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twq19810302 于 2022-11-9 13:43 编辑 7 }( [: @( C% K
# _+ Q5 T: j5 T. o' P; V4 n9 b6 ]: f1 o不合格品控制的目的与方法
! M. P* y! ] v7 `; ^* e小故事——王实&陈博的故事 % x7 u1 F+ A5 J4 e" z* j. |
) W( G+ v7 L$ E r! S. n0 e

# `3 Z7 `5 g6 g4 d* \# k* n什么叫不合格?答:未满足要求。 处置方式有哪些?答:返工;返修;让步接收;退货;报废;采取纠正预防措施 1、不合格品控制的目的 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或交付。 2、不合格品控制的方法是 先识别后控制。 & p4 j1 z" p0 U" b- D1 O; F+ ?4 p
2不合格品的控制流程1、识别 识别不合格:判断产品合格与否的依据或标准。 —产品标准 —客户要求 —工艺文件 —检验文件 —样板 —上级的交代与叮嘱
5 c& ^2 Z$ m: ~! n0 `( v% Q* t. b- m
2、标识 检验状态的标识 —标识“待处理”或“不合格”的标识。 —生产班组:不合格的半成品与原材料要标明“待处理”或“不合格”的标识。 —检验员在随机卡、流程卡或“返工单”的相应项目标栏内盖检验章,作为“不合格”标识。 —其作用是:具有可追溯性。 —最终检验:不合格牌标识。或写明(注明)不合格现象,如(漏电、拉裂、少孔、搞错型号、严重压痕、少工序、用错材料等)。 ; K4 P1 |; `" L1 I, o
3、隔离 要求:与正常的合格品明确隔离。 —红色胶盘/物料框。 —专门独立的不良品架。 —划分不合格区域,不良品放在不合格品区域内。 —生产区的摆放与其它产品不同,以示区别,然后按要求拉到维修或返工返修区处理。 —定时安排人员到不良品区进行确认与数量的登记 / T* t; O/ l/ q, |, ]6 s( i5 A
4、记录 —在规定的检验报告上正确记录不合格产品的型号、批次、检验日期、检验依据、不合格品的数量、检验结果。 —检验报告按规定予审核与批准。 —流程: , }6 P5 a8 z# H5 x( t) G
5、评审 当量较大时,或对公司信誉与资金 影响大时须评审。 (1)进货检验:经检验主管以上人员签署处置意见(必要时要组织技术部、生产、供应链、相关部门进行评审)。 (2)过程检验:对批量不合格品,质量管理部组织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进行评审。 (3)最终检验:质控部负责人审批处置结论,必要时,技术部参与评审。
; R8 {; q* ^7 T/ }6、处置 包括以下几种:挑选使用、返修、让步接收、报废处理、纠正预防措施。 (1)进货不合格品的处置 —退货 —让步接收 —要求供方采取相关的纠正预防措施 —我厂对连续多批不合格,某批大量严重不合格的供方,将安排人员对其审厂并对以后批次加严检验。
( P; d# N* K% `$ G. i, m(2)过程不合格品的处置 过程不合格品的处置方式一般有:返工返修、让步接收与报废等几种。 —处置结论为:返工返修,转至返工返修区处理或交相关责任单位与个人进行返工。 —处置结论为:让步接收,车间填写“让步申请单”经技术部审批,并提出技术与质控措施后让步使用。 —处置结论为:报废,检验员通知废品所在部门(车间或班组或联系到相应的个人),填写“废品报废单”,并由检验员签署报告交质控部批准,对单一品种一次报废量或价值较大的,一般2000元以上的,经公司副总或总经理批准方可报废。对按四不放过原则处理。 * i1 o9 z+ [, k9 o0 Q
(3)最终不合格品的处置 最终检验不合格处置方式一般为整批返工,对于可追溯到批次甚至具体不良产品的可部分返工或部分挑选返工处理。 终检处理要注意: —所有返工后需重新检验与确认。 —做好相应的记录。 —合格后方可放行。 —并强化对可标识性的管理。 —按ISO的要求,成品不良中的让步产品需客户同意(书面同意或认可) M" z8 C6 `% Z) ]! E* ?9 m+ p
3如何防止不合格品的产生
3 J, q' r7 l; j) J% w1、如何防止不合格品产生:员 工、技术人员 人:人是企业的第一资源,特别是一线的人员。 (1)一线操作人员与技术人员的质量意识、技术水平、产品熟练程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作业态度、是否按正确的工艺文件操作等影响产品质量。 (2)管理内容:明确岗位职责,提供必要的培训、想法满足人员的任职能力、鼓励员工参与改进。 (3)对人的要求:首先是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4)对人的要求:了解产品的质量特性的形成与变化的基本知识。 (5)对人的要求:关键岗位人员要重点培训与持证上岗。 (6)对人的要求:提高质量意识和理念。 ) R( ~4 M) M+ a1 V' y9 Y
2、如何防止不合格品产生:检验员 检验是一线的质量控制人员。对避免或减少产品批量不合格发挥重要的作用。 (1)首先质检员要有良好的事业心、责任心、敬业爱厂等职业道德。 (2)具有一定的文化程度与较高的产品知识以及丰富的工作经验。 (3)要求具有较强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4)严格按要求(标准、工艺、图样)实施检验。 (5)按制度对不合格进行管理。 (6)掌握质量动态,完善检验系统。 (7)质量统计工作能力强,会使用与维护量具与检测仪器的管理工作。 0 s! N; W$ s1 y! Y4 f) C
3、如何防止不合格品产生:设备保养 注意:机械设备的精度保持性、稳定性和性能可靠性等,都会直接影响到加工产品的质量特性的波动幅度。 ' Z7 ^+ @2 e1 K, ^3 |& H
日常保养:润滑保养(五定) 定点:根据润滑图表上指定的部位、润滑点、检查点进行加油、换油等 定质:确保润滑部位所需油料的品种、品牌及质量要求 定量:按规定的数量对各润滑部位进行日常润滑和加油 定期:按润滑规定的时间进行加油 定人:规定专门人员(设备操作或维修员)进行加油、清洗换油等
2 G, D, ~/ J' I* H二级保养:同设备操作员和维修人员共同完成。保养内容: 1)全面清扫、清洗设备相关附件及装置 2)拆卸并检查设备的局部和重点部位,彻底清除油污 3)检查设备磨损情况,更换辅助配件,调整或稳固易松动部位 ! z: e& Y0 G. }& k3 J0 A$ y: T
三级保养(专门保养):由维修或专业人员完成,保养内容: 1)对设备进行整体或部分解体检查和修理 2)对设备重要部位进行清洗并换油 3)修复或更换易损件 4)检查、调整、修复精度,校正水平 - o8 g; v0 U4 m3 x
设备点检后发生不良的处理 对设备的处理:1)自行修复或排除故障,由班组长处理2)填写“设备维修申请”经主管确认后报维修部门 对产品的处理:对使用不良设备生产出来的产品,必须重新进行检验或评价,以防止不良品产生或质量事故的发生
8 w! I" m6 [, e' ~$ J4、如何防止不合格品的产生:作业方法的管理 核心:对工艺方法和保养方法的选择与确定、工艺纪律管理。 作业方法管理:作业指导书、异常作业的控制 作业指导书编制要点:1)生产工艺流程图:生产总工艺流程图和分工序流程图写出所有工艺流程,突出关键和重要工序,注明生产条件和控制要求;当工艺变更时,对流程图进行修订。2)工序作业指导书:包含内容:工序名称、适用产品、使用设备/工具、使用材料、操作步骤、控制要点、生产安全注意事项、自互检内容。编制要点:简洁清楚、要点突出、图表化 作业指导书的管理:编制、使用控制、分类、建立清单、修改、作废、保管等 3 _- N% r, U/ ^, a+ t6 P
5、如何防止不合格品的产生:异常作业的控制 异常作业的控制(4M变更) 异常:人员、设备、材料、工艺方法的变更 1)人员变更:按作业指导书要求对人员实施培训,直至合格 2)设备变更:对首件产品进行确认和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小批量和大批量生产 3)材料变更:修改作业指导书或工艺参数控制要求;进行试产;考虑旧材料的调配使用;不可使用的旧材料的报废处理 4)工艺方法的变更:修改作业指导书,培训员工 ) d/ x9 n: ?1 e
6、如何防止不合格品的产生:5S优化环境提升市场 7、如何防止不合格品的产生:三检三按三自 8、如何防止不合格品的产生:其它
' ~- W$ Q) y3 `" F% D7 I" q, V6 |6 q3 d4 R; O
4 R; |; q B- P
' Q5 @$ F/ O* f1 c7 \ ~
0 w7 [- j9 I! @8 Q3 j: d+ W, 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