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841|回复: 2

三极管放大原理,有人讲明白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7-27 11: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晶体三极管中有两种不同的极性电荷的载流子参与导电,故称之为双极型晶体管(BJT)。它是一种电流控制电流的半导体器件,具有电流放大作用,其主要作用是把微弱输入信号放大成幅值较大的电信号,是很多常用电子电路的核心元件。

8 N) ~4 {0 N- l# M& s
三极管的原理图符号主要有两种,如图1所示。

. e$ ~& ?/ O, K( z, m7 B

' X0 u4 |0 H# j
图1
4 s- k/ n. _& `- j& o0 a
Q1为NPN管,Q2为PNP管,E极箭头方向代表发射结正向偏置时电流的实际方向,它们对应的基本结构如图2所示。

- s3 R. W) z7 Q

; ~  F8 m5 n9 N; u; S' f
图2
- r# ^, m9 M7 F6 U% ~) i  s
由三个相邻互不相同的杂质半导体叠加起来,就形成了三极管的基本结构。从三个杂质半导体区域各引出一个电极,我们分别将其称之为发射极(Emitter)、集电极(Collector)、基极(Base);而对应的区域分别称为发射区、集电区、基区;相邻的两个不同类型的杂质半导体将形成PN结,我们把发射区与基区之间的PN结称之为发射结,而把基区与集电区之间的PN结称之为集电结。
4 Z0 W4 ~$ x0 Y1 [* x- g

+ E, k5 a! i; B  M6 T( J
三极管的实物图

. u. W4 W, _& m
三极管在实际应用中可能有三种工作状态:
  • 截止:发射结反偏,集电结反偏。
  • 放大: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 饱和:发射结正偏,集电结正偏。
    / o  s; n# Z1 M3 N  b
* m+ \9 t, {" g" d5 T; V2 Y
下面我们以NPN三极管为例详细讲解三极管放大状态的工作原理。

7 A! H1 ~, i5 ^' R' L- b  }
三极管放大状态原理
0 p7 M$ u6 J( P7 [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这片由三块半导体组成的小区域内,也上演了一部猛兽争霸史,故事就发生在图3所示的这片区域。
8 i; u* j- D" q' {: V% ?# Z
- ?4 }# F* E" k8 a0 P
图3
- y$ Z9 R  X" `. Z: L3 }9 d
在没有任何处理的NPN三极管施加了两个电压之后,如图4所示。
* h, l! x- q$ S6 N$ q$ U! C' G

0 d; ?1 S5 f5 e' u7 f8 i
图4

4 c3 b; h, ]- x+ x; |( O0 B
要使NPN管处于放大状态,施加在CE结两端的电压Vce比施加在BE结的电压Vbe要大。因此,NPN管三个极的电位大小分别是:VC>VB>VE,(发射极电位Ve为参考电位0V),这样一来,三极管的发射结是正向偏置,而集电结是反向偏置,这就是三极管处于放大状态的基本条件。

0 R9 b3 I- F$ a- F# D
在电压连接的一瞬间,假设基-射(发射结)偏置电压Vbe=5V,而集-射极偏置电压Vce=12V,两个N型半导体与P型半导体形成了两个PN结,BE结(发射结)正向电压偏置而导通将基极电位限制在0.7V(硅管),而集电极电位由于PN结反向偏置截止而为12V(瞬间电位,此时集电极电流还没有),如图5所示。

/ B" k4 y9 ^  M
& h6 _* N! b! V1 a
图5

# w9 x( f9 ~2 f% W
好,一切已经就绪,一场战争马上就要开始了!

, t& s: X# D3 _0 ~% D% E2 J
当发射结外加正向电压Vbe(正向偏置)时,由于发射区的掺杂浓度很高(三个区中最高),而基区的掺杂浓度最低,发射区的多数载流子电子将源源不断地穿过发射结扩散到基区(因浓度差而引起载流子由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的转移,称为扩散),形成发射结电子扩散电流Ien(该电流方向与电子运动方向相反)。
4 f4 ~5 H/ u/ d: V+ z( W3 L% D
与此同时,基区的多数载流子空穴也扩散至发射区,形成空穴扩散电流Iep(该电流方向与Ien相同),很明显,Iep相对于Ien而言很小,然而,革命的力量是不分大小的!Ien与Iep两者相加发射极电流Ie,如图6所示。
% y" p  q0 b- ~% r- d  l, o
/ @* I% [, v0 o0 L$ V, F, K. q
图6

% k3 K+ |! h) m' y, v
从发射区扩散到基区的多数载流子电子在发射结附近浓度最高,离发射结越远浓度越低,从而形成了一定的电子浓度差,这种浓度差使得扩散到基区的电子继续向集电结方向扩散。在电子扩散的过程中,有一小部分电子与基区的多数载流子空穴复合,从而形成基区电流Ibn。我们知道,基区很薄且掺杂浓度低,因此,电子与空穴复合机会少,基区电流Ibn也很小,大多数电子都将被扩散到集电结,如图7所示。
5 @- z8 ]% {% O# V3 O1 h+ I* L

9 w6 Z% c% x6 y3 A" {
图7

; D- j% v7 h/ }$ k8 W4 M
由于集电结是反向偏置电压,空间电荷区的内电场被进一步加强(PN结变宽),这样反而对基区扩散到集电结边境的载流子电子有很强的吸引力(电子带负电,同性相斥异性相吸),使它们很快漂移过集电结(电场的吸引或排斥作用引起的载流子移动叫做漂移),从而形成集电极电流Icn(方向与电子漂移方向相反)。很明显,Icn=Ien-Ibn,因为百万大军一小部分在基区,剩下的大部分在集电区,如图8所示。

0 X! q0 d. U. n  L
9 S% C2 C8 H) `4 l# u) u
图8
7 j' ?# D. N( E) l7 v% [+ A
在多数载流子电子进入到集电区后,集电区(N型)的少数载流子空穴与基区(P型)的少数载流子电子也会产生漂移运动,形成了电流Icbo,而另有一些会跨过基区到达发射区从而形成Iceo,如图9所示。

" T8 H/ F8 R/ ]! U) P% f) N$ V/ L' k
4 \* K9 A( H5 B$ W4 o$ v
图9

* D8 n* B- K: [- D* S) J/ x6 X3 Z# Q7 }
Icbo表示集电极-基极反向饱和电流,Iceo表示集电极-发射极反向饱和电流(也统称为穿透电流),它们不受发射结电压Vbe控制,也不对电流的放大做出贡献,只取决于温度和少数载流子的浓度,当然是越小越好。在相同条件下,硅管的穿透电流比锗管小,在某些大功率应用场合,还必须外接穿透电流释放电阻,防止穿透电流引起三极管过热而损坏。

6 P; {! E7 b4 M4 \' ?
在三极管的放大状态下,只要控制外加发射结电压Vbe,基极电流IB也会随之变化,继而控制发射区的多数载流电子数量,最终也将控制集电极的电流IC。从三极管放大的原理上可以看出,所谓的“放大”并不是将基极电流IB放大,只不过是用较小的基极电流IB值来控制较大的集电极电流IC值,从外部电路来看就好像是IB被放大一样,这与“四两拔千斤”也是一个道理。

6 q8 d* ~8 F& h4 i- v
小结
如果上面的过程显得太麻烦的话,总结就三句话:
1)发射结加正向电压,扩散运动形成发射极电流Ie。
2)扩散基区的自由电子与空穴的复合运动系形成了基极电流Ib。
3)集电结加反向电压,漂移运动形成集电极电流Ic。

) O- _, ]# C: ?" Z
直流放大特性
" \% l# J3 d$ X  X5 A' W0 O
就像铭记二极管的单向导电特性一样,只要谈起三极管就要想到“电流放大”。
# z2 Y# C0 g) `; N% J
结论是:三极管是一个具有电流放大功能的器件,三极管b极上的小电流可以控制c极的大电流。
$ Q4 s, c  F; j4 h  h

0 t7 m) ?- _- _9 K( Y8 p+ ^
图10

2 ^2 e) [# \9 q; a! C  U0 E
为了让这个枯燥的概念形象些, 我们用一幅画来比喻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见图10。
' i* T# F3 ^3 V: X# `* e
把三极管比作一个水箱, 其排水管由阀门控制,只要微调阀门就能控制排水管的流量。水箱好像三极管的c极,阀门就好像b极,而排水管相当于e极。当三极管b极获得如图所示的微小偏置电压后(+0.7V) ,就好像阀门被打开一样, 水得以从水箱向下快速流出一电流从c 极流向e极。且三极管b极偏置电压消失,就好像阀门关上了一样,c极到e极也就没有电流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27 13:5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涨知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27 14:4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字太多,眼晕,当时学数电模电就是越学越迷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4-11-27 22:26 , Processed in 0.053634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