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64|回复: 1

我对回火脆性的理解,请大家修改和补充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第一类回火脆性的成因主要归结于两个关键因素。首先,是残余奥氏体的分解过程。在低温回火阶段,残余应力逐渐减弱,这一变化促进了残余奥氏体向更加稳定的组织转变。然而,初始形成的马氏体结构中可能隐含微裂纹,这些微裂纹的存在使得马氏体本身具有较高的脆性(尽管无裂纹的马氏体展现出优异的性能)。其次,碳化物的析出与合金元素的偏聚共同作用,形成了类似网状渗碳体的组织结构,但这种组织由于元素的复杂分布,其强度甚至低于传统的网状渗碳体。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这些碳化物逐渐球化,这一转变显著提升了材料的韧性。因此,当材料再次经历升温后快速冷却时,第一类回火脆性不再显现,因为残余奥氏体已完成分解,复杂的碳化物也已完成球化过程。
2.      第二类回火脆性则源于合金元素在晶界上的偏聚现象。众多合金元素在晶界处聚集,形成了低熔点、低强度的偏聚物,这些偏聚物在低温下展现出极高的脆性。第二类回火脆性因其可重复性而被称为“可逆回火脆性”。这类脆性的表现与冷却速率密切相关:快速冷却时,由于细晶组织的形成,脆性特征往往被掩盖;而缓慢冷却则导致粗晶组织的出现,从而加剧了脆性。因此,无论是初次回火还是再次加热,只要条件相同,这种脆性现象均可重现。
3.      断裂模式的差异:第一类和第二类回火脆性均表现为沿晶断裂,这是由于晶界处存在的弱化区域(如残余奥氏体分解产物、碳化物偏聚或合金元素偏聚物)在受力时成为裂纹扩展的优先路径。相比之下,在其他温度下回火的材料则更倾向于穿晶断裂。例如,在低温下回火不足的马氏体,由于微裂纹的存在和晶粒内强度的相对降低,裂纹容易在晶粒内部扩展。而在高温下回火,虽然碳的大量析出增强了晶界强度,但晶粒内部却因碳化物的过度析出而强度降低。中温回火时,晶界区域因细晶而具有较高的强度,相对于晶粒内部而言,其强度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使得穿晶断裂成为主导模式。
我对回火脆性的理解,请大家修改和补充下。

4 M0 ~0 X. ~5 j3 h& 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坐等大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4-9-20 07:40 , Processed in 0.048955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