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9-8-19 11: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点也不明白,但以前接触过关于润滑的相关理论(FAG资料)。
2 r" F6 l4 q; S# u
1 V' o% W, p7 P$ l$ e+ `1 P) k发出来供大家共同讨论。
( _# o7 n& T( S& k& G, ]& P; N1 c/ k2 u+ j ]7 g
分析润滑条件的主要指标是润滑油膜的厚度,此厚度根据弹性流体动力学润滑理论描述,油膜度通常<1um。基本概念: 全弹性流体润滑 金属表面被承载润滑油膜完全分开(现实中较难达到的理想状态);基本概念: 混合流体润滑 承载油膜和金属表层共同承载。
1 L, r4 d# r8 P u' ]. M8 h i5 u# W5 l- U; ~% H4 i
而对于稀油润滑的选择可参考以下内容:
( U/ l, z6 d# C1 O# Q* T( G# t0 F! k( q
对于某一确定的轴承,稀油的选择受温度“T ”和转速“n” 影响) j! }0 |2 ]4 H
V= V1 x K
* G* T; f- {7 gV 工作粘度[mm²/s]取决于工作温度)" m' }5 O% C4 R4 l* z) d
V1 参考粘度[mm²/s](基于与内外圈平均直径和转速n的关系)
( t5 {1 n+ D& m+ k0 CK 粘度比 通常选用2<K<4在接触面区域形成充分的隔离膜。
- a |4 X: z) e9 p# u) p. o具体的计算还需要两个表格配合(没有搞到,这里提供不了)。
. }2 J+ q0 a9 `+ a6 i$ m' H2 r. k F- h; _6 J* t
对于油脂,如果是轴承厂家出的话,往往会标注的适用温度范围和轴承类型。选择起来就会更简单。
) P1 V2 K% e3 m6 ~2 z2 B! e N4 |) I
大侠们继续补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