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学着 于 2009-4-2 09:04 编辑 : s+ `8 j2 D v3 @
, e, l3 [3 C1 D! |/ P7 b b
谢谢给位大侠的指教。: R- x5 n; K. _8 y }- l$ I
总结一下!7 P3 `# `) c& ?/ S" p& j, l; Z) z8 s
(1)、由“拉-顶”改为“推-顶”改善了油缸活塞杆和活塞链接处的性能。延长了油缸的使用寿命。 l( x& h6 L/ D3 I/ [& H1 g
(2)、油缸上升和下降速度均可调,所以前后设计值并没有可比性。! O; y; a# A" A! j6 P0 h
(3)、在减压阀调定压力值一定的情况下,活塞杆腔的面积小,导致拉力小;无杆腔的面积大,推力大。由“拉-顶”改为“推-顶”,有利于保持可靠的“顶住”状态。
+ A' s( ^$ ]6 \$ D, V" Y7 ]
v/ ]- W: x, N3 k" [+ Q 在【材料力学】上我们知道,拉杆的稳定性要大于压杆,当压杆的力超过其"临界应力"时,压杆会出现失稳现象,发生变形。如果从这一点来说,活塞杆由“拉杆”变为“压杆”,此设计并不可取。而采用此设计,我个人觉得还是从“连接可靠性”的的角度出发的。如果计算,或许还有一点,压杆的力永远不可能超过其临界值,所以那种失稳的考虑是多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