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杨晓好 于 2009-5-3 10:53 编辑
U0 ?+ D; M) _% x- ~* G
) x C, ]; B# V不合格判断的经验总结/ ~1 D( s& [- j7 @! k; J
注意事项:
1 t: H& R/ Q9 C2 s1. 必须有充分的确切的证据,不能猜测和推理。" t3 H, b, n9 g) v! y8 b" P- Q
2. 一般情况下,主要原因只有一个,因此条款也只能有一条
$ i' t# T2 }. a. d1 O3. 一事一判。一项不合格只判一个条款,不要列出两个条款,如果有两个理由,应由阅读不合格报告者选择。
' U: G1 U4 i8 i' i: {8 _+ v2 y3 S4 T" Q& g
条款号 判断原则 典型问题
! @/ O! C$ ]/ A8 A5 j2 z 能细则细,不能细则粗.对不上则粗原则 7.5.1a)2 H* [* A! D) v" v1 |
最贴近原则 在标准中找不到完全能对号入座的条款时,就判最近的条款.(如文件控制类判4.2.3,记录控制类判4.2.4,生产控制类判7.5.1,产品检验类判8.2.4,监测仪器类判7.6,培训类判6.2,2,设计类判7.3,采购类判7.4,销售类判7.2/8.2.1)
( i# S* |$ T. H8 I0 o. P 最有效原则 当存在多种判断时,按控制最有利改进或最易有效的条款判断.
/ T- k4 {: S$ @! ?: K 最关键原则 当存在多个问题时,就寻找关键词或关键客观证据或关键问题判断., F, G: h2 J: X$ J, c% @/ k
最密切联系原则 有些问题应透过现象看本质,应与问题产生有最紧密关系的原因处判断.
( ~1 V/ `3 }5 k; D8 h# }4.1/5.1/5.6 慎判原则 1.管理者代表未选定或选定不当,领导层问题
+ |) y- `) V4 E2.管理评审未定期举行或未保留记录" B' V$ L$ C" V, e2 |
3.质量手册有问题
# e! J/ } i$ [; ?" g4 综合性条款- Q8 o" n; P6 e- f8 Q9 }% F% w
5.严重不符合项" l3 U; [& c& L9 t
7.2与7.4 分清两类不同性质的合同 7.2的合同评审是指销售合同的评审,目的是评审有无按合同供货的能力.6 J' M) b! m# F0 z% M: Y
采购合同不在7.2合同评审范围之内,其主要控制:对供方的评定,订单的控制及进厂物资的检验或验证., T8 b( s) u- w. v
7.3 具体分析 1. 设计输出有问题是由于设计输入未规定或规定错误___7.3.2
7 D! S6 @: R1 r2. 设计输出本身有问题或设计评审未发现._____7.3.3
+ F+ g! L( z3 e1 | V+ \- e0 M3. 设计未评审或虽评审未发现重大问题._____7.3.4: C5 z# t U3 e2 E1 O: q
4. 设计未验证或样机检验未合格就施工._____7.3.5.' @! _* u: I% Y( O) m: N
5. 方案试验合格,但用户反映不符合使用要求,或未做设计确认,或设计确认发现的问题未解决就施工._____7.3.6
" h" P+ h0 A. e4 q1 W. T- g" z6. 未按规定修改设计.______7.3.7
9 M( I7 M0 A$ i4.2.3 具体分析
' }: g* C4 l/ M3 B; S0 _ B e# _( R! K6 H
- }! K4 b- B5 h: n) C
# n5 t- _# w3 L7 X" ?4 f8 r3 ?4 l5 D3 E
) y! `3 B9 h0 ~
注意区分设计修改和文件修改 1. 使用现场没有有效版本的文件,____4.2.3.d)
* \4 @- G: K7 h* J2. 使用现场有效版本的文件与作废版本的文件并存._______4.2.3.C)" U7 w; N0 N0 D/ Q# p, Y- s
3. 使用现场只有作废版本的文件,__4.2.3.g)+ ~0 y4 J% t( f9 n
4. 因特殊用途保留作废文件,但未标识和隔离. ____4.2.3 g).5 j q4 l7 i7 Z* i
5. 文件修改未按规定手续批准____4.2.3.b)
3 }9 _1 ^- T9 K$ ~+ ~6. 设计修改未按规定手续批准____7.3.7, k. ?* J |7 T
7.4与7.5.4 分清采购来的物资和顾客财产 1. 顾客在合同中规定要使用某供方的产品,企业对供方即未评定,也未检验或验证其产品.___7.4.3或8.2.4
0 C& @- Q5 i% J6 @* o5 J2. 顾客自己提供的产品,企业未验证,与未保管好.____7.5.4 X. Y8 d. p. w: O! o
7.5.3 产品的标识和可追溯性本身的问题 Z, L1 _( ?% @% Z, R2 A
' |; \8 `2 o7 ]3 [+ \# z
6 X% f/ @2 C% a7 N& P7 d
) |4 ~: d( E$ O3 [: V! E; b+ S
, t- K# _1 K6 r$ m7 ?/ b/ a
6 \+ b1 ?" k1 w% ~8 @- Z* c) ^* P/ e; F7 n
7 E" x) p/ w2 ^& {, I) u0 }: J
# [/ T6 K) v, v$ m) b1 _, o: l
3 C6 P' Z1 |4 v. g5 A/ J! \$ L
# ^! q4 e$ j, z- V* ]其他具体条款下的标识和可追溯性,按就近不就远的原则判断。 1. 工程在生产过程中无技术交底书,派工单等标识文件,出了问题无法追溯。(车间未接到生产任务书或生产计划, 出了问题无法追溯。)——7.5.3
5 i0 D) z! `: E5 I" g/ K2. 工程在生产过程中有技术交底书,派工单,但中途一批分为两批。没有改写成两份记录,造成某些分部分项工程无标识。。——7.5.3
4 @1 M$ C" A. {3. 产品或原材料使用时,无标识或标识未移植。——7.5.3
( M, S. {2 ?" E. O' d2 Z4. 原材料紧急放行时,未做好标识或记录。——8.2.4. H' P' i/ c' y* C9 @* s
5. 半成品例外转工序时(例外放行),未做好标识或记录。——8.2.4( K6 x5 o$ o4 E
6. 包装或包装材料上,未做好防护标识或标识错误。——7.5.5
% `; w$ K* Y G7. 检验状态无标识或标识错误。——7.5.3; ]" b D% L4 O; {
8. 产品(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无标识或记录。——7.5.3
1 ^6 g# O* B. l# R3 Q8 J$ w7 i7.5.1 具体分析0 F5 a3 _4 A5 E9 f9 b! N& y
+ Z# f5 F/ V- U1 }$ k$ Q- `( o/ {1 L* [, F
) S5 x. b9 l/ r1 q8 I i% F: ~ L9 |; S; R* q6 s2 z- s2 X+ M1 q
4 V( V: o& K, O' F$ P- e- a由表及里的原则 1. 由于没有技术交底而影响质量——7.5.1b)
* k3 Z F2 k* o) N! h! _2. 生产过程中有章不循,或即使合理,也不合法。—7.5.1 Q$ ~" X. \+ g* K9 R1 W
3. 生产设备选型不好,维护不好,不能满足生产能力。—7.5.1c)6 w& z' V+ c" M2 n* k+ I
4. 几种文件规定互相矛盾,难以控制过程。—7.5.1( v! l9 d2 W! G% X
5. 特殊过程缺少连续监控,人员资格无资格证。—7.5.2
2 D. Q: r) b" I5 S+ G/ O( M6. 操作者素质差,不懂得按操作规程操作。——6.2.2
! g5 q- e* g z7. 季节性施工未有书面文件或进行书面交底。——7.5.1b)
9 I. x1 ? J+ Y* C6 h6 O8. 设计更改,洽商未及时交底
. {# b% M- u" Y9 f+ o ——7.5.1A); K5 Z; E( K5 [) W
9. 对生产和服务过程中的测量活动存在问题_______7.5.1d)+ F% z* [6 A$ E9 G9 b0 ]- N) W
10. 对基础设施的确定、提供、维护的问题——6.3
% ]* v4 k s9 Q+ J6 w11. 对生产和服务设备使用、维护、工装管理等问题_______7.5.1c)( f, K1 `* B6 B9 K: D- v& J* @* a q
12.对生产和服务设备配置问题_____6.3( p9 J7 e1 k" i- a& N( D$ N- O
13.对监视和测量装置的使用问题____7.5.1
+ T6 l/ R4 D; K8 A' E+ |( r8.2.4 具体分析
% P6 @2 m# s: s6 z& p3 U# k, X4 q6 E- B! M* ^7 l2 y
: |" {0 I+ v( x3 D2 O* e+ }! D
就近不就远的原则 1. 未按检验规程检验——8.2.4
5 w4 I% j; G5 D1 R/ H& S6 }2. 规定应专检的,擅自改为自检,___8.2.4
5 ]: }3 Z) {9 c# q- E. Y* {3. 返工返修后未由专业质检员复检______8.3& s* z _/ ^0 Q$ Y" t3 D# V! r( v, O
4. 检验规范规定的统计(抽样)方法不正确,数据不完全,难以实施____8.4$ G! l( `2 T$ w: p
5. 用成品检验代替进货检验和过程检验______8.2.4
2 M7 N$ X1 e, F* L8 \6. 检验记录有问题____8.2.4
7 f6 ^, [# H% ?7.6 具体分析
6 Z" b: h, L* d: ^9 E. f# d8 z- s! A1 ~& L
2 ]5 A. a8 U& V: K# w) a
该细就细的原则(细到7.6a)7.6b)) 1. 检测设备的准确度和精度选择不当,不能承担检测任务..______7.65 ^% K+ `' m1 d/ k
2. 检测设备未按期校准(新购,使用中,修理后)______7.6a)1 H M& U* U ]9 V
3. 特殊\专业检测设备无校准标准时,没有其他依据文件.或有这类文件,但未按规定进行校准.____7.6 a)- N# }6 a( a) L/ {$ m8 @
4. 未保存校准记录,记录有问题____7.6c)(不用4.2.4)
: C, S! v2 l5 @7 n1 W8 t. A5 t! N5. 计量室环境条件不符合要求,(如:温度湿度,清洁度,无空调机,换鞋等控制手段__7.6e)
: P5 H7 x$ x, {# V6. 检验设备的搬运\贮存\防护条件差,影响其精度_____7.6e)
8 G9 c, v" y A5 o' \# s6 B: e; w7.5.5 具体分析 1. 材料搬运有问题_____7.5.5.
; W3 b q$ e. a6 e# ` R+ S& x2. .材料包装有问题_____7.5.5
^5 m' W7 S' y3 q+ T# ~3. 材料包装防护标志有问题_____7.5.5
6 Z7 ~1 B4 k8 c7 p" U) t4. 材料运输有问题_____7.5.5
* _1 f: Q4 N# i2 Y+ W5. 仓库储存条件有问题_____7.5.5
$ r: r- Y* y* v3 V" p$ @6. 未按仓库保管程序规定(先进先出,隔离存放)_____7.5.58 F, p$ q8 c; i+ f# L: P
7. 顾客财产未保管好,_____7.5.4
- `; r) e+ n* j# N `6 T8. 材料未经检验合格就入库_____7.5.52 p) g) B/ C& J2 p h
4.2.4 具体分析
$ ]% W) }! n& S5 r- n9 w
; y/ Q% o5 o0 _, @' s就近不就远的原则 1. 供方有关产品的重要质量记录未在企业保存_____4.2.4" C* L P' q! c( Y6 X0 c6 h
2. 管理评审缺少记录或记录有问题___5.6.1
, R6 P S0 E) J. W6 L* u3. 顾客要求的评审缺少记录或记录有问题__7.2.23 |' N9 I% Y! a, Z% J# h0 C$ x
4. 设计评审缺少记录或记录有问题___7.3.4/ I Y' O- a0 Q2 K
5. 设计验证缺少记录或未记录验证方法___7.3.5
- ?$ t2 k: N6 T- ^& r2 L6. 合格供方的档案或质量记录有问题___7.4.1
- S5 b, O, L h! N& z" Z; n4 Q2 l7. 产品标识缺少记录或记录有问题___7.5.3! m* t! q4 m' ?7 F2 s; G
8. 特殊过程\设备\人员的鉴定缺少记录或记录有问题___7.5.29 Y( k7 Q( q2 m- B( P- w
9. 紧急放行时产品的标识记录未保存或记录有问题___8.2.47 `7 ^$ Y- |: U! z. p
8.3_8.5 分清对不合格的控制,纠正措施,预防措施三个不同层次 1. 出了不合格品,不标识,不评审,不隔离,不处置,不通知有关部门和用户,或由无资格处置不合格品的人员处置____8.3$ e2 i" R. ]& `: s0 f+ [# J
2. 出了不合格品,进行返工,返修后未按程序文件要求进行重新检验____8.33 G0 f# Y" I8 J3 A
3. 出了不合格品(重复的、多次的),不分析原因,未采取纠正措施____8.5.2
$ ~- w$ R" r+ Q) O. P# w5 `/ N4. 内审时发现不合格项,未采取纠正措施,或实施不利.____8.2.2(不判8.5.2)
* C% z9 I. w' }0 R5. 纠正措施已实施,但无记录____8.5.2
' m7 ^6 ?+ P' P- H' ?) P- f6. 顾客对不合格品有申诉,但未对此作出有效的处理.______8.35 Z* Z# K2 A: w/ `
7. 虽未出现不合格品,但顾客对工程质量有申诉,未处理._____8.5.2
1 o9 i/ W. u" R: Y% x8. 如果反复出现某一类型的不合格—8.5.2
+ ~2 W8 F! T i8 _. r9. 对潜在的不合格原因,不调查研究,不采取预防措施.______8.5.3- H' y/ j. K( `! u
4.2.4 具体分析* |8 C/ B- _. ?- m) ~8 D3 F
g) ?( [ t/ Y' T4 Q9 m9 I2 T就近不就近远的原则 1. 未保存校准记录或记录有问题___7.6 g( k( a8 g9 v4 U3 ?/ b
2. 对不合格原因,未保存其调查结果的记录._______8.3. X% |) C9 ^' d+ O! b
3. 内审的不合格项,未记录纠正措施实施情况及未验证其有效性._______8.2.2
: T8 p! y' K' z$ \- T: T) ~4. 未保存培训记录.___6.2.2
8 U3 ]5 t3 {+ c {' _5 U8.2.2 具体分析 1. 无内部审核计划,或内部审核计划未认真实施_____8.2.2
$ _8 M) b% O9 o2 r8 {$ E; H' k2. 内审后未及时采取纠正措施___8.2.2# F/ d$ Y( z$ h0 {
6.2 不滥用原则 1. 审核中发现不合格,不可以任意与6.2.2相联系,只有造成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实施者素质不高,不能胜任,才可以用6.2.2; `% ]: g9 q) x0 U& G4 g
2. 未保存相应的培训记录____6.2.2
, ]0 m% U0 ~2 S+ l" i8 h' @3. 未经培训就上岗造成损失___6.2.2
" }5 `. p! z- j/ a5 O4. 特殊工种人员离开岗位后一段时间,未经考核就上岗工作.__6.2.2" G: O$ Q) t3 L8 h" o7 q1 p
8.2.1 具体分析
$ U( R2 }* P( w& E3 {8 E问题性质分属原则 1. 当规定有服务要求时,不建立服务程序,或不实施服务程序,也不验证和报告服务结果.____7.5.1f)$ K( s8 J+ S) D9 _9 f3 R& [/ { c
2. 服务中发现有质量问题,按其性质和原因分别归属于相应的条款:如:
/ j4 K+ m9 [8 F% e# `+ A# ^ 服务中发现产品设计缺少可维修性,导致维修困难._____7.3.2或7.3.3
* G' A) v1 S1 o* d+ c 服务中发现产品质量有缺陷,造成质量问题:________7.5.1. R0 R* N z" L8 S. i( [9 P
人员对应知而不知,应会而不会—6.2.2! p5 q: e* G/ ~. g0 m7 G
8.4 具体分析! }% ~. |; }4 ?7 I
3 W) u" b$ ~0 v4 o5 j) t0 s7 I3 X+ K5 f* j5 T6 }
/ f+ v, G8 D2 K6 s 1. 未收集信息并进行分析:______8.40 Q* X* @+ h/ C/ H0 t$ R" r7 e0 d
2. 未根据需要实施和控制,所选定的统计技术进行______8.40 t) F0 i8 Z) J( ?' Y
3. 编制了数据分析程序,但未按规程抽检.______8.4- g, o& ]6 G% P. {
5 ~' K, d4 E6 B2 E0 J
( e+ v/ p. W4 s w* P* R$ ~: \ E M: c% |$ y
: k! s2 E0 a% t! Q
有些什么问题吗?只是对工作的方式而已,主要还是要公司的大前题之流程要顺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