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核级电压

求助计算盘管加热储罐的水要用多长时间的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25 19: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博越 发表于 2023-11-25 15:06
9 R! d' [& X; Y  D2 }大差不差一个是加热器件,换成一个冷凝器件都一样

( h. S$ N4 F4 m; _' I! |应该是冰火两重天,一边冷藏,一边加热;
- y: B+ {- J4 \  X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5 22:4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博越 发表于 2023-11-25 08:02* s+ O8 r5 B, l, p
最好把加热功率发一下
4 k* U* Y) L% C4 _
加热功率没有哦,接入储罐盘管的是蒸汽,应该不用加热功率吧* L  `! v5 Y9 t. \& Z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5 22:4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核级电压 于 2023-11-25 22:55 编辑   e3 a9 v* r. d! L
闲着难受 发表于 2023-11-25 08:35
( x% c# I5 j8 j1 H9 t& [传热系数是咋计算的
0 [( j, c7 l) g2 y% J. ^) v
我是查斯派莎克的手册资料的《蒸汽与冷凝水系统手册》& N2 M0 o- z  ]0 Q8 q$ X2 V
“高压盘管。。。”这列% G3 m1 x# V+ G& T+ E6 B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5 23: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博越 发表于 2023-11-24 20:41
+ f. {( V7 s+ R: d, n, @; [) g1 _可能不对你最好自己再找方法计算一下

, T3 G" l% F2 W% L9 y. X, q非常感谢!!不过这样计算不就和蒸汽温度没有关系了吗,蒸汽温度高低都不影响换热,不太合理
# l9 M1 E: D; f" k“7700×50”这步的“50(△T)”应该是有问题的,这个△T应该是10楼说的90℃
6 ~: W) i$ t0 z# j1 G/ O3 C( [  F3 ~- _5 x6 H
; j: B: {; Y$ m7 T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5 23:58:09 | 显示全部楼层
Lean_2017.feng 发表于 2023-11-25 15:07
) g, l  W8 u- m9 ^$ s分析计算前明确几个单位的含义:W是功率单位(1J/s),J是热量单位
* S, U- v3 c! C# t; a, V7 |/ S, C, X; W) N$ b
换热过程主要是,蒸汽冷凝,水升温。

; |0 z% ?3 e- t* f( X非常感谢!!!非常详细,我对比了一下资料这样算应该是对的。不过有个不明白的地方:温度差计算时,为什么假定仅仅潜热释放供热,而不是潜热 和 165℃的冷凝水降温至100℃的热量  一起释放供热?这样出口温度是100度,温度差是 (165+100)/2-(100+50)/2=57.5了;这样的物理意义是:蒸汽潜热释放完后,水还没加热到100℃,此时165℃冷凝水继续换热直至冷凝水降至100℃,换热结束。
5 f. L- F( E! F
3 n; g' M8 V9 W* u$ T7 n4 ~8 D关于“温度差”,其实我也一直搞不懂该怎样取值;因为在实际生产中,一般只有确定的进口蒸汽温度这些参数,蒸汽出口温度一直不知道怎么计算。
' p( h6 t! X/ ?# c; {6 B
发表于 2023-11-26 08:3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核级电压 发表于 2023-11-25 23:58
9 |& h( G" K" C7 a9 t9 \2 H, }非常感谢!!!非常详细,我对比了一下资料这样算应该是对的。不过有个不明白的地方:温度差计算时, ...

( N$ z! {  j4 v由于是疏水阀出口,出口管温度是100度,那里面的管子可以认为平均是132.5度。
: D  ]; }3 v/ H& t初始温度是50度,最后是100度水,平均是75度。
6 F7 B5 ?8 Y- e4 O4 D8 j/ I, r  v这样就可以算出平均加热功率了,再计算出水体和罐体的热容量,再算出所需时间就可吧* h9 I8 g. Z; D$ O1 O( F3 R9 M- D
发表于 2023-11-26 10: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核级电压 发表于 2023-11-25 23:58
7 y! M# O. {/ `+ u; o非常感谢!!!非常详细,我对比了一下资料这样算应该是对的。不过有个不明白的地方:温度差计算时, ...
- @/ A6 y# A- I
关于换热或传热问题,建议看看传热学的教科书,或者直接看GB的换热器规范。
5 j' v; ~) O0 C0 v  o, y4 C. }7 b& g( z# X. A0 s; X* x
! V6 C# X% m+ V9 j; k
换热中的起点一般是冷热流体的流量(一般为质量流量)、进出口温度的选定,主要确定的是稳态热平衡。, d. ^3 W% \! B7 A  t: s4 [: T  A; }

3 ]$ |- R0 ^& \* [- Y/ f对于一般换热,主要都是对流换热,为了提高换热强度,提高温差、总传热系数是重点。, J8 _7 {& L" _) K: G/ E. n

. u8 d: W# h5 }总传热系数受到流通状态、流动型式等影响(主要是流通截面型式、流速、粘度等)。
# X  F1 X, t. s2 `+ m3 n% t& o( {
$ Y8 U, N! N( Z6 S( Q' D7 ^$ s
9 c5 V4 ]7 O/ m* y) Y6 s回到利用蒸汽热的问题:
0 n& r0 v8 S; F2 }" a% f1. 对于设备使用者,上面问题不用考虑,直接按照设备使用说明即可;* a2 _7 N  S+ A, G1 v
2. 对于设备设计者,上面问题需要通盘整体考虑和计算。
+ c! q7 f/ D5 `7 t' V0 I/ ~1 Z8 ?" N9 ~- I5 o- X( f0 P
3 v2 H% m; R# J: J) T3 m
蒸汽(饱和蒸汽、饱和干蒸汽等有差异)热源为什么一般说是用潜热,原因很直接,潜热大:
, L( u+ {4 y8 u( l* w温度  ℃                          压力 bar                     密度 kg/m3                    焓 kJ/kg                    熵 kJ/kg.℃                粘度   uPa.s/ b( j1 u. L6 a" H" M3 z; y* L( w# ^

2 D4 q& j+ m- J" [1 ?165 (饱和干蒸汽)      7.00934                      3.67066                         2762.81                    6.70661                       14.50917 v, S$ @' J5 B, \
100 (蒸汽)                7.00934(在此压力下)  0.001(m3/kg容积)       419.617                  1.03674                      281.903. {: p" z. D6 j
100   (水)                      1.01418                      958.349                           419.166                  1.30721                      281.742
. m6 h. x  O/ P3 M7 h! c8 \6 F5 e
! m0 B' v' s- S% o' U  b/ |. [0 D" i" ~: e  d
看上述数据,考虑到保持传热系数的目的,应该一致保持气态,将液化的水排出。' R! X; ~) p* t$ i6 o: `% o
3 t# A% V" g  j1 @8 Q( D
其实,一般蒸汽夹套换热中,热源中的热的70%被利用了,30%被凝结水带走(通常是回到加热装置循环利用了)。
$ N7 t- {2 ~1 r  s$ F- s6 a
8 m# n5 M- ]' G3 K! E. N7 q, L+ k1 O  l6 M- H/ F( \

  Y* N7 T! Q! H3 z: i  K  v+ X, ?8 n. ^8 Y* Q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收起 理由
喂我袋盐 + 1 思想深刻,见多识广!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7 10:30:31 | 显示全部楼层
Lean_2017.feng 发表于 2023-11-26 10:08
6 l' ~2 g) g. d- w! n: ?关于换热或传热问题,建议看看传热学的教科书,或者直接看GB的换热器规范。

' S# o9 q6 t# P' D" y好的,谢谢!
3 H+ I: @" q& R! l! J* ]6 v& O9 P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7 10:47:35 | 显示全部楼层
Lean_2017.feng 发表于 2023-11-26 10:084 v2 _, N! _; o0 C$ _
关于换热或传热问题,建议看看传热学的教科书,或者直接看GB的换热器规范。

1 ^7 w  R; Q6 U' q# |- y还有个问题,按照上面的计算;
4 T' B8 I5 Q# `2 L. R5 k0 r# L水总需热=4.18 kJ/kg.℃ * 2000 kg * (100℃ -50℃) =418000KJ;- g. T$ V- j0 }, n2 S& ~$ F6 J
蒸汽在这个温度和压力下潜热=2066KJ/kg;
9 q0 d7 |! v6 W7 y总需蒸汽量=418000/2066=202.32kg;3 S, \9 W: x+ h  M8 X
/ z; y5 Q+ j! C$ M/ R* [8 r
按照上面计算的加热时间10.05min,换算小时=0.1675h;8 U) X2 J6 E8 \
那么蒸汽质量流量=202.32/0.1675=1207.9kg/h;8 N4 \: ]8 W/ G, S6 P: i. K

7 D1 d% U1 ?' P) {7 M8 J
6 {9 P! e- T3 O' F查蒸汽压力管径流速表可以看到,0.6Mpa下45mm管径推荐流量最大才约800kg/h,
% ~$ S6 l2 E  _9 v/ k: F5 |4 N8 w这样是不是不太合理?
  L- x, ~0 E0 X# s+ n6 Y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发表于 2023-11-27 15:4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核级电压 发表于 2023-11-27 10:47
. @2 T- v# l* ?4 K( O还有个问题,按照上面的计算;9 }& \" ~; O: ^9 p+ c
水总需热=4.18 kJ/kg.℃ * 2000 kg * (100℃ -50℃) =418000KJ;$ l& D9 ~' E4 Q! x
蒸汽在 ...

9 r+ H) o$ o+ h- T/ u4 T8 S3 G; k单独看这个问题,计算逻辑没有问题。
! ?. E: m$ }# Y( r4 g
- ~4 Y$ h# h1 Z* P4 P; S3 ^) {关于具体的计算,建议手算一下,然后综合考虑下,准备用这个结果去评价什么,或者说这个结果的含义到底是什么。; z, c& v. _" N& {

7 {' K- ?  Z1 i2 B9 U1 i6 D
" @: Z. ~% f+ w' K  j2 C% B, M先简单算下:% M+ D/ u2 m8 l/ \
按流量1207.9 kg/h = 0.3356 kg/s ,50m管长:
0 U" c8 r' ~1 {$ P7 P8 C5 ^, ]" a' Q% c  o

* B. W2 ?! L# t- o! @  S1.5' 标准壁厚管,内径40.9mm,推出 流速=69.4m/s,压损=332.86kPa/100m             (按照手册推荐的流速,压损    均超标)
. e, F, j( w% k* f& n1 j2'    标准壁厚管,内径52.5mm,推出 流速=42.2m/s,压损=  94.75kPa/100m             (按照手册推荐的流速,压损    均超标)
$ b* F9 T* V  z$ F5 b/ y( ]
% [) L8 e0 B/ z
3 [3 W" S3 Y7 }' d& Z, M如果流量按800 kg/h = 0.2223 kg/s
" l9 L9 z  Y7 x5 T, K8 H* r( @) X3 M7 F4 e" Y0 S4 U, p; F6 ]
1.5' 标准壁厚管,内径40.9mm,推出 流速=46.0m/s,压损=150.44kPa/100m             (按照手册推荐的流速,压损    均超标)
2 B! O7 r: ^9 Z- m' A3 S2 g+ `
! ?* @. U9 N0 `2'    标准壁厚管,内径52.5mm,推出 流速=28.0m/s,压损=  43.24kPa/100m             (按照手册推荐的流速,压损    均合适)
  h  Q' y4 X9 z( d5 y9 I
. z+ J) L* D0 x2 L
" N1 Z9 N) N# `仅看这些数据,然后和手册对比,那结果是不合适的。
; ]' r  g, Z% }/ z/ R% k$ \
" _  W3 P2 @( a- q& \6 o但是,如果就有设备被要求和允许运行在这样的数据下,也是被允许的。因为可能设计使用工况允许(这里的工况,不仅指存粹的设计,还包含可能的经济因素等等)。
0 t* d# y6 F4 r1 ]' u5 [仅就一个点去探讨,一般意义不大。
( N% h! y3 \& e6 J0 Q! q. C
5 l; F+ S9 P& R7 J4 I! [8 L% \+ E; J: x
) _! |9 ~5 J; `* l, p0 o9 V3 K' Q9 U4 M) f, G
就个人而言,仅仅谈谈流量、流速、压损相关问题的话:/ [  U" ^! g/ I8 d8 K' L5 _
定管径时,流速越大,流量越大,压损当然越大,简单看其结果有好坏两方面,好的一面是换热系数会提高,坏的一面则是输送成本上升。
4 o6 o) }; e5 _$ w: }  r
5 w( M! ^$ v5 v& a所以,数据合不合理是一回事,能不能接受是另一回事。
; p% ~/ d* C" {/ v3 I
; u" T2 v/ u' e, Q6 ~5 ~" T" ~最后,对于工程问题,通常是针对不同的侧重点,采用不同的数据(也就是设计)。能完全实现,则真的具有核心竞争力。6 }5 H) A0 p& ?$ D; P5 j. @$ |
1 x8 {  _: H  J/ b
3 e8 B3 q5 V/ X; P- g
  J# g" r  M% j: C# Y7 z9 ~

) _- k8 H& t9 o. k& O; 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9-16 04:00 , Processed in 0.063347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