙得一愣一愣的(笑)。 1 ^3 j) E, R7 h3 T7 m
其实西工大的吴富民教授水平很高,他的疲劳书比老高头的好。 8 s: p3 a. U- a* E7 J9 ~
/ V* j6 G9 u7 x1 e
航空断裂帮以前是西工大的黄玉珊(黄神童),后来是北航的张行。
g1 ^' X, g- l; Q$ l7 p2 K主要是求飞机结构的应力强度因子。 & d' {1 k& X1 m' b2 O3 T
后来又搞了损伤容限与耐久性设计。 . X* T; {- B( n1 Z# j# ]; V. p
这个很蒙人,没一两年时间你学不会。
$ U0 L) w9 H" @因为首先要学懂断裂力学, 0 O2 Z N$ W' }7 |' O
然后实际搞的是裂纹扩展。 1 B8 t8 L9 F3 g) E# \8 K
黄神童当年自做聪明,70年在国内第一个搞断裂力学, ) @: Y) a6 l( ?4 Q3 ]' R
(当时清华的黄克智还在算什么波纹板应力分析呢,可现在成了断裂帮总舵主)。 ! l+ b& {; q3 [# E+ v" I. ?" d% k: Z
黄玉珊认为疲劳比断裂简单多了,所以向航空部建议北航成立疲劳小组,西工大成立断裂小组。
* ?& k- x) P+ J" t4 p. ^% |9 R6 H可惜黄是江浙人,喜欢单干,后又得了病早逝。加上我国的飞机一直以修修补补为主,使得航空疲劳帮一直有科研课题,
" R/ g6 v! y7 w% L有课题就自然会得奖,奖多了就会当院士。
) ?7 G; t) W& F* [4 c- u/ f o
; u8 ~0 H+ f+ v( k3 P& Q$ s) I与黄玉珊同时搞断裂的是西南交大的孙训方先生。 - z% i0 f( V8 W h' f8 P
孙老先生水平很高,学生出国的很多。 2 E! u) H9 q6 C$ u* |
他经常出国开会发现什么是热门就让学生做, 8 V; q( j! a4 Q
因此他的学生做好论文毕业之后出国机会很大。 7 b' W! e7 e' X! A& T. | O$ Y) @
孙老先生绝对是院士水平。
' a B' U3 P s) o+ n @2 g可惜老先生性子直不会讨好部里头,每次报院士铁道部提不成名。
- t' n9 g+ k- K5 v. f [6 M后来能提名了,
, Y/ u+ T" N! N8 j已当成院士的又建议新院士要选年青的。
: e, H% {4 h# {, z& [2 p所以中国院士一半是狗***。 : | ~1 x' m! ^" s0 [
只要有水平,一百岁时被人承认学术成就,就应当选为院士! . h" V* ?) q" h4 A6 q
4 W: \. q9 K+ L" Z6 d+ \机械帮首推东北工学院的徐灏老先生。
/ }: j9 K0 N, _$ X2 }, k V徐老先生在疲劳方面做了不少工作。
% @9 N, k; q) M可惜他的学生生源不好, % s0 z( S. P2 Z; y( |, Y
他有许多新思想告诉学生学生就是做不出来, ; m- N: y1 d: {4 J1 j* [+ L- g, M
他的有的学生是老外做什么只会照着做一遍。
$ V9 L- i( U. \' y+ u" O使得徐老先生未当成院士。 6 }5 b+ R! J4 k* b( ~: b
按老先生的水平和著作早应是院士了。
@- E( P- p1 q. o" b; e7 N" `* r e0 }
土木帮好像大连工学院的赵国蕃院士做了不少东东。
" N' a/ ]8 i$ L但在理论上基本是照国外的在做。
7 u8 v5 f3 p' o" K/ B大工的课题很多,攀登B什么的。另外赵院士做的很扎实,
, _4 {1 K4 F2 j) \有很多实验而且他还考虑了可靠性。 $ ~5 u6 n* d% n) J
* D/ M2 k5 k( [: B
因此各位如果想学疲劳断裂,
% k4 c9 B, Y. L6 r# b F不妨查一下以下各位学术大师的论文。
3 {5 N; E( O; f3 \ u
' c5 P2 T: i# m9 `5 @3 S实用的还是航空帮做的东西。 , }! ~- P1 z6 U( ^2 d) j" C* h5 F& ?
msc系列就是老美nasa资助搞起来的,
n) \! f+ c8 R' K0 k4 E我感觉其界面和功能就是用起来舒服。 5 S4 Q; ]" V5 M4 J! V
# d& O4 K K7 M+ r) p# p因此,疲劳并不难,只是很烦,考虑的因素很多。
, O7 v! K& k" z+ e- j另外由于疲劳随机分散性太大, 5 V1 J( ?' d/ Y% s/ }; f6 N" W
不得不考虑可靠性。一搞可靠性就得先把概率统计随机过程学透。 ) _. `- ~# m: K1 A6 P& S
- {% q8 H! |# J# S断裂如果学好复变函数,数理方程,弹性力学,也不难。
& m9 H+ ^4 U% X3 T只是要花不少时间。
/ G$ z: m/ e( X% y6 T8 E( u另外如果是用有限元求因力强度因子,
; Y( {+ K& j+ j) ~abqus, marc都有此功能。 . W% ]9 q) x3 X" i0 p
只是画网格费些事。 3 Y# V! @ g% F1 h4 v9 s& t
) |8 }/ g5 W: g: \: y另外,中国科学院力学所的柳春图先生,曾经任国际断裂大会副主席,
& o" l4 m% N% Q" k2 L: T2 ]5 N水平很高搞过动态断裂力学, ; z" p8 U$ T8 Y6 Z
这是我唯一至今未学懂的东东。 ! @$ R D- _5 v* c9 f. W6 l4 u
, r) Q! ]2 E' R' A3 f石油大学的方华灿先生,
' H7 z- Y* m$ H; n. x, e在海洋石油平台结构疲劳断裂模糊可靠性方面是国内第一!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