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进了一台米国的八轴自动车,虽然在出厂前就已调试好了,但漂洋过海坐轮船,又是火车,又是汽车的,难免不会出些变化,因此随机跟来了一名米国技师,大家尊称米机。我们生产的产品也有专门对付飞机的,叫他米机就有点专业对口了。二十多吨的机床,也算是高头大马了。% d% k' [) ^$ b' Q) }
* s. h, a+ g7 M2 Z4 |, M米机40来岁,1米70左右,胖墩墩的。国内的六轴自动车我们买了几十台,对这类设备有一定的验收经验,六轴验收时是连续加工出六六三十六件产品,无一不合格机床就算合格了。一看验收合同,老米的规矩也是一样,那就是要连续加工出八八六十四件合格品,机床就是验收合格。第一天米机开着机床空转,没干活,第二天竟连机都不开了。问其原因,说料没到。指着堆在料架上几十根铝棒料告诉他,机床没到就准备好了。米机指着料头标记说,这是中国料,试机要用美国料。原来技术部门想借试机之机,顺便试一下国产材料,没想到米机不认账。只好把米国料拉出来。料是Φ65的硬铝棒,一根有4米多长。一口气上了八根料,把个米机累出一头的汗来。米机把管验收的叫到跟前,拿出一件在国内就加工好的产品,递到验收员手里,指着工作案上的几十块专用量具,讲解了一遍使用方法。就开机干后。一拉开自动手柄,几乎一份左右一件的产品往下掉,检验员一件活没检验完,机床已干出十来件了。米机看着手忙脚乱的检验员得意地笑了。干到40来件的时候,检验员突然喊道一个外圆尺寸超差。; e# J/ X3 Y) }3 ]& S/ x
5 |, P- t c( O- @ ?8 W" A7 G
顺便说一下检验手段,一般大批量生产时,整个生产线上使用的都是专用量具,外圆用卡规,孔用通止塞规,螺纹用电光仪检测,所以有的工人在生产线上干了多年,仍不会用卡尺等通用量具。一般量一个尺寸也就是几秒钟的时间。米机根本就不相信会出现不合格品,连机床都没停,拿过卡板,在一个外圆尺寸上卡了一下,通尺寸一点都下不去。看来那个尺寸大了不止3-5丝,米机这才急忙反身关机,一数已干了快60件了。他看了一眼近旁观看的几位领导,满不在乎地将干出的活收到一个箱子里。示意检验员开始新一轮加工。但不轮他表现得多么沉着老练,总是在不到64件活时,就会出现超差尺寸,又得从头开始。折腾了几天后,带来的那点料用光后,米机有点急了,但孤悬国外,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后来米机和车间内的工人混得有些熟了,才知道,机床厂没有专门的出国调试技师,凡是出口设备,都是以承包的方式包给技师。钱就是那么多,个人的一切开销都包在里面。米机住的可是5星级宾馆。要是耗的时间长了,不但赚不到钱,弄不好还得赔钱,他家里还有个正上大学的儿子,说好用他这次出国挣的钱买一辆跑车的,看来这次要吹了。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