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并非专业出身,学电气才1年,后由于兴趣和形势逼迫才啃PLC,到现在总共才三年,虽然底子薄点,但一个月有三四个工程的工作量,实践机会很多. 在这里我不敢谈经验, 只是就我个人在这段时间走的弯路与大家分享.新人以为鉴:
' H' ~4 c! L7 a9 C$ z. }7 @% s& |; o3 C
* ]3 {; S6 P# s3 ?0 x; i, r- a- E
1 接到工程的开始不要忙于设计图纸,应该多和机械设计人员多交流,还有设备调试人员,拿到设备运行的第一手资料,记住,你要最了解设备,包括生产出产品的工艺.
3 ]4 j$ R( N5 `5 V* N8 A+ n
; L) G9 n5 U2 x. o9 l. E! z& C# m8 \8 Y" z( ?
2 绘制流程图,这个图纸只为自己使用,所以不用太规范,图中应包括设备的运行过程,标注注意事项,对设备应有总体规划.
% V a2 Q) a- W0 `6 F
; ?0 a# R) }0 |' C) o0 V
2 B" `& j) T8 B2 |9 c; ? [3 用IO表格定义输入输出.( q* `3 u" n1 I" w3 t
8 g- k# _$ ~. w
, o8 j( {: h, K" g2 [2 a5 w输出:a.同一电压等级的尽量靠近 b.不同频率的应单独划分.以上两点便于配盘和现场抗干扰的方便. c.程序上顺承关系的输出应尽量靠近以方便编程 d.留出10%的空点做备用(我是做非标产品的,临时该设备是常事,定型产品则不用)& G; d* z6 u# R0 q
: s7 O% ~0 v, G* g
输入:a.根据设备程序工艺分配触摸屏输入和控制板输入,控制板输入点定义时应注意预留一个备用按钮.
6 G( U7 ?- P7 h( r& d4 U/ q& \2 M# m2 P8 E$ M, z+ |# y
编制变量表:变量表的编制应合理规划:最失败的程序往往用到一个变量就随便用.对于与外设有关联的变量应保持连续并把只读,只写,读写型的合理分开,同一类型的变量靠近.这样有利于通讯的速度和程序的阅读. T! p8 H' N# m* O5 B0 _: e& P
/ b D' [7 P8 I9 k- C( j
, O5 t" X) J# M B6 Q: `/ i7 N5 ~; Z6 V
4 出图:这个比较烦琐.除了电气图,还应有安装图.一定要规范配盘.不然将来等你拿到控制盘时发现要改的太多.基础图,将基础图中附加电气要求(其实主要是接地要求)
: Y0 o, n+ |/ l- Y% A
; K+ a# h$ S4 o* ?, {6 E) N
5 u0 A# E, H, X! J7 }% ^5 V3 j5 编程:我建议主程序不要写控制,而只有子程序的调用.子程序应分类,初始化\手动\单循环\自动多循环\全局中间控制的\运算的\报警的\复位程序,注意控制类程序转换时的复位.尽量的简化.
! Y2 u' @5 V% H _9 Z7 [2 }1 C) h
/ N7 U) J& T6 J3 _
4 Z: t5 L* N* t% g' p0 L: S, Q: V- h8 h6 T1 ], f9 h( d4 L4 O
就编程而言,其实是整个系统的实现部分。
2 c" r' n) n5 A7 M0 J4 {: g( V8 j) o" ^* c7 T& p/ O
, P* w( d* I4 c. E
到此时,工程已经完成70%了,所以程序只占系统的20%(其余10%是编制使用说明书、验收材料等用户文件),但也是最费我们氧气的环节,说到缺氧说点题外的,最近我正在编一台设备其中包括4模入、1模出、变频、3个HSC,定完程序框架一看,共用了10个子程序、11个中断,呵呵。回来说程序,我发现本论坛大多提到的是指令的应用,其实程序的定义很广,不是语句严谨就是好程序,还要结构合理、系统化、易移植性、易扩展性、安全性及冗余等等。
0 P! }+ ~6 [7 i4 e1 |2 b
- s. G% i8 B1 [* F5 M3 K% F2 z& ]$ _' }; g, Y6 r* |7 O" o
1、 程序结构很重要,便于别人阅读,把程序开发人员的思路清楚的展现给他人,编程中避免数据的交叉、语句的跳转,此处并不是说JUMP语句,而是顺序分布,不要编程序网,很多人(包括自己)会被网套住,要编成程序链,让别人读程序时有如扶着钢锁过桥的感觉。这也是我为什么喜欢用T型图而不喜欢用语句,实践证明用语句比T型图出逻辑错误的几率高。5 l' [& ^3 U% g1 a
# a/ Z' H- L% w- W9 E5 c4 C( P1 }$ |% J _7 f- i% N/ ~
4 z# Q7 _, ]( m+ M
2、 程序的系统化,把程序按功能划分,即“块”的理念,把一台复杂的设备分成若干个块,每个块独立实现其功能,孙子说过,敌人强大,我设法把他分散开,再逐一击破。我从来不在主程序里写指令,全是调用,程序的树型结构在很多年前就被人认可,树干有若干分枝,枝上再分杈,如果你看见主树干上长满树叶和果实会不会觉得心堵?1 d8 |, R$ h6 ?7 I3 b
. W# {( C {0 ?% G: v4 B6 o& J! s7 b4 z/ c
; C/ N- W2 e' p: V) ], ?, Q. h% O9 m+ `0 S
3、 移植和扩展,如果你搞过PC编程,这两个词肯定不生,移植是为了其它相同功能程序的调用,建议大家多做点库,扩展性是为了设备有可能发生的二次改造或与其它设备的合作(并非通讯)而预先考虑的预留,当然扩展性更适合我们这些做非标产品的,手指有点麻了。, N: J6 s9 {0 i# Y
, }& @5 J) ^! A- Y$ \( b
1 z3 V& A- s8 j' p
5 t3 V7 h" y8 x/ Q* ]4、 安全性和冗余应该放在一起说,安全性即稳定性,好的系统不仅仅是处理复杂的运行和运算,首要是安全稳定,能处理突发事故,和避免事故扩大,这里我说说“千万不要用STOP指令”,停机后,你连事故都处理不了了,再上电可能就会扩大事故。当然小设备除外,我知道STOP的唯一用途就是,别人不给你设备款,就在他用了一段时间后STOP他的设备,呵呵。冗余,好象300或400有,我没用过,我这里说的冗余是指软件冗余程序,并不是硬件的,在不影响系统性能的情况下,系统中的冗余程序应占总程序的50%~75%左右,当然这也和系统的复杂程度有关,我个人认为冗余程序的定义是:在非正常工作情况下运行,旨在发现处理故障及其它非正常状况或数据的程序。没有冗余就谈不到完整。
$ h6 R* m4 T$ k+ i2 n6 i/ x) Q4 b' W3 h* S w/ }, Q0 K
5 C% y4 i$ d4 y+ Z再深白话就是系统的自检测、自诊断、容错性和拟人模仿性了,下回和大家白话。2 W! k2 {# R" e) Y0 q4 N, @
) V; C3 Q- w( W. |% b0 e8 u4 a
$ d1 f4 S" J0 H+ c/ q总之,如果你把面前的一堆废铁变成一个机器人,赋予他眼耳鼻舌口手及思想和灵魂,你会发现你就是造物主,生命在你指尖诞生。
4 w/ }6 C# `2 i$ W.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