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非常 于 2022-4-6 07:18 编辑 4 T! f: M# Q% f5 e
4 U) |& a! y# q% l. s9 e, C* f% |- C最近两个月陆陆续续在试验采用立式拉床拉圆孔工艺。对于这工艺,这还真是老工艺了。但是我做下来就不行了。
+ `. f4 ~% V, z) }+ S2 G2 e 出现的问题是“孔位置偏移”,而且是随机的,没有规律。孔位置偏移量最大达到0.11mm(即径向跳动),最小是无变化(做了拉前和拉后30个试样的检测数据),端跳都合格,不超过0.03。预拉内孔都是经过镗孔的,预拉孔尺寸范围控制在H8公差。6 b* H8 Y( Z: m5 a5 P* G: y
拉削后成品的孔径为25H7。内孔尺寸合格,采用塞规和数显三爪测量。 Q2 s O3 Y7 a0 a
拉削速度为1.5m/min,切削油冷却。位移偏差大的工件预拉内孔与拉刀导向配合间隙反而小。拉刀为新采购回厂拉刀,拉刀粗切齿跳动0.03,其余0.01以内。拉床垫头也重新制作精磨,端面平行度0.005。
% e" z$ R4 Y) W) j8 f7 {3 b 想了解有谁做过圆拉孔工艺?做的工件“孔位置偏移”量有多大??有没有做过这方面的工艺研究。/ E4 X* a' t# Y- l& E( f, T# p
不考虑拉孔后在用内孔定位精加工外圆之类的工艺,外圆有感应淬火要求,先拉孔后再感应淬火,内孔会变形,无法调整。
6 d3 W" f+ G* \
3 Z# k6 ]% O+ ~, A: t8 X. a Y" l
+ \3 p" ]9 Z: r/ c5 D3 f$ y, n
3 s* H8 L+ C2 d# A' M* \'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