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乌克兰《基辅邮报》12日报道,由乌克兰提供的Al-222-25新型喷气发动机已运抵中国,这意味着,中方研制的L-15“猎鹰”高级教练机终于能够进行超音速性能测试,向鉴定试飞阶段又迈进了一步。“猎鹰”的成功,少不了乌克兰的技术贡献(参见本报7月31日、9月29日相关报道),该机的“心脏”制造商——马达西奇公司,更被誉为当之无愧的“马达沙皇”。
* N1 D6 P1 j2 E" R9 G# ^. v5 x$ f; A9 ^; m
视中国为更好伙伴6 Y# H# y" ^! a& l, T
* r& K% b/ H5 `. y# K马达西奇公司(MotorSich,简称“西奇公司”)位于乌克兰扎波罗热市,是世界知名的发动机生产商,主要为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提供动力系统。早在苏联时期,它的产品就出口到90多个国家,有“苏联航空工业的心脏”之称。2008年,马达西奇公司的出口额为1.6亿美元,占乌航空产品出口总额的50%。! l3 [0 B9 _% V3 K. m
; o. X9 C- [3 ?$ ]# t% I! y, a% A然而,近10年来,乌克兰航空工业一直在美、欧、俄的夹缝中煎熬,总产值只占全世界的0.1%。马达西奇公司总经理博古斯拉耶夫指出,公司每年用于研发新发动机的经费约1800万美元,资金缺口越来越大;在必要情况下,为确保自身的生存,马达西奇公司可能将所有资金投入一个重点项目,即为中国L-15教练机提供发动机。
: R; E- U5 L& [6 B/ [3 F5 j/ ?" s8 T5 S: N. O% B7 G
此外,马达西奇公司还在为俄罗斯战略巡航导弹提供发动机——别看俄乌在政治上不和,双方在经济方面的合作仍然很多。但随着中国的经济实力增强,相比较而言,该公司还是更乐意与中国这样的伙伴开展合作。
/ m$ o/ _/ V" c! ]/ s, E
, V, O% R! R; Q& B, }* Q% jL-15是“救命稻草”?
8 t1 Q* i! W" L9 t
9 Y# W7 i7 U5 _" b0 c/ q% P2009年初,乌克兰防长叶哈努罗夫曾对中国进行友好访问。访问结束后,叶氏称中乌军事合作已进入新阶段,希望与中国联合生产L-15“猎鹰”高级教练机,共同拓展高端市场。他特别强调,如果合作能够实现,乌空军将首先订购L-15,并在境内建设该机的组装生产线,以取代现役的L-39“信天翁”教练机。8 n# x5 d' G5 s: K5 q: S
: k& i" G; I! Z
L-15兼具空战和对地攻击能力,是一种性价比很高的机种。据披露,中国于2002年初启动该项目后,乌“进步”机械制造设计局为原型机提供了DB-2发动机,承担批量生产任务的则是马达西奇公司。应该说,中乌在L-15项目上的合作早已开始。现在乌方提议在其境内组装生产L-15,正是看中了其优异性能和广阔市场前景。6 l1 e/ p9 i5 d7 X5 Z4 x
0 `2 c. q( }; ^2 a$ z受经济危机影响,乌克兰货币贬值,企业破产,政府大规模对外举债,国内军工企业的处境更是雪上加霜。据悉,乌克兰军用飞机制造业以前每年可生产350架飞机,但现在已没有来自军方的任何订货,只能靠为国外客户生产零部件度日。如果能争取组装生产中国制造的L-15,对乌军工企业来说,无疑是一笔可观的买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