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社区

标题: 炼钢连铸长水口机械手系统原理图,不同的设计---讨论 [打印本页]

作者: 学着    时间: 2009-4-1 11:16
标题: 炼钢连铸长水口机械手系统原理图,不同的设计---讨论
如图所示,这是炼钢连铸长水口机械手系统原理图。正常工作时,我们需要图中标注有有多个框的长水口向上顶。
; q& d  N! X% k3 j0 i. O0 T但由于机械图纸的画法不同,导致在正常生产时向上顶的过程中,油缸的受力腔不相同了。原设计是有杆腔进压力油,改进后是无杆腔进压力油。! K  }# \9 \. r) I4 N* V1 n: x& h
请问,改进后的设计有什么好处。
  X1 T$ I6 L" F0 Z: ^(老外设计的)
作者: 旗手    时间: 2009-4-1 13:37
无杆腔进油推力大速度小,有杆腔进油推力小速度快。或者说同样负载下,无杆腔进油需压力小,有杆腔则压力大。
作者: 学着    时间: 2009-4-1 14:18
本帖最后由 学着 于 2009-4-1 14:39 编辑 / K: p& d1 r8 t: E3 @4 Y  i

9 z! c. \- A  `- [$ k4 @2 i旗手大哥能否给出推导的过程?
" Z1 W! |8 p+ L) j: A
. i0 m. |- T- r- h4 J' h0 }/ a0 T从图中设计大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
& Z' e7 l6 m+ W% g3 Q2 X原设计
7 _* @' E& H7 t; t  c& Z上升速度v=  0.03m/sec     t=3sec0 N& ]6 u) @" T! K. j4 I
       下降速度v=0.014m/sec     t=7sec
* ]  _8 n; R( O改进后  ^' k  o! v+ s1 a* R- v
上升速度v=  0.03m/sec     t=3sec
1 T" L- S+ @) l5 X8 S) m( j下降速度v=0.014m/sec     t=7sec; v% K& _9 w. |) H5 b
8 y) O2 Q6 B; L9 R$ @8 b+ \# g. ~
前后速度没有变化。流量也是一样的。
作者: 过街蛤蟆    时间: 2009-4-1 14:36
把你设备图也发上来,可以完整回答你,水口机械手的设计有几种,装在车上的位置不一样,但大同小异,我有几种,; o" u) o7 [3 {' F) M- \8 E) @

. B& d4 B) D5 v2 b- u/ w+ v3 i; K但你说的,没完全懂,
+ F9 s0 m* }: w/ F8 s. v0 I6 U
7 {4 i! x+ C0 l5 R5 m还有,大虾每次发求助贴,问的东西很深,但只肯贴一个特小的图,有时是一个符号,我想,是不是要考大家,
作者: 梦游先生    时间: 2009-4-1 14:39
记住,流量决定速度,压力决定推力和拉力,知道这些还需要在推理吗?
作者: 学着    时间: 2009-4-1 14:51
本帖最后由 学着 于 2009-4-1 14:59 编辑
; R. l4 r0 f# a5 W
3 s8 }6 a: N! B, _# N谢谢过街蛤蟆大哥的建议
; r( ~7 d1 Q% ?. a现将设备图贴在下面。还有PDF格式的。
作者: 学着    时间: 2009-4-1 14:58
把两张原理图也贴上来。欢迎大家讨论。
作者: 过街蛤蟆    时间: 2009-4-1 15:40
这是平衡重式水口机械手,* P' ?) q! n$ ]3 x% t; g
把油缸由推改成拉,主要是考虑油缸活塞杆比较细,拉结构比推的稳定性好,油缸使用寿命长,
作者: 学着    时间: 2009-4-1 15:44
谢谢过街大哥的指教。
作者: 旗手    时间: 2009-4-1 19:40
学着网友好!过街蛤蟆大侠分析的很有道理。至于你说改进后速度与运行时间没有什么变化,这是与进油流量的控制有关的,你再比较一下改进前后压力的变化,就明白了。
作者: 学着    时间: 2009-4-2 08:26
本帖最后由 学着 于 2009-4-2 09:04 编辑
1 s& Z8 l' H1 G/ z* o+ D4 w: M- x' C6 y1 ?4 n5 @
谢谢给位大侠的指教。
: d3 k3 y  x( e2 q& j总结一下!5 c% [; O" |& b- n3 m# N
(1)、由“拉-顶”改为“推-顶”改善了油缸活塞杆和活塞链接处的性能。延长了油缸的使用寿命。
6 |- K. w& S5 V  E; S! J; J7 O$ ~6 U(2)、油缸上升和下降速度均可调,所以前后设计值并没有可比性。
5 g8 m/ {; V6 Q4 E(3)、在减压阀调定压力值一定的情况下,活塞杆腔的面积小,导致拉力小;无杆腔的面积大,推力大。由“拉-顶”改为“推-顶”,有利于保持可靠的“顶住”状态。
+ d$ M* t' O9 J) H# G0 o: K( y3 ~* y8 e% S, u; C6 R
     在【材料力学】上我们知道,拉杆的稳定性要大于压杆,当压杆的力超过其"临界应力"时,压杆会出现失稳现象,发生变形。如果从这一点来说,活塞杆由“拉杆”变为“压杆”,此设计并不可取。而采用此设计,我个人觉得还是从“连接可靠性”的的角度出发的。如果计算,或许还有一点,压杆的力永远不可能超过其临界值,所以那种失稳的考虑是多余的。
作者: 学着    时间: 2009-4-2 08:32
本帖最后由 学着 于 2009-4-2 08:34 编辑
5 m* |9 W* S7 O
把你设备图也发上来,可以完整回答你,水口机械手的设计有几种,装在车上的位置不一样,但大同小异,我有几种。
5 K6 O; N+ A( d2 e! S) `过街蛤蟆 发表于 2009-4-1 14:36
- d) U, M$ W# v8 s/ }1 p* w3 V7 t
; ~3 h+ r9 k; M- Q* _6 k
呵呵 ,过街大侠,可否把你有的那几种水口机械手给我介绍下。. Q* h, Z  \' k
[email=longini@126]longini@126[/email].com
作者: cgwang    时间: 2009-4-3 10:18
想问下,图中250单向阀起什么作用?我没看明白。。谢谢!
作者: david1973    时间: 2009-4-3 13:14
原设计和改动后的设计都是可行的。改动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之一,* @6 h: ]5 l0 ]/ u/ I% C# m& z
1,油缸在上面的设计水口不能向上抬的很高,但是能降得很低,不能满足大包升降的机械要求;新设计 可往上抬得高但是不能降得低(油缸位置有限制)9 T* ^2 H' o: L" F; i8 w
2,水口重量太大,原设计使用有杆腔往上抬,可能力量不够,因为在浇钢时水口必须紧贴大包,力不够有可能水口被钢水冲歪;改后用无杆腔抬,升力大多了0 f: Y/ w) c4 o6 M
3,速度调不到要求值。减压阀处使用2mm的阻尼孔,口径太大,油缸又小,起不到节流效果,改成无杆腔后同样速度流量加大一倍,节流效果明显。
作者: x_dl    时间: 2009-6-19 12:25
向各路高手学习!
作者: 申署光    时间: 2010-8-31 19:08
我想知道这种产品好用吧
作者: zhangjiayue    时间: 2010-8-31 22:12
大虾每次发求助贴,问的东西很深,但只肯贴一个特小的图,有时是一个符号,我想,是不是要考大家,
作者: zhangjiayue    时间: 2010-8-31 22:17
学着网友好!过街蛤蟆大侠分析的很有道理
作者: zou7712    时间: 2011-5-4 19:32
都是 高手啊!希望能够从中多多学习学习!
作者: zou3375    时间: 2011-5-8 22:50
来学习学习啊!都是高手!
作者: yansibao_2010    时间: 2011-8-26 23:50
我也在设计这个东西!
作者: 科比liqjya    时间: 2014-8-16 09:54
需要设备图看看
作者: Newstyles    时间: 2015-5-7 10:13
入门新手,来学习下




欢迎光临 机械社区 (http://www.cmiw.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