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研究振动时效效果判定有以下几种方法。在具体使用中要根据情况选择适合的判定方法。# B& l( l$ U2 i
第一种方法是参数曲线观测法,主要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JB/T5926—2005或JB/T10375—2002。可根据振动时效过程中实时打印的a-t曲线的变化及a-n曲线振动前后的变化对比振动时效的实际效果。其中a表示加速度,n表示电机转数,t表示时间。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判定振动时效有效:* w1 o6 Z; K6 x; @# V
-a-t曲线上升后变平;
' @3 a$ `2 V3 ~- e! @ -a-t曲线上升后下降,最终变平;4 H/ w' \/ C2 \1 i. a* y
-a-n曲线振后共振峰发生了单项特征或组合特征的变化
2 e5 S4 {# }: [ (出现振幅升高、降低、左移、右移);7 ^7 l, ]+ d5 ]
-a-n曲线振动变得简洁而平滑;
3 _5 L$ F. o$ L2 b -a-n曲线振后出现低幅振峰增值现象;2 m) v0 q, Q8 H( P* F: e# q8 R. Y
振动处理过程中,如果不出现上条中所列的任一情况时,应重新调整振动参数,按上述规定的条款再进行时效处理后,重新检验。
8 U2 G$ y- a& W! C 第二种方法是残余应力测检法,它可以定量定性的进行工件结构应力变化的检测和评判。 推荐使用盲孔法(有损)和磁测法(无损),也可使用X射线衍射法。
4 }6 K! k; n# m, l ——被振工件振前、振后的残余应力测定点数均应多于5个点。% o9 g4 [2 n+ x5 Z$ _5 Z
——用振前、振后的应力平均值(应力水平)来计算应力消除率,焊件应大于30%,铸锻件应大于20%。( C ^9 h0 Z0 n; w7 U
——用振前、振后的最大应力之差值来衡量均化程度,振后的计算值应小于振前的计算值。; Y( J( K7 j; v9 j: k
第三种方法是精度稳定性检测法 :
$ j! K+ ?( b2 @) H ——以要求精度稳定性为主的工件,振后应进行精度稳定性检验。
% g2 [ \. A# S- [, M; p* P1 K ——精加工后检验。. n: A! ]1 e* Q/ @ p8 g( s
——长期放置定期检验静尺寸稳定性,在放置15天时第一次检验,以后每隔30天检验一次,总的静置时间半年以上。9 M( l7 Q5 M- d. u1 |5 p2 {
——在动载荷后检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