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加工产品不良原因调查
) A: g. [! J) B# H o. _(一)、工艺设计5 ^7 A- H0 a4 F, K2 m% Z
1、加工基准考虑到毛坯不均的问题吗?在加工黑皮处,明确了管理值了吗?" l" Z& g' `; b
2、加工基准与检测基准是否相同?; E! B& h$ r0 Y
3、测定基准考虑到零件用户的测定方法?- C) D8 {9 _4 i$ I1 ]3 \- _# F
4、车削后的质量项目(内、外刀纹、钻孔的壁厚变化)是否考虑到热处理变形?
: i ^+ l2 B L% p0 P5、热处理后进行磨削的零件,还能保证热处理的质量吗?
7 l; i; f3 [, @! R- V6、工艺设计中考虑到过去所遇到的问题吗?
# S5 D* _- K) c8 \7 q! h7、零件的装夹结构考虑到避免切屑、灰尘等粘上吗?( y$ Q+ p; L# B2 R* R( T1 F& ]0 A
8、基准统一吗?
: e# L( y. C" E) K; x( n9、设计是否只可加工唯一规格件吗?& o9 O- D5 n) I6 k& m
10、更换夹具时,能快速找准中心、定位吗?
. r( y, c; Z& y3 h: m4 G1 k11、购买设备时,对其数量、质量、价格作了评价吗?
1 W& {; `& o' @12、工件的搬运机械是否考虑到防止零件碰划伤的装置吗?
, @, q. H5 ]+ J% I13、设计时考虑到深孔、盲孔处排屑问题吗?
# u& n( z9 s9 W2 H* }& q14、设计时不应将螺纹处定为加工基准。
6 b! `$ C4 W c, N2 D(二)、表格
( {8 g- f5 j" j' j+ J ~$ b1、应记入机械、装置的操作重点。
! G! A* v# W" {, \3 J8 n9 N2、对在工艺中所用的夹具,检具作了记录吗?对测量重点是否做了规定(项目、方法、频次)?- q9 y, F; g7 F2 b
3、为了维持产品精度,应列出机械设备的特性、特点。以及列出测定重点(项目、方法、频度等)。
7 V7 E R& P2 B1 C4、列出工艺中所用夹具、工具的更换重点(更换方法、确认内容等)。; b. ?& N+ K0 E$ l3 C V# [9 k
5、在试生产时,列出加工机床的要点(更换方法、确认内容)。
, M9 v m" f" l0 {& j6、定出在工艺中所用到的设备、夹具、工具、检具等发生问题时的处理规则。( \) Z, o, T2 G
7、定出发生质量问题时的处理规则。
: H( b9 M4 O# `8、作业是否按作业标准进行的?7 j, T/ R' b7 [6 {2 K
9、定出并记下加工条件。
/ ]$ f5 ~( j- Y+ J8 ^1 ~; N10、定出用油石修形时的条件。" p* i; P5 E1 q/ [! h. S
11、定下有标准、公差的检具。
9 [" E5 Q/ M) x! d12、只用作业标准书中所定下的管理项目,能否保证其特性?' Y" R/ \; q( O" {( [8 }# j
1 g# Z; j1 [8 S' ~5 W! H
(三)、班前检查 2 ]: i+ c8 }( Z2 U
1、规定了机械、设备等的定期检查项目没有?是否按所定的实施?
5 J, x; E( Q, y& F2 ~4 Y$ v9 G. Y2、规定了机械、装置等定期检查项目的检查方法没有?
, r. u2 M6 u$ A# ~/ h3、规定了班前检查项目的检查内容没有?) L' N0 K. Q3 B6 U( S
4、定期检查项目是否合格的判定基准与数值管理或其它方法判断是否有矛盾?
$ `! `0 J! A5 p4 h( i7 _5、班前检查项目是否合格的判定基准与数值管理或其它方法判断是否有矛盾?
7 Y, u2 W/ x- z2 P& f" T& o+ Z6、定期、班前检查的结果有问题时,定出了处理规则没有?
, ~5 S0 d- Y4 W
' e* a+ T. q& ~% o# e" N& f0 U1 b5 J(四)、加工 6 t# W- E8 N9 Z2 z* z
1、进行了对前道工序加工完了的确认吗?# @' y* r% D# W; b q! D$ C/ k
2、检查工件加工基准处有无碰伤、毛刺、切屑等?此外,装夹工件的夹具上有无切屑?
+ l$ z# P8 F' S4 r7 f0 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