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642093071 于 2022-4-2 17:13 编辑
) b6 w1 j5 j( f" H
' h' q5 I, d( `) p$ O! p1 O2 \1缺陷描述
/ A0 d0 a; W2 y' y* C" V% ]1.1按缺陷的特征分类
; I9 \; u5 d3 N& K$ ]) ^5 Q5 TGB/T5611-1998《铸造术语》中将铸造缺陷分为八大类102小类9 W0 V8 e- e" \: q% I7 D7 h
1.1.1多肉类缺陷 8小类 d" X. q T) `' M
1.1.2孔洞类缺陷 10小类
1 ^1 i' h* x. F1 w; w1.1.3裂纹及冷隔类缺陷 9小类
6 a5 {" ?$ P% x+ j! k& H1.1.4表面类缺陷 14小类6 I* }9 S5 O( M7 z$ Y" J
1.1.5残缺类缺陷 22小类
! m) ^0 l" d+ A1.1.6形状及重量差错类缺陷 22小类
" x: f( j# H5 r+ p, U' t7 i3 [& |4 b: y1.1.7夹杂物类缺陷 13小类
& o) N e! a. N7 b9 X2 w1.1.8成分组织及性能不合格类缺陷 26小类0 l. F# Q; [$ {3 X6 r+ E% Y6 K
读了这个标准小类种有包含关系,如第9小类“气孔”,第11类“针孔”为析出性气孔,好像应为父子关系;分类交叉如“热裂”“冷裂”从温度特征看的,“缩裂”是从尺寸变化的角度看,对专业人士从不同的看问题可能更清晰,但对初学者来说这水既深且浑。再看GB/T5611-2013新版本还是没能明晰。3 e7 ]2 {* ^2 h( b
1.2.按工序分类1)造型:造型操作疏忽造成的铸件缺陷。如合型时忘记吹净型腔,导致砂眼缺陷等。 2)浇铸:浇注操作失误造成的缺陷。如浇包中金属液量不够而造成未浇满等。 3)配料:金属炉料配比不当或原材料使用失误造成的化学成分不合格。 4)清理:毛坯在清理过程中产生机械损伤。 5)型芯:制芯不当出现型芯尺寸不合格导致铸件尺寸不合格缺陷。 6)混砂:型砂、芯砂混制不当而使铸件产生的缺陷。如型砂配方不合适导致铸件表面粗糙缺陷等。 大侠们有没“铸造缺陷”“工序分类”做的两维表格,按行列编号读取子类项,按编号对缺陷的现象、形成原因进行说明,配以典型图片,让初学者也能看明白。 2原因分析 看原因分析多是定性的,定量的不多。如对浇铸系统的要求有资料讲到: 足够的浇铸速度,满足一定时间内充满型腔;流动平稳,防止冲砂,防止旋涡; 内浇道的位置和数量符合铸件所需凝固或补缩原则; 造型简单,消耗金属少。 以上都是定性“足够的浇铸速度,满足一定时间内充满型腔”是说充填速度不能小,“流动平稳,防止冲砂,防止旋涡”是说充填速度不能太快,还要注意方向。定量如何选取呢? 查看《铸造工程师手册》中讲到计算流道最小面积的Osann公式,其中流量系数 u取值范围宽,影响因素多,看了还是不知怎样选取。 有文章《灰铸铁件浇铸系统最小截面积计算公式研究》中也说到这个问题,看了文章中给出的新经验公式,并没有使浑水变清,还是不明白。
1 y# o( Q7 q. u# C+ q,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