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上最卓越的“水泵” 人的心脏可以连续工作一百多年,每天泵出的血液6~8吨,三年 半时间所泵出的血液足可浮起一艘万吨巨轮。 真空技术应用广泛,许多现代仪器,如电子显微镜、加速器、质谱仪等必须依靠高真空的获得来有效地工作,不少工艺过程也少不了真空技术,如电子管的制造、半导体的提纯、单晶的制备以及有机合成等。( J$ e% a Y) M$ z @
一般称压强大于10-3乇(真空度的单位,1乇=1毫米汞柱的压强)的低压空间为低真空,10-3-10-8乇的称为高真空,小于10-8乇的称为超高真空。利用不同类型的真空泵可获得不同的真空度。例如,利用机械泵可获得10-1一10-4乇;利用扩散泵可获得较高的真空,一般可达10-6一10-7乇;利用离子泵,可获得超高真空,达10-8乇或更低的气压。还有一种低温泵,它是利用极低温度使气体冷凝,然后把冷凝的气体从系统里除去。这种泵工作的范围是10-3乇到10-10乇以下。它有一冷凝气体的低温表面,大多数低温泵是用氦来冷却低温表面的。扩散泵、离子泵等都不能直接抽除一个大气压的气体,必须在机械泵作用后达10-3乇真空时才能开始工作。因此机械泵又称“前级泵”。3 ~2 N2 |9 _$ `' s. y3 ?
目前世界上人工获得的最高真空是10-14乇的数量级。这一纪录是由沃森研究中心的J·汤姆逊于1976年10月在国际商用机械公司创造的。所使用的低温系统的温度可降到一269℃(-452°F)。为对10-14乇的真空度有些感性认识,可打个比方。设气体分子如棒球大小,则在标准大气压下分子之间的距离为1码。当真空度达10-14乇时,由于分子数的减少,使分子之间的距离变为50英里。这与星际空间的压力不相上下。在海平面上,大气中每立方厘米有3×1019个分子,而在星际空间中或许每立方厘米还不到10个分子。因此,在10-14乇的超高真空里每立方厘米找不到10个分子!9 d" p! N. v! ^/ O. D
世界上最长的“管道”人体各处布满着一千多亿条纤细的微小血管,如果全部连接起来,几乎长达10万公里,可绕地球两圈。
" B( `5 A9 S+ P* _" S, ` 世界上最小的“电台”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每个人体细胞都是一台微型电台,它能发射出 频率为150K.C的无线电波,稍低于收音机的收听频率。
/ H8 |! K! r9 \7 E9 w2 u 世界上最小的“化工厂”人体的新陈代射大部分是化学变化。在数百种称为“酶”的催化剂管理下,数不清的化学反应按照一系列严格复杂方程依次进行。这一切,绝大多数都是在最 小的“化工厂”—只有1.5公斤重的肝脏里进行的。
7 i: s) e3 N5 j& k- _* o) m 世界上最原始的“发动机” 肺脏犹如一台发动机,推动人体氧化代谢的速度,肺在胸腔扩 张量大时,能容纳4.5升空气。据计算,肺吸收氧的面积有129027平方厘米,同一间小房子的面积一般大。另外,肺的内表面积比皮肤面积宽50倍。
: p- o5 ?( [9 g6 E! Z) u 世界上的最奇特的“钢筋” 人体之躯全靠骨支撑,骨骼是空心的,但有许多适应力学要求 的纹理结构,每平方米的骨头可以承受1吨的重压。
7 y8 g) J) g( j5 D" v( f* |《超高层建筑消防综合救援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的重大科技项目。市科委将投入1000万元,研发可将水送达300米高度的超高压泵消防车,以及利用芯片技术,迅速定位高楼被困人员以最快速度营救。
# d! o' x6 }. s- G6 Q 高层起火送水困难
! r/ {7 `, z) I' M' M 市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将由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中心、消防局科研所等单位共同承担,计划在三年内完成。据北京消防总队的数据显示,北京约有8000多座高层建筑,其中1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至少有58座。据专家介绍,火灾发生时,如何向高层运水是高层火灾救援的一大难题。普通消防云梯车一般只有30多米,而消防泵承载的压力有限,通常只能将水送到百米左右的高度。火情如发生在更高位置,消防员也只能望火兴叹。此外,高层的被困人员不易找寻,逃生也比较困难。
+ g+ y% A% a/ T3 w+ } 消防车将装超级水泵
. \+ `( r1 a8 f, ` 目前,有关的科研单位正在承担研发一种双活塞超高压泵送水技术。将高层建筑施工中水泥灌浆的技术移植到消防水泵中去。目前高层水泥灌浆技术可将水泥送到300米的高度,双活塞超高压泵也有可能达到这个高度。同时它还将依据消防用水的需要,对出口等进行一定的设计改良。这种水泵将会被安置在移动的消防车上专门进行高层救援。
) |# v4 h' N, T6 n 定位芯片协助救援3 W% `5 k" V- D) ?9 z
在奥运会中使用过的RFID智能芯片也将被应用到高层火灾救援中。它能够锁定被困人员方位,解决救援难的问题。过去高层着火时,消防员往往很难判断楼内人员的数量、位置等情况。RFID智能芯片应用之后,将会被安置在楼内职工的门卡中。智能芯片可以发出无线射频信号,后方指挥平台上的救援人员接收后就能清楚地看到所有持卡人的位置。如果屏幕上代表人员的红点一旦长时间停止,那此人就可能受伤甚至晕倒。及时获取这些信息可指导消防员随时调整救援方案采取特殊的救援措施。另外,救援人员身上也将携带RFID无线射频接收器,通过该装置,指挥中心不仅能全程追踪消防员,还可实时掌握他们的心跳、体温等生命体征指标,一旦发现有人过度疲劳,会立即下达换人指令。
8 s. I9 P; J3 u& W# v “目前有的成果尚在研发,但很多已在实验室阶段获得成功,目前要做的是要形成一套系统完整地运用到高层救援中来。”北京市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3 v1 i% Z: z5 n% `本文转自:http://www.pv6666.com/Article145.as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