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舟航 于 2010-1-22 11:51 编辑 % H! B) y% @: X, ?
, R" R, P6 Q+ T [7 \6 a
电弧 定义:由焊接电源供给的,在两极间产生强烈而持久的气体放电现象—叫电弧。
: Q. @9 j+ q1 v6 a% U. { 分类:' h8 d3 a& K1 p) T* ]4 |3 _
〈1〉按电流种类可分为:交流电弧、直流电弧和脉冲电弧。
; Q7 \+ v0 ?# [% y7 {, a 〈2〉按电弧的状态可分为:自由电弧和压缩电弧(如等离子弧)。
( ~$ u+ h; m0 C3 O# } 〈3〉按电极材料可分为:熔化极电弧和不熔化极电弧。
4 G3 k/ ~9 F# b: n9 X; z: G 作用:电弧是高温高导电率的游离气体,它不仅对触头有很大的破坏作用,而且使断开电路的时间延长。 0 C! p2 r9 t) O3 R x7 A
产生:电弧当用开关电器断开电流时,如果电路电压不低于10—20伏,电流不小于80~100mA,电器的触头间便会产生电弧。 6 O; W# D* o/ t# \, k2 i
因此,在了解开关电器的结构和工作情况之前,首先来看看其是如何产生和熄灭的。 ; \# k) f3 O/ ~2 p- T! D* u/ V* e! L
电弧的形成是触头间中性质子(分子和原子)被游离的过程。开关触头分离时,触头间距离很小,电场强度E很高(E = U/d)。当电场强度超过3×10---6---V/m时,阴极表面的电子就会被电场力拉出而形成触头空间的自由电子。这种游离方式称为:强电场发射。
5 u2 ~* L& U G( I( V! L' v6 f$ ^ 从阴极表面发射出来的自由电子和触头间原有的少数电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阳极作加速运动,途中不断地和中性质点相碰撞。只要电子的运动速度v足够高,电子的动能A=mv^2足够大,就可能从中性质子中打出电子,形成自由电子和正离子。这种现象称为碰撞游离。新形成的自由电子也向阳极作加速运动,同样地会与中性质点碰撞而发生游离。碰撞游离连续进行的结果是触头间充满了电子和正离子,具有很大的电导;在外加电压下,介质被击穿而产生电弧,电路再次被导通。 " O, ` Q" u" k
触头间电弧燃烧的间隙称为弧隙。电弧形成后,弧隙间的高温使阴极表面的电子获得足够的能量而向外发射,形成热电场发射。同时在高温的作用下(电弧中心部分维持的温度可达10000℃以上),气体中性质点的不规则热运动速度增加。当具有足够动能的中性质点相互碰撞时,将被游离而形成电子和正离子,这种现象称为热游离。
- U8 x8 E4 G$ o' A 随着触头分开的距离增大,触头间的电场强度E逐渐减小,这时电弧的燃烧主要是依靠热游离维持的。 $ \8 g q" o3 w/ A9 ]5 Y5 ~& F
在开关电器的触头间,发生游离过程的同时,还发生着使带电质点减少的去游离过程。7 Q' `% N+ g% r4 [/ A( ?
特点:导电性强、能量集中、温度高、亮度大、质量轻、易变性等。
9 {" L) c& l4 z+ } 用途:电弧可作为强光源如弧光灯,紫外线源如太阳灯或强热源如电弧炉。
5 A3 Z3 [7 N6 X6 ?- ^* H h& Q$ {2 h4 p5 q8 g# G7 I$ u! I
) T/ Q9 `( T1 }2 m( m" o! W" a8 r
这是百度得到的,我觉得很有道理fastarrow友的见解,再仔细分析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