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xbq1013 于 2022-12-6 14:53 编辑
伴随着国家大力推进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这一方针,提出要学习德国隐形冠军的成功经验,隐形冠军这一概念逐渐走近普罗大众的视野,俨然已成为了中国管理学界的热词。
隐形冠军一词是由赫尔曼·西蒙教授提出的,所谓隐形冠军企业是指:专注于某一细分市场、深耕价值链,技术全球领先且业务在全球展开,凭借自己在其细分市场近乎垄断的地位,让无数中小企业无不对其向往。
本文由西蒙顾和管理咨询公司的高级执行总监杨一安博士以及西蒙顾和管理咨询公司中国事业部的高级咨询顾问李学宇、助理咨询顾问陈子翎共同撰写,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如何锻造中国式隐形冠军的方法、手段和战略举措,给中国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思路。
1、从专精特新到中国制造冠军 在我国工信部提出的针对中小企业“百十万千”培育体系的理念中,确定了在十四五期间(2021到2025)培育100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0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及100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从而促进我国产业整体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处在“百十万千”的培育体系的金字塔顶端的是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为什么是制造业呢?
纵观全球,“德国制造”凭借其高质量高价值的良好口碑,使德国企业成为全球制造业的翘楚。在德国,能找得到全球最多的制造业隐形冠军企业,这些企业使德国在全球产品出口中占据了至高地位。
受此启发,我们来用隐形冠军理念创始人赫尔曼·西蒙教授定下的隐形冠军的标准来测试这些中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的“成色”,以及与德国隐形冠军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以此分析中国制造业单项冠军身上的“隐形冠军“特质,帮助中国的中小企业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和潜能。
2、中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中 仅三分之一符合隐形冠军的标准
截止2021年11月08日,通过工信部全部复核的两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共有118家。评选出的这些企业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近一半是在三大类制造业中,分别是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制品制造业。其他单项冠军企业则分布在纺织业、金属制品业、塑料制品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
从地域划分上看,这些单项冠军企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省市:山东、浙江、江苏。此三大省聚集了118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中的近半数企业。仅有少数单项冠军企业坐落内陆省市。
从员工数量上看,这些单项冠军企业中有200人的小企业,也有大到八九万人的大型企业,相应的年销售额也从八千万到两百亿美元不等。
鉴于公司大小的巨大差异和背后的细分市场判定的复杂性,我们接下来会用隐形冠军的标准,从这118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中筛选出更具隐形冠军特质的企业进行深入地分析。
按照隐形冠军理念创始人赫尔曼·西蒙教授定下的隐形冠军筛选标准如下: 年营业额低于50亿美元 世界同细分行业市场前三强或者本大洲排名第一 不为外界所知
经过我们的分析,在工信部全部复核的两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118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中有36家企业符合隐形冠军标准。其余企业或年销售额已经超出了50亿美元,或无明确证据显示其行业地位达到隐形冠军标准。
3、中国制造业单项冠军“成色”分析
1.地域集中东部沿海 36家符合赫尔曼·西蒙教授定义的隐形冠军筛选标准的企业大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带。其中浙江省有7家而拔得头筹,这和浙江省本身拥有的中小企业数量的超高占比有直接的关系(98.6%) 。制造业大省山东有5家而位居拥有隐形冠军企业的第二位,河南省以4家名列第三。详见下图所示的隐形冠军企业的地域分布图: 2.行业聚焦重型制造 从行业角度看,我们在31个制造业大类中的13个发现了隐形冠军,最多的隐形冠军来自与石油、基建等有关的专用设备制造业,其次4家隐形冠军来自非金属矿物制造业,4家来自汽车制造业,其余的来自化学、机械、塑料和纺织等行业。没有出现隐形冠军的行业或是所在企业创新应用不足,或是企业大多走扩张路线年销售额已经超出隐形冠军的评选标准。
3.员工规模超出德国 接近70%的隐形冠军拥有小于一万人的员工规模,其中1000人以下的冠军企业占比仅为16%。着眼整体,中国隐形冠军企业的平均人数在8千左右,而德国隐形冠军企业的平均人数仅为2千左右。
因此,从员工数量上来分析,中国的隐形冠军的规模对比德国的隐形冠军企业要大很多,这与中国整体经济体量大于德国或有一定关系。但用中国隐形冠军企业的在职员工总数对比中国民营500强制造业的在职员工总数则显然员工规模较小,因而后者的平均在职员工人数大约2万 。因此,隐形冠军企业的在职员工规模在中国的所有企业中依然不算大。
4.年营业额高于德国 接近80%的隐形冠军企业的年营业额均在二十亿美元以下,特别是营业额为十亿美元以下的企业占比超过了总数的50%。隐形冠军企业的平均年营业额在13亿美元左右,这一数字也远高出了德国隐形冠军的平均年营业额,后者的平均年营业额约为4.7亿美元。
4、隐形冠军特质分析:
专注力、全球化 德国典型的隐形冠军企业具备两个显著特质:专注力和全球化。
专注力体现在了高度聚焦于一个细分市场,坚持一贯的集中精力做困难的事情,力争通过创新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专利数量这一衡量指标可以用来分析隐形冠军的“创新力”。
另一个特质是全球化,即选择全球化的发展路径,不断在海外开设子公司、在全球各地寻求新的业务机会,从而来避免在单一市场常遇到的增长的瓶颈。
1.专注力:“创新力”在不断增强 从研发投入的力度看,中国的隐形冠军企业大多数已经将营业收入额的4%到6%投入到了研发中,更有少数隐形冠军企业达到了研发投入额占年销售额的比例(简称:研发占销售额比)10%这一惊人占比。36家隐形冠军的平均研发占销售额比约5%左右,与其他非隐形冠军的单项冠军公司的研发占比其公司的年营业额几乎相同,且都远高于中国500强制造业的研发占销售额比(接近2.5%)。 从研发的成效上看,大多数的隐形冠军企业拥有的有效(中国)专利数量在100件到250件之间,其中有5家隐形冠军企业拥有的有效专利数量已经超过了1000件。平均每家隐形冠军企业的有效专利数约为700件左右,远高于其他非隐形冠军的单项冠军企业的平均有效专利数量,后者约为400件左右。
结合之前提到的两类企业拥有相同的研发占销售额比例,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隐形冠军企业与其他单项冠军企业在研发占销售额比相同的情况下,所拥有的有效专利数量远超于非隐形冠军的单项冠军企业。
2.全球化:全球化方兴未艾 36家中国隐形冠军企业中有约70%的企业拥有海外分支机构,其中最多的一家隐形冠军企业有接近60家海外分支机构。全球化带来的效益在海外销售额占比总销售额上(简称海外销售比)有明显的体现。其中有4家隐形冠军企业的海外销售比达到惊人的50%,其余大部分隐形冠军企业也能实现海外销售比超过10%。
由此可见,国际市场对这些隐形冠军企业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有近30%的中国隐形冠军企业没有任何一家海外分支,这些隐形冠军企业还没有走出国门,或者因为国外的市场对其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亦或是因为某些困难所致,致使有些企业还没有踏出全球化这一步。在全球化这一指标上,中国的隐形冠军企业和拥有高全球化程度的德国隐形冠军企业还是存在明显差距的。
如若把隐形冠军企业的海外销售比和海外分支数目放在一起观察,扩大海外分支网络即增设海外分支机构确实对增加海外销售比有所影响,这一影响的相关性可以用R2这一指标来解释。如下图所示,R2值为0.2左右,即增加海外分支机构的数量对总体销售额的增加的“影响”非常弱(R2 =0,“影响”的相关性最低,R2=1,“影响”的相关性最高)。
此外,不同企业的海外分支对销售额的贡献程度不同,有的企业只有两家海外分支机构却能创造出35%的海外销售比,有的企业拥有14家海外分支但海外销售比仅为8%。平均一家中国隐形冠军企业的海外销售额占企业整体销售的比重大约在22%左右,这一销售比要远低于德国隐形冠军企业,后者约为60% 。
可见,中国隐形冠军企业海外销售还不是很有成效,我们还处在全球化的早期阶段,中心还是放在国内市场。这契合了我国当前强调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一理念。 3.中国单项冠军未来可期 在工信部全部复核的两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共118家中找出了符合隐形冠军标准的36家企业,大约三分之一的占比说明,不是所有的制造业单项冠军都属于隐形冠军。
从整体上看,隐形冠军企业的两大特性:“专注力”和“全球化”在这些评选出的中国隐形冠军企业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隐形冠军这一理念在中国已经找到了生根发芽的土壤,随着中国经济未来继续迅猛的发展,又会诞生出一大批新的隐形冠军企业。让我们拭目以待,中国的隐形冠军企业是否会在世界的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且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是否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德国隐形冠军企业的强有力竞争对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