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思维》一书中,讲过“两个皮匠”的故事。 . j- g$ c2 L+ w; n
一条街上有两个皮匠,经验丰富的老王做一双皮鞋要1天,生瓜蛋子的小李要2天,如果两人做出来的品质、款式都相同,可以肯定,小李的店是开不下去的。 ' T7 F( G& J4 n! q1 Q, d1 u
小李发现自己做鞋做不过老王,一想,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啊,那就做皮包吧。
) c) J6 f8 d7 ~; J
老王偶尔也做包,一个包需要4天。于是,小李苦心钻研做包的手艺,终于把做包的时间压缩到了3天。
$ K# Z9 M# j& X$ N
此时,小李在做包上有优势(3天对4天),老王在做鞋上有优势(1天对2天)。 - X6 r* B: r! o% k5 L" N# s
前面的情况下,谁有优势,都是一目了然的,经济学上称之为“绝对优势”。
X; S! r8 t+ n! S
但现实中的“绝对”都是相对的,只有“相对”才是绝对的。 $ _: x/ J; s5 K: n8 ^8 M! H; a6 I
皮包的生意被小李抢走后,老王不服气,下狠工夫,凭借老皮匠的功底,硬是把一个包的制作周期缩短到了2天,再度获得成本优势。 ) L' s$ U$ a( A' N( p B% h7 ?
此时从“绝对优势”上说,老王双双超越小李,是不是小李的店就开不下去了呢? 5 P8 b2 P1 Y5 B) x$ V. {7 Z" s
小李做了一番研究后发现:老王虽然在做鞋和做包上都有绝对优势,但问题是,老王只有一个老王,他一天就只有24个小时,多做一个包,就要少做两双鞋。而一个包赚的钱远远不及两双鞋。
( E/ l, [) x% x0 W9 {/ G
相比之下,小王做一个包的时间,只相当于1.5双鞋。
) r7 x8 d8 H' y: {0 B" _& g# ^
O, p; n8 L# Y5 W7 w& S/ R0 d
于是小李找到老王,要跟他合作,小李承诺不做鞋,只做包,老王既做包又做鞋,优先做鞋的订单,有空才做包,没时间时就把包的生意发包给小李,并抽取一定的介绍费。 6 F* `, |& S- y$ h. `
小李之所以敢提这个合作建议,因为这么做对老王有好处,老王的优势在于工艺,包的材料成本占比高,所以不如做鞋能体现他的手艺优势。老王可以一时赌气,在“做包”上采用赶超战略,但长期而言,做包对于他是不划算的生意。 * A) G6 Z# e p t# ? x, n% z: T
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一旦老王拥有“两项绝对优势”,就出现了时间“稀缺性”的问题,不得不放弃其中优势相对不明显的皮包生意。 " `/ x. E0 \3 U4 N& t; `( P
小李因为当时一个误打误撞的选择,反而形成了做包上的“优势”。因为这不是真正的优势,而是老王在时间上的稀缺造成的,经济学上称之为“比较优势”。 4 K# ]! j+ \8 [8 y
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从比较优势中发展出“分工理论”,并被后来的全球化带来的经济高增长所验证。
) R4 f- v' S( j3 ]/ W M3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