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590|回复: 4

中国古代、近代机械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16 20:4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看东北大侠帖子,传一个中国古代、近代机械史! f. P4 Y3 ]! ]* V
中国古代机械史

- `& J: S, v# m& _0 b
中国古代金属冶铸技术发明时间较早,且技术精湛。如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朴质雄浑,春秋时期的青铜器纤细精巧,形成了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独特风格。已发现的中国最早的青铜器,如甘肃东乡马家窑出土的铜刀,距今已有4800年左右的历史。
" b0 C) F$ e  @" T1 M: K6 A

$ V6 B' D2 y' k
中国在大约4050万年前,就已出现加工粗糙的刮削器、砍砸器和三棱形尖状器等原始工具。45万年前出现磨制技术,许多石器都已比较光滑,刃部也较锋利,并有单刃、双刃、凸刃、凹刃和圆刃之分。
! `- a! n/ J1 I# k& M4 K4 X
" S( N0 u, w: q
中国在28000年前出现弓箭,这是机械方面最早的一项发明;公元前8000~前2800年期间出现了陶轮(制陶用转台);农具大约出现在公元前6000~前5000年,除石斧石刀外,还有石锄、石铲、石镰、蚌镰、骨镰和骨耜。石斧和石刀上已有用硬质砂子磨削而成的孔。

) |; j: Q! u3 t% @) H2 g
; c3 ]( h$ x) l( m  }3 @. i* I
夏代以前和夏代,先后出现了无辐条的辁和各种有辐条的车轮;殷商和西周时已有相当精致的两轮车;独木舟和筏等水上运输工具早就相继出现。

9 e0 e3 ^+ ~  D6 t; b; e5 _) D3 m& }( }; W' Y* x$ n6 b
新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已能用石范和泥范铸造简陋的工具和武器。商殷时期,随着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形成了灿烂的青铜文化。青铜冶铸技术得到高度发展,青铜铸件司母戊方鼎重达875千克,春秋时期的青铜铸件
曾侯乙尊盘已十分精细。
, R2 ]- Y+ R$ t! }2 F. H* `( V: g. K4 n8 A, T' [
春秋至魏汉时期(公元前770~公元265)是中国古代机械开始较快发展的时期。春秋时期铁器和生铁冶铸技术开始出现;黑心可锻铸铁、白心可锻铸铁和锻钢的出现,加速了由铜器向铁器时代的过渡;春秋中期以后发明了失蜡铸造法和低熔点合金铸焊技术;战国时期又有了叠铸和锚链铸造等工艺;西汉中期已炼出灰口铸铁,并出现了壁厚35毫米的薄壁铸铁件。铸铁热处理技术也有所发展。
: g  q6 S6 _% [. D6 d

9 C* }- B% C; b0 a8 ?
春秋时期出现弩,控制射击的弩机已是比较灵巧的机械装置。到汉代,弩机的加工精度和表面光洁度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汉弩有一石至十石等八种规格,这些规格的形成表明机械制造标准在汉代已初步确立。弩机上留下了作工、锻工、磨工等的名字。
( Y, ^% B& Y# B/ Y3 V: Q
4 a! G: b) q8 D( H% B
战国时期流传的《考工记》是现存最早的手工艺专著,其中记有车轮的制造工艺。对弓的弹力、箭的射速和飞行的稳定性等都作了深入的探索。
2 b, Q/ B& G* ?9 q
汉代已有各类舰艇和大量的三四层舱室的楼船。有些舰船已装备了艉舵和高效率的推进工具橹。西汉时的被中香炉构造精巧,无论球体香炉如何滚动,其中心位置的半球形炉体都能经常保持水平状态。

" b- R! A/ j+ [4 T( X: @- z" w
' O( K4 R) [3 \
陆上交通运输工具不断发展。1980年出土的秦始皇陵铜车马代表了当时铸造技术、金属加工和组装工艺的水平。东汉以后出现了记里鼓车和指南车。记里鼓车有一套减速齿轮系,通过鼓镯的音响分段报知里程。三国马钧所造的指南车除用齿轮传动外,还有自动离合装置
* }. I7 e1 ^% {# N5 ?
,在技术上又胜记里鼓车一筹。自动离合装置的发明,说明传动机构齿轮系已发展到相当的程度。
& D0 X( o* c' T' e' e. h# U

( v. G% ]- r0 A
东汉时已有不同形状和用途的齿轮和齿轮系。有大量棘轮,也有人字齿轮。特别是在天文仪器方面已有比较精密的齿轮系。张衡利用漏壶的等时性制成水运浑象,以漏水为动力通过齿轮系使浑象每天等速旋转一周。公元132年张衡创制了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即候风地动仪

8 w; |% l' |- Y7 H* D3 _; @: g" u+ ]8 K4 H0 ~, G) D
汉代纺织技术和纺织机械也不断发展,绫机已成为相当复杂的纺织机械。到三国时期,马钧将50(分组提放经线的综片)50(踏具)6060蹑的绫机都改成5012蹑和6012蹑,提高了生产效率。马钧还创制了新式提水机具翻车,能连续提水,效率高又十分省力,
8 M* V/ ]( _! t+ Z* h# l, ]

$ y2 f$ y+ d: F; _  I" U- \* a; |5 e: a
汉代的农具铁犁已有犁壁,能起翻土和碎土的作用,汉武帝时赵过既已创制三脚耧,一天能播种一顷地。在这一时期,大型铜铁铸件和大型机械结构陆续出现。五代时铸造的沧州铁狮子重约40吨,
  `$ q6 k6 V/ O5 z% ?7 o% V: z
宋代木结构水运仪象台高35尺,宽21尺。

. |4 W, I- D% }; x6 T4 n3 [/ A& {5 I( X. F  e# E" b! u9 }, 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6 20:44:2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中国古代、近代机械史

1# yst00
  I" ^2 D' M; p7 Z! Y. A& ~7 k唐末时期机械制造已有较高水平。如西安出土的唐代银盒,其内孔与外圆的不同心度很小,子母口配合严紧,刀痕细密,说明当时机械加工精度已达到新的水平。
' _( t" Z4 g$ }, y    在运输工具方面,人力和水力并用,在技术上有进一步发展。南朝齐祖冲之所造日行百里的所谓千里船和南朝粱侯景军中的160桨快艇,都是人力推进的快速舰艇,南北朝时期出现了车船。唐代的李皋对车船的改进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 b3 i2 ?5 M+ v# e  p% ^! O4 T6 ^3 S( X4 E/ z/ P. t
水力机械也有新的进展,唐代已有筒车,从人力提水发展为水力提水。南末末期又创造出先进的水转大纺车,三摧、五摧()手摇纺车曾是当时世界上比较先进的人力纺纱机具。元代薛景石所著《梓人遗制》是木工名家总结亲身经验之作,并详细记述了当时通行的纺织机具和车辆,以古代著名的木制机械技术专著而留世。
1 p1 c( P7 ]+ [; k
% I" N) a  ~" y: v; A* d$ |! `
这一时期天文和计时仪器发展迅速。北宋苏颂和韩公廉等制成的木构水运仪象台,能用多种形式表现天体时空的运行。它由水力驱动,其中有一套擒纵机构。水运仪象台代表了当时机械制造的高度水平,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天文钟。元代的滚柱轴承也属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机械装置。

, B! x5 y8 q6 R0 D2 E5 I9 I2 p9 H/ y+ {" c
明初的造船业已有很大进展。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郑和所乘宝船长约137米,张12帆,舵杆长11米多,是古代最大的远洋船舶。1 ?5 |3 P/ B+ w

9 c2 n; O6 A0 V/ y6 m" z8 d1 L! r
当时的机械制造主要仍靠手工操作。大者如千钧锚,是靠人工先锻成四爪,然后依次逐节锻接。小者如制针用的冷拔钢丝,也用手工制成。
2 O6 j# E; u& M; \3 `6 z; h
, g: O* B6 `: M: {+ Y
明代已有活塞风箱。它是宋元木风扇的进一步发展,风箱靠活塞推动和空气压力自动启闭活门,成为金属冶铸的有效的鼓风设备。
- R1 M$ L; c2 x9 {, Z9 [2 w+ S

% R! N/ B$ L; z1 W( [' ~2 }
在明中叶或稍前,木帆船已能逆风行驶,并拥有全风向航行的能力。扬州立帆式风轮是将八扇纵帆等距装置在八角形木架上,围绕一个垂直轴旋转,并能自动调节帆面角度。这是中国古代独具特色的木船风帆的进一步发展。长期以来,中国沿海一带多利用它推动翻车,以提取海水晒制食盐。
7 A% w& O# Z3 N* q

& g+ @6 a6 b. |7 @
机械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学术研究。王徵于1627年编译和出版了《远西奇器图说录最》,介绍了西方机械工程的概况。来自西方的自鸣钟表和水铳等也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流传。
0 n$ q  r' G: i& A; ~% I2 R8 k, q4 j
    16341637
* A& c: E& K. J
,明朝的宋应星编著和出版了《天工开物》,记录了许多先进的工艺技术和科学创见。它反映出当时的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水平。记载了不少有关机械制造和产品性能的情况。内容涉及泥型铸釜、失蜡法铸造以及铸钱等铸造技术,还记述了千钧锚和软硬绣花针的制造方法、提花机和其他纺织机械以及车船等各种交通工具的性能和规格等。《天工开物》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 A; c" A+ k& x) v5 n; A) ?

- m. G1 y0 ^) `4 B& [) T
清乾隆年间宫廷造办处曾制造大更钟,它依靠悬锤的重力驱动,并增添了精确的报更机构,加工精致,富有中国民族特色。明清两朝中国钟表工匠创制了不少新奇的钟表。当时的广州、苏州、南京、扬州等,成为有名的制造钟表的城市

' Z6 Y" o% I0 J6 F8 m1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6 20:46: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近代机械史
$ Z/ T# E/ c# f5 q& H* L! G 从1840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为近代时期,这期间中国的机械工业逐步由手工业作坊式小生产,向使用动力机器的生产方式转变。
" V; F! h5 a9 H; r2 K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由封建统治开始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这个时期诞生的机械工业,从一开始就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点:中国最早使用动力的机械厂是外商办的;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机械厂是清政府经营的军火企业;中国民族资本创办的企业,一直处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买办的压迫之下。
' C6 X2 m' i2 b% d, F6 q    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取得了在中国沿海和内河的航行权。为了适应航运业发展的需要,外商首先在中国建立了船舶修造厂。1845年英国人柯拜在广州黄埔设立的柯拜船舶厂,是中国领土内最早的一家外资机械厂。
1 v3 {0 ^; U) o9 f    1854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不久,外商在黄埔经营的船坞船厂增至5、6家。英美商人并纷纷在华东设立船舶修造厂,其中较大的有英商办的上海祥生船厂、耶松船厂和和丰船厂。至19世纪60年代末,外商在广州、 上海、厦门、 福州等沿海口岸建立的大小船舶修理厂已达22家,雇用的中国工人达九千多人。% U- M7 s$ n8 F$ A% Y  J  s
    外商在中国经营的机械工业除船舶修造厂外,还有铁路车辆修理厂,如1880年英国人在唐山建立的中国第一个铁路车辆修理厂,1901年德国人在青岛四方村建立的青岛铁路工厂,都是当时规模较大的企业。据1908年统计,外资经营的34个主要机器厂中,船舶修造厂28个;铁路车辆工厂3个。这些厂以英商经营的最多,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二。
6 y; Z0 h; e7 g8 ^6 [: ^1 F    20世纪初,日本在东北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日俄战争后,在南满地区,开办了一批机械工厂。到20年代已有较大的铁路、造船、矿山机器等机械制造厂20多家。南满铁道株式会社于1906年扩建了接收帝俄的大连铁路工厂、抚顺煤矿机械厂 。1907年新建了沙河口铁路工厂。, m( d: O, Z9 q% u  Q
    1908年,川崎造船所扩建了接收帝俄在大连的船坞和工场,设大连分厂 ,至1914年已发展成为拥有日籍职工2800余人、中国工人1万余人的大型修造船厂,能修造5000吨级轮船。, ^( u0 ~1 U+ N; k' ~: B  Q5 @
    1919年,美商在上海曾建立专为装配机器的慎昌工厂。美商对中国主要是输出机器设备,长时期占中国进口机器设备总额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所办机器厂较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6 20:4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政府设立的军工厂) L% @, |, k6 F
    1861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军械所,这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机械厂。1863年他又派容闳赴美采购机器,筹备建立规模较大的近代机械工业企业。
8 b' V* N! Y0 d2 ]5 M    1862年,李鸿章先后命丁日昌、韩殿甲和英人马格里分别在上海、苏州建立三个洋炮局。苏州洋炮局使用蒸汽机动力并雇用外籍人员,但规模不大,仍主要以手工方式生产。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和各省先后办了大大小小的军事工厂20多个,其中规模较大的有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和湖北枪炮厂。
- j! E3 V0 v- Z! u    江南制造局于1865年6月8日建局,曾国藩和李鸿章以收购的上海虹口美商佛而士1863年开办的旗记铁工厂(修造轮船)为基础,将原设上海的两个洋炮局并入而成立。容闳从美国购买的百余台 机器也在同年运抵上海全部投入该局 。至1891年全局已拥有机器厂、枪厂、火药厂、炮弹厂、水雷厂、铸铜铁厂、熟铁厂、炼钢厂等13个工厂和一个工程处,职工达3500余人。
5 W2 A3 ^& n5 S; v7 |9 g    江南制造局前后基建投资共用银约200万两,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最早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军事工业企业,是中国自办近代工业的开端。它制造出中国的第一艘近代兵轮(恬吉号),炼出中国第一炉钢水,创办了中国第一所机械工业制造学校,并最早从外国引进先进技术。
, D) Y* \7 n$ g1 Q! [9 _4 I    1866年,左宗棠建立福州船政局,1869年开始生产,拥有16个工厂、3座船台,是当时中国最大的专业船舶制造厂。1881年生产的3艘2400马力、排水量2200吨的巡海快船,是当时中国自己装配制造的最大军舰。至清末共装配建造兵船40艘,占同期国内自制兵船的70%。1871年船政局所属铁厂首先采用新的冶炼技术,安装吊车,铸造大型汽缸,购置 3吨汽锤锻造大轴,建成中国机械工业最早的铸锻车间。+ q7 i* a" D1 X$ c
    这一时期各地方政府还设立了很多军工企业,主要的有1872年左宗棠设兰州机器局;1874年两广总督在广州设广东机器局;1875年山东巡抚设山东机器局 ;1877年四川总督设四川机器局;1881年吴大澧设吉林机器局;1883年在北京设神机营机器局;1894年设奉天制造局;1898年设山西制造局。此外,还有1895~1904年新设的新疆机器厂、江西(南昌)子弹厂、河南(开封)机器局、湖南(长沙)枪厂等。
7 }( I# ?5 s6 X( x+ w( T    这些军工厂后来有不少发展成为当时重要的兵工厂。如江南造船厂的前身就是江南制造局;汉阳兵工厂(即湖北枪炮局)生产的“汉阳造”步枪,曾是当时中国陆军的著名步枪 ;金陵制造局、奉天制造局、山西制造局分别是后来著名的金陵兵工厂、沈阳兵工厂、太原兵工厂的前身。
4 j& P0 m  T7 b    中华民国成立初期,北洋军阀继续扩建或新建了一批军事工厂。如1915年建立的河南巩县兵工厂、湖南兵工厂,1919年扩建的沈阳兵工厂。1913年前后,北洋政府在北京南苑清河设飞机修造厂,是中国最早的飞机厂。( ?8 P+ K4 L( z8 ~6 L' K: R3 x
    清末和民国北洋政府时期,军事工业在机械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据1913年统计,共有军工企业23个,分布于21个省,拥有工人28500人,资本1.2日亿银元分别占全国机械工业的60.7%和80.4%。" n4 ]6 T' h/ O8 a8 v& q3 y
民族资本经营的民用机器厂
4 q9 s2 @! i: B" V2 z- I4 a* l    随着外轮修配业务的增加,加上19世纪60年代以后,清政府的洋务活动逐渐扩展到开办矿务、轮船、电报、铁路等部门,民族资本办的轻工业也有所发展。与此相适应,民族资本家经营的民用机械工业开始兴起。
3 l$ i9 L0 z7 U7 R# @' |7 q1 K    1866年设立的上海发昌钢铁机器厂,是中国民族资本家开办的第一家机械厂,在这一时期开办的还有广州的陈联泰机器厂、上海的甘章船厂等。1880年前后,上海的建昌铜铁机器厂、均昌机器厂、广德昌机器造船厂、公茂机器厂、广州的均和安机器厂等 也相继开办,是中国民族资本开办的最早一批机械厂。% U7 W3 W/ z. J0 J/ s% c. s5 z( F
    这些厂开办时一般为手工打铁作坊,以后才逐步采用机器生产。如上海发昌厂创办时,只是一个小量生产修配船用零件的手工锻造作坊,1869年才开始使用车床,1876年开始制造小型轮船。1872年开办的汉阳荣华昌翻砂厂,1890年开办的上海顺昌翻砂厂是中国最初的专业铸造厂。
' x: \/ p& N  U- G, W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清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奖励发展民族工商业的法令。这个时期,国内对机械产品的修造需求逐步增加,民族资本经营的机械工业有一定的发展。如1913年与1895年比较,民用机械工业的职工人数由4457人增至18450人。这一期间,上海民族资本家新办了86个机械厂,加上以前的共有96个厂。有名的汉口周恒顺机器厂 、上海求新机器轮船厂、上海大隆机器厂、汉口扬子机器厂就是在这个时期创办的。8 Q, L9 u' ~1 L
    但是这些民族资本经营的企业,规模远不能与同期外资机械厂相匹敌。如当时比较大的两个民营机械厂,求新机器轮船制造厂资本为70万元,扬子机器厂为49万元;而英商上海耶松造船公司和瑞镕船厂,1913年的资本分别为557万两(折银元770万元)和76万两(折银元105万元)。
6 |8 F8 Y* @0 J6 I! F4 h" n* e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无力东顾,进口机械设备减少。1915~1924年是中国民族资本发展机械工业的黄金时代。如上海民族资本经营的机械厂 ,由1914年的91家增加到1924年的284家。其中车床专业修造厂10家;动力机械和农产品加工机械修造厂由16家增加到48家;纺织缫丝机械修造厂由13家增加到50家 ;针织机械修造厂由3家增加到39家。上海华通电业机器有限公司、山东潍县华丰机器厂等都是这时创办的。
& Z) L3 q* b: N  G+ L1 V    日用机器产品制造厂也在这时开始创设。如1915年在烟台创办了中宝时钟厂,是中国第一个钟表厂;1919年在上海创办了协昌、润昌缝纫机行,为中国最早的缝纫机厂。但这些靠民族资本发展起来的机械厂,基本上都是小厂。
0 I! x& [- v/ t3 k1 k" {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至1926年北伐战争以前,由于内战频繁,同时又受洋货倾销和外国厂商打击,除大隆机器厂等个别企业有所发展外,民族资本经营的机械工业陷入困境。例如求新机器造船厂因负债过多,被迫接受法国资本、控制权转入法国人手中;扬子机器厂受日货、日资打击,被迫加入汉冶萍公司。) @7 n4 C+ i' C" e2 X" D
    19世纪60年代初,中国开始制造军火和民用机械产品。如安庆内军械所1862年制造出中国第一台蒸汽机,1865年制造了中国第一艘木质机器轮船“黄鹄”号。江南制造局1868年8月制造了中国第一艘木质明轮、排水量为600吨的近代兵船“恬吉”号,并于1867~1876年期间 ,为装备自己制造了车床、刨床、钻床、铣齿机、锯床、卷板机、蒸汽锤、夹板锤等多种设备。这个时期生产的重点产品有舰船、动力机、机床、农产品加工机械、轻工纺织机械、通用机械和兵器 等。
( w& n! z! v+ i" l# Q5 B    江南制造局于1872年装配制造了排水量2800吨、1800马力的大型兵船“海安”号,1920年前后为美国装配制造了4艘排水量达14750吨、3430~-3668马力、时速达10.5海里的远洋运输舰。福州船政局于1883年装配制造了2400马力的“开济”号兵船,1906年装配制造了排水量3074吨、3000马力的“宁绍”号兵船。
" f5 B7 p2 [5 R- f: F  O    1918年江南制造局生产了为万吨远洋运输舰配套的3430和3668马力蒸汽机。1908年广州均和安机器厂仿制了单缸卧式低速8马力煤油机,这是中国最早的内燃机产品。1913年广州协同和机器厂制造了中国第一台烧球式40马力柴油机。1924年上海新样机器厂首先仿制成16马力、24马力等5种规格低速重型柴油机,, f9 y# u" C1 _
    除江南制造局等自产自用的机床外,1915年上海荣昌泰机器厂制造出中国第一台车床,这个厂也是中国第一家制造车床的专业厂。1918年上海王岳记机器厂制造出中国第一台3号万能铣,1926年上海丰泰机器厂和福昌样机器厂分别制造出1号、2号万能铣。1 ^+ @! p! q9 y* p/ K
    1887年上海张万祥福记铁工厂仿制出日式轧花机;1900年上海永昌机器厂仿制了意大利式缫丝机。其他如黄豆榨油机、棉子榨油机、碾米机等,也于1905~1909年期间先后生产出来,如汉阳周恒顺机器厂在1905年已经制造了成套砖茶、榨油设备。
, o$ a, ]$ z( Y4 R3 k# C    1900年上海曹兴昌机器厂制造出平面对开印刷机;1912年上海家兴工厂制造出手摇袜机及小型针筒槽铣床;1907年,汉阳周恒顺机器厂已开始生产15~30马力的抽水机和60~80马力的卷扬机 ;1922年上海增茂五金厂开始生产小口径低压阀门、管接头;1926年上海华德机器厂生产的铸铁阀门,最大口径6英寸。, b$ R: i" q' _* D
近代机械工业从发展到衰退. ^8 J7 X% b; s5 A  @
    从1927年国民党政府定都南京,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国机械工业起色不大。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东北领土,规模较大的沈阳兵工厂等悉为敌人侵占。这一时期,在全国范围兴起的抵制外货高潮推动下,机械工业也有过局部的、短暂的发展。但总的看来,基础仍很薄弱,装备落后,大多数厂只有普通的车、刨、钻床,有铣床、磨床的很少 ,基本没有精密的计量、测量仪器。包括军工厂在内,全国有铸钢能力的只有9个厂 。技术力量也很弱,除国营厂外,民营机械厂只有上海的大隆、新中、新民、济南的陆大,汉阳的周恒顺,重庆的华兴等少数机械厂有工程师。( T6 A4 x& B0 _& G, B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为侵略目的,在中国大量设立机械厂。据不完全的资料记载,至1938年止,除满洲飞机制造厂等直接生产军工产品的工厂外, 日本在中国新设200多个机械厂,其中设在沈阳、大连、鞍山,抚顺等地的有180多个。, M# V) r/ b& y. S# G  A4 Q5 p$ \
    抗战初期,沿海和一些省市的机械工业在敌人炮火直接破坏和匆忙内迁中遭到巨大损失。如上海,1937年“七七事变”之初,民族资本经营的机械厂570家,“八一三”战争爆发后,除内迁66家外 ,直接毁于炮火的360家。设在浦东、杨树浦区略具规模的10个船舶修造厂,全被日军占领,租界幸存的百余家机械厂,生产也全部停顿。2 y9 P' w' I! b* I8 q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至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租界地区由于所处的特殊地位,机械工厂一度有所发展。从1938年起,原在租界的百余家机械厂陆续复工,接着又有200多家原在战区的机械厂迁入恢复生产,以后又增设400多家。累计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设在租界的民族机器厂共达784家。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租界,对机械厂进行登记控制,强迫收购钢铁材料和机床等重要物资,机械厂又被迫减产、停业,逐步陷于瘫痪。
, T" h4 Q6 w3 ?) a6 Z2 u    抗战胜利后到解放前夕,中国机械工业进一步走向衰退。东北地区是日本军阀策划建立的战略后方基地,当时机械工业已初具规模 。由于日军投降时的破坏,东北地区的机械工业遭到严重损失。
  I0 ^8 H: A4 G  Y* |9 @    国民党政府在上海接收了160多家日伪控制的机械厂,其中规模最大的,原英、美、法商经营的机器厂如英联、马勒、求新等造船厂交还外商,原属民族资本家经营的机器厂,如大隆、振隆等也发还原主。有七家日伪经营的机器厂被改组为官僚资本机器厂,剩下的小厂全部停工,由上海“敌伪产业处理局”拍卖,但是这时的机械工业,由于市场萧条,无人投标。9 J1 X& m; T4 \5 s6 u$ ~; D
苏区和解放区的机械工业
9 Z: o- c- X2 ?, t2 C& D/ u) d- W/ w, g    1927年秋收起义后,在井冈山、湘鄂赣、鄂豫皖、闽北、闽西、海南岛、陕西等各革命根据地,相继建立兵器修械所(组)、地雷厂等。1931年10月,在江西省兴国县官田镇建立中央苏区兵工厂;二方面军在湖南永顺建立兵工厂;1932年四方面军在四川道江建立兵工厂。
" R7 p' }9 n# _; x    红军到达陕北后,1935年在瓦窑堡组建红色兵工厂,1936年迁吴起镇。开始只有50人左右,主要从事军械修理,是当时解放区唯一的兵工厂。1938年初 ,迁安塞县茶坊镇建立新厂。以后逐步扩充,到1943年,陕甘宁边区已有茶坊一厂、温家沟二厂、茶坊三厂、柴坊沟四厂等,从修配枪炮逐步发展到制造枪炮,1939年4月制造了边区第一支步枪,1943年生产了边区第一门炮。1948年,月产子弹达到11万多发,掷弹筒50~60门。
. k% D0 i3 m# s    这时期,除军需产品外,还大量生产民用产品,如茶坊一厂实际是一个通用机器厂,自行设计制造了小型车床、铣床、刨床、钻床等,装备兵工厂和印刷厂、造纸厂、制药厂、纺织厂、皮革厂,煤油厂和化学厂的通用、专用药厂、纺织厂、皮革厂,煤油厂和化学厂的通用、专用设备300~400台。抗日战争胜利后这个兵工厂与晋西北修械厂合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3 23: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发展史是这样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4-6 19:32 , Processed in 0.069174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