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K4 ^+ S' j3 Y+ z# T9 F; i
: l. }$ Q2 C4 c* s& }
$ E; O' O7 L3 O: S y( G- q; S" D) T- q7 x( C
1) 奥氏体的稳定度(随碳含量)存在极值。这个是因为随着碳含量的增加,产物(铁素体和渗碳体)的应变能越高,所以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越好,亚共析钢想要转变就需要大的过冷度。而过共析钢是析出碳化物,为结晶提供了核心,所以尽管有较大应该能,但相互抵消后,碳含量对奥氏体稳定性影响为0。" l+ l. ^" i/ {5 W
2) AC1和AR1基本是水平线。原因如上,应变能和核心,两个因素相互抵消,所以相变温度和碳含量关系不大。
3 E; L; g2 t- A2 Z8 T3) AC1和AR1两条线,其实可以左右延伸(直至封闭),只是没有必要去证明了。! J( {: T) A9 P1 [, `/ I5 H: @
4) ACCM和ARCM是虚线,是由于分析异常困难,固体渗碳体在固体中的检测,异常困难,只能间接去猜测。; V+ ]7 ^) p4 k9 k# A) A2 c5 \
5) ?) a7 o! r$ B0 r2 g3 l" l
, r4 ^+ c5 k8 Y1 V1 F) m- j. [
* l* Q2 z" {: {+ m
个人对铁碳相图的临界点的解读,请大家修改和补充下。
5 J% C" \6 \( U" D9 E# P7 u3 h7 t% V B7 d8 u' \
9 H# ?8 ~$ q- E3 c- V3 X1 D4 m
6 Q5 v- q! U& U
6 ^# Z% k, k8 ~ @6 c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