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高考季。
今天,看过觉醒年代的高三党剧粉们,看到作文题目时一定高兴坏了。
这部电视剧通过还原1915年到1921年的时代特征,展现出了中国人民在机遇面前的努力。
而这,与当下集成电路行业的“国产替代”之路十分相似。
经历紧张的考试之后,广大学子还要面临挑选专业的烦恼。
这其中,一部分同学会投身集成电路行业。
集成电路专业升级为一级学科,关注度变高
高校在集成电路上的布局,直观地表现在学科等级上。
近日,国家在原13大学科门类的基础上又新增了一个”交叉学科“门类,且将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设置为了一级学科,足见对相关领域的重视。
在此之前,“集成电路”一直属于“电子科学与技术”下的二级学科,而此次设立一级学科,相当于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正式从电子科学与技术中独立出来,归类到“交叉学科”门类下。
依据第四轮学科评估,目前国内专注于集成电路的高校共74所,其中,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位列榜单前五。同时,北京邮电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以及西安交通大学都在这份榜单里名列前茅,代表国内微电子的最高水平。
时间回到2018年,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阳元首次提议将集成电路专业提升为一级学科。此后三年里,工信部与教育部共同合作,推动设立集成电路一级学科。
到了今年1月11日,集成电路专业正式被设为一级学科。此后,各大高校集成电路学院也像雨后春笋般接二连三的成立。
以“一级学科”为契机,今年以来,已有超7所高校成立了集成电路相关的学院或者学系。
4月22日,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正式揭牌成立。作为我国的头部高校和我国最重要的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之一,清华大学“芯片学院”的成立霸占了多个热搜榜。据介绍,集成电路学院将由原微电子与纳电子学系与电子工程系共建,并将发挥清华大学多学科的优势。
再往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安徽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都建立了各自的集成电路学院。
位于专科层次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也与深圳当地企业合作,面向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EDA软件等产业领域的集成电路全产业链,重点服务于深圳的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培养相关人才。
人才缺口巨大,高校承担培养重任
经常能听到芯片行业“天价薪酬”招揽芯片人才的消息。
事实上,即使面对高薪诱惑,集成电路企业想招到专业能力相匹配的人才依然是件困难的事情,这部分高端人才十分稀少,基本上已经被行业巨头们抢占。
相比起IT产业,集成电路门槛更高,同时学历要求更高。
据一份研究报告统计,绝大多数IC设计企业中,研发人员占据80%左右,这其中又有80%左右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事实上,光有学历还不够,绝大多数集成电路企业都在强调工作经验,企业想从零培养一名“菜鸟”同样需要花费巨大的时间成本。
于是,在社会培训及企业培训都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该行业的人才供给主要来自高校培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高校都要负担起培养人才的重任。
以国内大学学历晋升路线来看,从考入大学到进入企业,最快需要6年。如果要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则还需要更长时间。
产教融合难成困局
相比于互联网公司,中国集成电路行业薪资不高。这也是导致人才流失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据《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最新版统计,2019年二季度到2020年一季度,国内半导体全行业全平均薪酬为税前12326元/ 月。其中,半导体行业研发岗位的平均薪酬为税前20601元/月,高管类职位的平均薪酬为税前37834元/月。尽管相比于多年已经有大幅提升,但较金融、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平均薪资还有较大差距,且国内外的企业的差距同样明显。
有专家表示,集成电路本科生如果选择直接就业,很难找到自己匹配的方向,或是由于经验不足很难胜任工作,最终这部分学生都选择了转行。
究其原因,在四年的本科教育,仅仅能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想要接触行业更深层次的研究,需要提升学历或是提前参与到集成电路企业工作中。
中科院微电子所副所长周玉梅曾表示,集成电路行业有自己的特点,通过实践“上手”非常重要。
当下,由于工程实训基地比较少,学生缺乏实际场景下的锻炼,同时,学校也缺乏有工程经验的师资力量,高职院校培养出的人才与企业实际期望招收的人才仍有一定的差距。
如何打通产教融合,就成为当下高校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具备实力的高校已经开始联合产业优质资源,开展产教融合。
据集微网消息,就在不久前教育部发文正式批复同意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四所高校承担的“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加上首批入选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四所高校,积极探索为人才培养提供完善的产教融合环境。
除了集成电路学院以外,未来技术学院作为2020年5月教育部提出的新型学院,将为扎实推进新工科建设提供了体制机制创新。
上周,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正式公布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名单,12所高校入选。
我们可以看到,12所高校包括清北、中科大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均为是老牌工科大学,在教学水平和科研资源上已经有相当实力的积累。
未来,这12所高校将得到政策上的支持,也给其他高校提供了模板。
例如近日安徽大学已经宣布成立未来学院以及集成电路学院,在培养模式上与这些高校十分相似。
从名单里我们可以发现,这些高校在学科方向上并不是传统学科,都是依据自身特点侧重不同方向,但所有方向都以信息技术作为基础的交叉学科。
由此可见,复合型创新人才将是未来工科的发展趋势之一,而当下集成电路技术门槛已横跨电子、电路、物理、化学、材料、计算机、自动化等多学科知识,对人才的需求也日趋向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靠近。
将集成电路归列于交叉学科门类之下,未来可以与当下比较热门的人工智能等专业相结合,降低了培养难度。
结语
人才培养周期长、培训机制不完善、产教融合欠缺……当这些问题综合在一起,导致当下集成电路人才紧缺现状。
作为培养人才的第一线,高校需要与企业配合,完成布局,才能让学生快速地接触行业,培养出解决关键问题能力强的复合型高层次创新人才。
镁客网 家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