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工信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 l. L* }; b% J' w) {8 W, e% p

. y3 O2 b- h3 s, z0 Z
6 S: A$ z: g! ~3 l+ S
《意见》清晰画出人形机器人战略路线图。工信部表示,人形机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有望成为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 - I" a: Q4 z1 m* Q; Q% t$ D
同时工信部提出,国内人形机器人产业前期已有一定基础。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将初步建立,“大脑、小脑、肢体”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确保核心部组件安全有效供给。而到2027年,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4 B0 h. d: ^/ `
有机构预计,到2030年,人形机器人市场将达千亿规模,这也将刺激整个产业链加速国产化。 % H2 N/ T2 `9 `, c% \
首次给出清晰战略部署
. G; l* P" d5 z哪些技术事关人形机器人技术演进?《意见》给出了四个方面:机器人“大脑”关键技术群、“小脑”关键技术群、机器肢关键技术群和机器体关键技术群。
* @' s+ K0 T9 v0 W- y
j/ {, B/ c( h2 O. k
2 b M! X {5 P) Y2 Z; Z, Q! ^
在“大脑”开发方面,《意见》强调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人形机器人“大脑”,增强环境感知、行为控制、人机交互能力,推动云端和边缘端智能协同部署。 $ b! L0 \& R5 J% Q( E
在“小脑”方面,开发控制人形机器人运动的“小脑”,搭建运动控制算法库,建立网络控制系统架构。面向特定应用场景,构建仿真系统和训练环境,加快技术迭代速度,降低创新成本。
% K5 |1 m6 v5 ~" M
对于机器人肢体即仿人机械臂、灵巧手和腿足,《意见》提出,突破轻量化与刚柔耦合设计、全身协调运动控制、手臂动态抓取灵巧作业等技术。此外,攻关“机器体”关键技术群,突破轻量化骨骼、高强度本体结构、高精度传感等技术,研发高集成、长续航的人形机器人动力单元与能源管理技术。
" i7 t- j6 _4 C/ x# }" u
此外,工信部还提出培育整机、基础部组件等重点产品。工信部划定了重点,将基础部组件聚焦在人形机器人专用传感器、高功率密度执行器、人形机器人专用芯片、高能效专用动力组件。 9 g3 D& M+ Z( V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意见》还明确要求,培育2-3家有全球影响力的生态型企业和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打造2-3个产业发展集聚区,孕育开拓一批新业务、新模式、新业态。而且要求聚焦3C、汽车等制造业重点领域,提升人形机器人工具操作与任务执行能力,打造人形机器人示范产线和工厂,在典型制造场景实现深度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