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依导线颜色标志电路时 " {6 V. b% }9 x; ]9 E
1.1 黑色:装置和设备的内部布线。 ( w: i7 ^! W7 o8 t3 z9 O
1.2 棕色:直流电路的正极。
2 d% {1 i- Y8 M' O2 U2 |1.3红色:三相电路和C相; ; w$ E, l& U" v' b; m
半导体三极管的集电极; & N c0 j/ v6 B$ o! Y
半导体二极管、整流二极管或可控硅管的阴极。
1 a1 e1 h1 M% e6 N" g4 \1.4黄色:三相电路的A相;
0 z5 ^% G( y- F2 J9 n' s 半导体三极管的基极;
0 v* {# }! f+ B* m8 i 可控硅管和双向可控硅管的控制极。
# [" n. v9 k$ W# ]! r# w8 A1.5绿色:三相电路的B相。 # o2 X5 m! d3 S$ z% t
1.6蓝色:直流电路的负极; & d5 M. ?$ W& y p- L* T
半导体三极管的发射极;
, K) z; E$ A/ [# f 半导体二极管、整流二极管或可控硅管的阳极。
C9 }( J- D9 z- D, j1.7 淡蓝色:三相电路的零线或中性线; 7 i2 i5 i0 b7 }
直流电路的接地中线。
9 S% y* W& M9 T1.8 白色:双向可控硅管的主电极; . W! e8 x* h" l' |
无指定用色的半导体电路。 " K" ^( {6 |3 z3 V c' e \
1.9 黄和绿双色(每种色宽约15~100毫米交替贴接);安全用的接地线。 ( R1 B1 O0 `+ V; e/ a4 D# ~
1.10 红、黑色并行:用双芯导线或双根绞线连接的交流电路。
. G% y% F6 ?+ r) k2 依电路选择导线颜色时
, M5 r$ r/ U7 g* N8 }; l) S+ l! r2.1 交流三相电路的A相:黄色; # ~8 Q( O' s. R2 y" E
B相:绿色; 2 n3 _* @0 U6 x- p0 k
C相:红色; - p/ C" R. d$ g* n8 a; {7 P
零线或中性线,淡蓝色;
" C& C1 A' r' Z4 E4 G6 `! v% B 安全用的接地线:黄和绿双色。 5 P" Y' M5 |+ `
2.2 用双芯导线或双根绞线连接的交流电路:红黑色并行。 ' z3 `/ Q o$ O# e, K
2.3直流电路的正极:棕色;
4 g3 `6 D- o5 z1 j" { W 负极:蓝色; 6 F8 h- Z- m& n3 Z
接地中线:淡蓝色。 5 S2 T; n' E5 z% N# b# U" m3 m$ E7 E8 s
2.4 半导体电路的半导体三极管的集电极:红色; 9 j \) {7 h, Y1 [/ z2 E
基极: 黄色; 5 P1 R7 w8 P. ~' U! t
发射极:蓝色。 % C9 x$ y2 a; b2 m0 [1 G8 ~% Q
半导体二极管和整流二极管的阳极:蓝色;
2 N% M1 z# \) ~6 A* N 阴极:红色。
; }. F" ]; L+ U5 d/ i& R 可控硅管的阳极:蓝色;
4 l& _" M7 g. o5 _5 ~9 e6 {9 Q 控制极:黄色;
, P, X9 M& s7 [) I( g1 M7 C; |. T 阴极:红色。
; g5 `2 E7 \6 s 双向可控硅管的控制极:黄色;
3 z u$ {2 h1 x" r 主电极:白色。
0 \$ @( A1 `1 Q* D2.5整个装置及设备的内部布线一般推荐:黑色;
, Z A8 S3 q# } A) z 半导体电路:白色; / H/ @# g& X+ d0 v/ G
有混淆时:容许选指定用色外的其它颜色(如:橙、紫、灰、绿蓝、玫瑰红等)。
3 M" B# u1 B; j6 d2.6 具体标色时,在一根导线上,如遇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可标色,视该电路的特定情况,依电路中需要表示的某种含义进行定色。
4 ^' q% P) k; ?' }1 D 注:对于某种产品(如船舶电器)的母线,如国际上已有指定的国际标准,且与第2.1和2.3条的规定有差异时,亦允许按该国际标准所规定的色标进行标色。摘自《GB2681-81》。 2 L7 |( \/ o5 v
fficeffic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