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全国两会期间,所以,我们经常能听到各种代表的声音,他们发表各种建议,希望为全国人民带来各种福利,比如,有人提议每月再给职场人两天陪伴父母假;也有人建议部分行业实施4天半工作制;也有人提议国足军事化管理,认为军事化管理是解决国足低迷的良方。
0 R# q7 ?" V+ Y2 E; j% {& V
很多建议都特别有趣,比如,一位全国人大代表、小康集团董事长张兴海提出,近年来年轻人都去送外卖,干直播了,没有人进工厂当工人了。所以建议,鼓励支持年轻人争当产业工人,缓解制造业招工难、用工难问题。
6 Z" U( ~" G7 h1 O: w! N' p' u4 ~
如今的外卖、电商、网络直播等新兴行业吸引了大量的年轻人就业;另一方面,实业却少人问津,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去工厂上班,让「产业工人空心化」现象愈加突出。
5 H# z" l( S* r+ j# z* v6 v
所以,代表提出了这样的建议。毋庸置疑的一点是这位代表发现了问题所在。但是除了「国家鼓励」外,他并没有给出其他解决方案。 ' z$ E% A+ \& i6 F1 K
坦白说,我不太相信,鼓励能解决问题。相反,听到鼓励就头痛,因为鼓励大多是基于鼓掌的,是看不到真金白银的。 1 n# v( f& d# ?" G' o( a+ @' ~* v
两者的区别在于: & @$ W8 w k" F+ @; d* v( ~! T7 h* }
鼓励:更多是精神上的引导; 激励:往往包括实打实的利益分配。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是古人都懂的道理。 4 p5 `0 S! B5 ?( t7 B( I. k1 ^& P
年轻人为什么不肯进工厂?
6 ^9 j2 }+ {/ y" i3 @% z/ t如果希望年轻人争当产业工人,那么企业优先需要考虑的是:
; f4 v, m6 }# L) s9 c
工厂用什么来吸引年轻人? / u! q$ }6 m. N l3 ^' r9 f
现在很多时候,大家喜欢讲使命感: , k8 a1 T j0 J8 r5 d
你做产业工人,是避免产业空心化,助力国家制造业腾飞,不被西方国家卡脖子; 你做医生,是要救死扶伤,做一名白衣天使; 你做老师,是要春蚕到死丝方尽,为教育好祖国的花朵而呕心沥血。 但是在马斯洛需求层面,这是最高级的需求:自我实现。下面还有四层需求呢: * b: n5 i2 T' o. t- e1 I
尊重需求 社交需求 安全需求 生理需求 8 ~* _, b O9 f
0 H: q- F6 _, n( n( y
有一说一,送外卖送快递,虽然辛苦,但是也不是全无是处: : `) G" G6 L1 g* n+ t6 l0 W, G0 \! H. e
首先,实打实能赚到钱,尤其是在二三线城市,干得多赚得多,一个月几千甚至上万,都不是够不着。这薪资是产线工人没法比的。 $ `# B* P$ t, j; V! h
这满足了年轻人最底层的生存需求。 2 k s# t6 D+ p
其次,送外卖快递,也有相对空闲的时间,我时常看到非工作时间的外卖小哥们会聚在一起聊天打游戏;相比之下,产线上10多个小时无休,面对机器,不但有安全风险,也很容易让人过度疲倦。
/ e1 H5 J. Z7 c" O* s1 n
更可怕的是,有些工厂不是996,是晚上8点赶到早上8点,每天上足12个小时,一个月只休1-2天,薪资也就4000-5000。
2 X2 \* U1 y7 [3 m" Q* C% c
如今的年轻人,谁不希望空出点时间给自己,对自己好一点。
, w' B# k# V; S
外卖工作,虽然累,虽然辛苦,但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年轻人的社交需求。
% X+ A( r8 K2 K9 E( `) V
第三,送外卖快递,干多少赚多少,基本不用看领导脸色;而在部分工厂里,管理是不够人性化的。 - ~0 Y: s0 ^" C/ g+ x6 K; p
与其拿着不高的死工资在工厂里看别人的脸色,为啥不自己决定自己赚多少钱呢?
1 n, H6 |8 m/ {2 H% l" t
这也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年轻人的得到尊重的诉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