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秋叶枫红

转个非常好的技术帖:两种碗形砂轮磨座结构详细比较,哪种设计更好呢?有图有真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5 09: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润滑问题有没有考虑?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收起 理由
秋叶枫红 + 1 跟帖就有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5 09:34:19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的很好,第一种少一个挡圈。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收起 理由
秋叶枫红 + 1 没仔细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5 11:5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flyeego 的帖子

                  学习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收起 理由
秋叶枫红 + 1 一定要耐心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5 14: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图,也看了大家的讨论,感觉很受启发。我与原作者的意见相同,支持第一种方案,我觉得方案一无论从工艺性和成本都优于方案二,精度方面应该是不相上下。
    看了大家的讨论,支持方案二的大都觉得方案一在高速下,轴在受热伸长时有过定位的可能,我觉得大家可能只是大概看了一眼图纸,没有仔细推敲原其结构,其实方案一根本不存在轴在热伸长时的过定位问题,大家仔细看方案一的上端,轴的上端轴承位那里没有台阶,所以轴在热伸长时可自由伸展,不会产生过定位的问题。
  再来看看工艺性,两张图纸往一起一放,很清楚的可以看出来方案一的结构比方案二简单,少很多零件,这是其一,第二,方案一的壳体内孔两端是一样大的,中间一段略大,方案二两端各是台阶孔。干过机加工的一眼就能看出来哪个的工艺性好。
   所以我支持第一种方案,如果在密封方面再花点心思,是个很不错的方案。看得出作者是一位有相当功底的同行,希望楼主能把他请来我们社区,跟大家多多交流。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7 收起 理由
老鹰 + 5
neo1981 + 1 说得很有道理
秋叶枫红 + 1 GOOD,就是要这么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5 14:4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谈下我个人的想法
一,方案1中的下端轴承,在台阶上面的轴承,安装时内圈要穿过一段轴,而且是过盈配合,安装有难度,可以将轴中部无用部分车掉个0.5MM的长槽出来,方便下端轴承安装;
二,方案1采用了骨架油封,转速较高的情况下,寿命不长;
三,有些朋友可能没看清楚,方案1中轴是可以自由受热伸长的;
四,方案1中的轴承外圈隔套,能否取消?直接象方案2做成台阶的样子?
五,方案2维修的确方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5 15:3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接触过磨头,随便说说,哪里讲错请前辈们一定要指错啊,不然一直会错下去的,哈哈
方案1:精度高,受力好。但是调预紧力麻烦,还有图中密封有的地方是不是没画?端盖处密封可以用O型圈(槽车在端盖68的外圆上),主轴那的密封用骨架油封,是不是加个油封套,因为油封磨损时,轴也是在磨损的,换轴代价太高。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收起 理由
秋叶枫红 +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5 15:33:37 | 显示全部楼层
磨头,是磨削设备的核心部件,也是设备厂家的核心技术和高利润部件.
对于这种东西的设计,首当是精度和稳定可靠性的角度来考虑.
至于工艺性和方便维修不应该是考虑重点的,否则和缝裤子没什么区别.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7 收起 理由
无能 + 1 精辟!
老鹰 + 5
秋叶枫红 + 1 大侠能否再深入探讨下方案比较?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6 01: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能 于 2010-11-6 01:09 编辑

方案不错,但有几点疑问:
1、有标准成对安装的角接触轴承DF/DB/DT,为何要自己配磨“精整片”?
2、高速高精度,轴承游隙最好为零为负,方案2上端为何用6系列轴承?
3、带轮与轴联接复杂,建议尽量使轴无偏心质量,如过盈涨套花键等。
4、毛毡密封发热量更大。
建议:
筒体中间孔大两头孔小,轴中间粗两头细,上下各一个角接触轴承,面对面安装,一端端盖直接压紧外圈,另一端端盖+碟簧“定压预紧”。(定压预紧力对轴受热伸长不敏感)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收起 理由
秋叶枫红 + 1 无能大侠的建议为本贴增色不少!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6 09: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种方案,轴承的预紧量很难调整,而且后面的一组角接触球轴承完全不承受轴向力,不属于双支承吧
第二种方案,预紧量很好调整
所以我也倾向于第二种,不过我没做过磨头,说错莫怪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收起 理由
秋叶枫红 + 1 重在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6 09:3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红瓤地瓜 于 2010-11-6 09:33 编辑

照俺的看法是2个方案轴承用的太多,第2个挡圈用的不好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收起 理由
秋叶枫红 + 1 谢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4-11-29 02:49 , Processed in 0.063773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