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美国进口商品中的占比17年来将首次从第一位跌落。
1~11月美国从中国的进口额比去年同期减少20%以上,按年度数据计算,很有可能被墨西哥超过。美国将采购地由中国改为其他友好国家的动向明显。
这是根据美国商务部的贸易统计数据计算出来的结果。中国将自2006年以来首次在年度占比中跌至第2位以下。1~11月,中国在美国进口总体中的占比为13.9%,降至200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美国从中国进口在2017年前后达到峰值,这一比例超过21%,与其他国家拉开了很大的差距。
2023年美国从墨西哥的进口额有望刷新历史新高。墨西哥对美国出口的占比自2000年以来将首次成为首位。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的尼尔斯·格雷厄姆(Niels Graham)指出:“虽然规模不大,但中国厂商在墨西哥的工厂进行最终生产,试图出口到美国的例子是存在的”。
美国从欧洲和东南亚的进口增加。1~11月从欧盟(EU)的进口额刷新了新高。自东盟(ASEAN)的进口额虽然同比出现减少,但仍为历史第2大,份额比10年前翻了一倍。
在电子产品等此前高度依赖从中国进口的品类方面,向其他国家转移的动向扩大。
智能手机方面,1~11月从中国进口同比减少1成,自印度进口扩大至5倍。笔记本电脑方面,美国从中国进口减少3成,越南增至4倍。自东南亚采购规模虽然还很小,但正在迅速增加。
背景有美国政府的政策推动。拜登政府正在推进在与友好国家之间建立供应链的“友岸外包”。继续执行前特朗普政府开始的对合计价值3700亿美元的中国产品征收的制裁关税。
在地缘政治学风险背景下,全球企业也纷纷采取避免过度依赖中国的“中国+1”战略。尼尔斯·格雷厄姆预测影响将长期持续,指出“中国+1完全影响美国的进口统计要用几年时间”。
拜登政府正在讨论调整制裁关税,预计今年上半年将拿出结论。围绕纯电动汽车(EV)、光伏发电相关产品及尖端产品以外的一般半导体,正在讨论进一步提高关税。
对华强硬路线容易超越党派获得美国舆论的支持。美国在野党共和党批评拜登政府软弱。拜登政府在11月总统选举之前希望展示强硬姿态的动机容易发挥作用。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RB)担忧影响物价。在2023年12月的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上,因美国政府的政策引发美国通货膨胀高涨的风险成为讨论的话题。
由进口低价的中国产品转为美国自产的动向,也可能通过国内人手短缺成为推高物价的因素。物价上涨是拜登政府支持率低迷的原因。美国总统选举之前,对华强硬态度与控制通货膨胀取得平衡是美国政府头痛的地方。
摆脱中国并不容易。随着美国国内EV的普及,对EV生产不可或缺的锂离子电池的进口猛增,进口依赖度达到了7成。虽然智能手机和游戏机相关进口趋于减少,但依然占7~8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