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阿松

关于奇数齿螺旋圆柱渐开线齿轮跨棒距的理解(原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2-15 22:05:5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关于奇数齿螺旋圆柱渐开线齿轮跨棒距的理解(原创)

我 用的是 ISO/TR10064.2-1996 计算公式计算. 棒(球)直径也按标准计算,然后圆整到稍大的R40系列标准(也可以输入)。+ M$ x! |5 y& @6 ?5 @
我们共同计算机个例题如何 ?
1 a$ O  m0 h* N9 n: n;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16 08:45:51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关于奇数齿螺旋圆柱渐开线齿轮跨棒距的理解(原创)

公式中 ^ 是什么意思,另外滚棒间尺寸计算出来的值的公差是否可以理解为公法线值公差的3倍?
& t/ o; O9 M( c' Y, b5 {例如:公法线值公差为-0.03 ~ -0.07   滚棒间尺寸计算出来的值的公差为-0.09 ~ -0.21   望赐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16 14:01:2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关于奇数齿螺旋圆柱渐开线齿轮跨棒距的理解(原创)

原帖由 钓鱼翁 发表5 u! R3 y( e# q$ Q 公式中 ^ 是什么意思,另外滚棒间尺寸计算出来的值的公差是否可以理解为公法线值公差的3倍?
例如:公法线值公差为-0.03 ~ -0.07 滚棒间尺寸计算出来的值的公差为-0.09 ~ -0.21 望赐教

: {+ y$ l( O. U7 Z. p6 n

以下的代号都是ISO/TR10064-2:1996 的

( s- x8 |( V& d2 ?

1〉齿厚上(下)偏差的代号:Esns (Esni)

2 B$ }5 H5 S0 `( `4 ?" `2 ]

2>跨齿距(即以前叫公法线的)上下偏差代号 Ebns (Ebni) = Esns(Esni) * cos αn

1 m" A1 B% Z0 g) l z) m

3>跨棒(球)距的上下偏差代号 :

" M# s1 q T2 F3 ?. _: D: v% T

     Eyns (Eyni) = [ Esns (Ensi) * cos αt / (sin αMt * cos βb) ] * cos (z / (2π))   

; e( n7 g/ ]* j

其中 《3》中最后一项用于奇数齿,偶数齿的时候没有这项 。 这里编辑器不好用,不能复制粘贴 !

, {5 y+ ?3 a% F; k

肯定不是你说的 那么简单的关系 ,需要都用齿厚上下偏差相关联去 !

2 |5 [$ {$ ^; Q7 [& 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16 15:30:4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关于奇数齿螺旋圆柱渐开线齿轮跨棒距的理解(原创)

So luckypine, you are lucky this time.
' g: c! s+ F- n1 h
8 @6 Z$ `& C* J; t8 TWelcome niuershiye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2-16 20: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关于奇数齿螺旋圆柱渐开线齿轮跨棒距的理解(原创)

for 钓鱼翁:^的意思是指数,比如:3^2就是3的2次方,2^(1/2)就是2的1/2次方。公法线和跨棒距从数值上看,在压力角是20度,量棒压在中圆时,似乎是3倍左右的关系。两者可以找到一定的关系,也可以找出相应的等式。但我觉得没有必要,当齿厚分别处于上下偏差时,量棒和齿面接触点的压力角是不同的,公式会很复杂。所以我觉得分别计算上下偏差时的公法线和跨棒距比较好。

5 X8 ~) G+ q5 g7 D1 \' z

niuershiye,我相信ISO/TR10064.2-1996 的计算公式跟齿轮手册上的会是一样的,当是奇数齿螺旋斜齿轮时,不管是内齿还是外齿都要求用球,而且要求控制在同一齿轮端平面,这样你的公式是正确的。我的公式要求量棒处于自由平衡状态,而且量棒应该比球更精确。 大家也可以看看国外同行的意见和我的答复

2 t" `# t2 l% O8 _! t

http://www.eng-tips.com/viewthread.cfm?qid=147089&page=1

. E: B. ?$ `: n9 E T: ?

谢谢大家的支持

# e' V5 V6 D: X. U' Z* d

 

1 ^% Z/ U$ C2 }% p9 ~$ v+ \4 R" j

Thanks, Freddy

5 j' e0 O4 _ D' A! h- h

That's why my handle come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16 22:30:3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关于奇数齿螺旋圆柱渐开线齿轮跨棒距的理解(原创)

ISO/TR10064-2:1996
  h8 H# q# c3 {# e9 }) d2 t3 x5 w0 {! @8 g" e! W4 h. l9 |) {
  对外齿轮 : DM_cal=dy*sin(ηyt)*cosβb/cos(αyt + ηyt)-------(36)  
* d1 \  w/ u9 [8 T+ D
) t0 g* {1 r) ^& Q  对内齿轮 : DM_cal=dy*sin(ηyt)*cosβb/cos(αyt - ηyt)-------(37)6 h4 ^) w1 W8 n
7 h0 z+ w; u2 Q6 |
       { αyt (9) ; dy (10) ; ηyt (11) ; βb (12)  }
0 E( {9 b  e/ E; T8 ~0 M
8 u1 v) f* o; Q7 O  {  ` 偶数齿的外齿轮 Md = mn*z*cosβb /(cosβ*cosαMt)+DM    ------(38)9 z$ |* |* [8 F9 C
4 }/ s8 o9 U6 R1 x
   (38) --->DIN3960 (3.8.33)1 g9 ~) N7 `# ]4 @2 }' d
6 q3 U4 E8 M: h. H3 T
奇数齿的外齿轮 Md = [mn*z*cosβb /(cosβ*cosαMt)]*cos(π/2z)+DM ------(39)
( f9 v( Z0 e1 M# r
/ r, @- J- N7 o3 B3 t  `+ J   (39) --->DIN3960 (3.8.34)
, n, f$ g6 O% v& }, N" x8 r1 x. p  p# w' Q7 U0 W
inv αMt = invαt + DM/(mn*z*cosαn) + 2*tanαn*x/z - π/2z -------------(40)
9 Y% t% J& m$ d" g  Y
1 \. k, w9 A5 c" w+ d    (40) --->DIN3960 (3.8.28)# t% _" m- W! `+ {* ^: K
9 ]$ _' I! r( M
-------------------------------------------
$ d& U5 c/ q4 Y
" {' n* N8 E  _( \0 _6 r 偶数齿的内齿轮 Md = mn*z*cos βb /(cosβ*cosαMt) - DM  ---(41)
) t9 V- Z8 g/ C- [" G  w- C) I7 z/ q4 d5 |5 [  e
   (41) --->DIN3960 (3.8.33)??# l! K" B/ u* t' {$ l/ k; I5 h
7 J9 Y9 S. j( H2 o% B
奇数齿的内齿轮 Md = [mn*z*cosβb /(cosβ*cosαMt)]*cos(π/2z)- DM ----(42)4 }: f" e+ ~5 d

+ t" l& ^; [5 @0 K" l   (42) --->DIN3960 (3.8.34)- M3 C7 @, j, L6 i! Y9 }* _7 U% i

; d$ l& R6 X9 k2 E1 N- c  S invαMt = invαt + DM/(mn*z*cosαn) - 2*tanαn*x/z + π/2z   ---------(43)1 I- I" s+ l+ u& m% P
8 n' E: g' d" o& F
    (43) --->DIN3960 (3.8.27),由于 DIN 中的内齿的变位系数同正常相反,ISO (43)8 g$ ]" j: ]$ t% }; D) e' C( O

3 a9 i7 v9 w7 a" c    编写时出现了差错 !% N- E$ B! o1 z- E+ i9 Q

; \& d% O% a# e. ?1 ?----------------------------------------------  J; d5 L' h1 M6 w: f% Z% n

  W; ]! c, f9 x2 O9 s   cosαyt = d*cosαt/ dy -----(9)
" z9 R$ T% n- o9 F; P5 x
4 [2 f6 Z$ n, M6 {: U/ o+ x/ n  tanαt = tanαn / cosβ ----(10)
1 k1 G4 A/ y; X$ e7 b7 c# P" M. i1 E
& f- _. K; ~2 Q- t  m  dy =   dy + 2mn*x   -----(11)
8 ^/ Z, z% x) ?* U7 [0 H
4 K* |- L4 h) `4 p# t* K4 y& i8 j  ηyt = [π/z - syt]    -----(12)
1 o6 r" @! \" t$ E6 N! m" W3 i+ G# \1 F$ P
------------------------------
8 o* `6 u# e9 {( G3 K# {
2 R) ~1 \1 K9 [* N& x2 O% B: 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2-16 22:42:2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关于奇数齿螺旋圆柱渐开线齿轮跨棒距的理解(原创)

我在您的帖子 (DIN3960(ISO/TR10064-2) 齿厚检验的界面)

( X( X7 r+ o& E0 Y; |0 v Y; c

.........................

& c0 H1 A9 Z2 r2 `

的例子里有我的计算结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20 16:30:0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关于奇数齿螺旋圆柱渐开线齿轮跨棒距的理解(原创)

呵呵,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18 13: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关于奇数齿螺旋圆柱渐开线齿轮跨棒距的理解(原创)

楼主:
; D7 z( _8 E# K3 v1 t/ J1 |能把你整理好的资料发来看看?
# p/ c: ?+ O! d# N" B1 [! o3 X  m7 Q' G) Q1 q
邮箱: daniel_yp_li@johnsonelectric.com
* c$ l0 s( O8 Y+ A# |+ c7 v          or personal e-mial: yp_li@163.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8 16:59:4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关于奇数齿螺旋圆柱渐开线齿轮跨棒距的理解(原创)

楼上的,能先谈谈你的想法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4-4 23:45 , Processed in 0.052214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