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来写这个东西,有卖弄之嫌。不过看着不说,又觉得不痛快。. P$ s0 H n1 E9 y4 R* R4 `7 S5 H
另外,如果你确认机械行业根本就不适合你,也就不用看下去了。1 F; P& A+ m9 x' j
- M" @( |' x1 A! N! [# G) H # n" v7 o+ P9 [% y1 `8 D0 u7 i
我自己不是老板,能卖弄一下的,仅仅是如何成为工作岗位的骨干----其实我也不知道怎么描述这种状态,我只是觉得,成了骨干,才能算被认可了,才会有后面的发展。
/ k: I% u c# ?. L: ^ 3 t) B/ n' Y2 i' d4 V7 ?8 D
很多新手,感到前途迷茫的时候,首先就是抱怨自己在上学的时候没有学到东西,或者书本上的东西不实用,等等。很遗憾,这个只能怨你自己。什么是知识?就是前人经验的积累总结提炼。你在学校里系统的听老师讲授这些经验的时候,我却在车间里,一边干活,一边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听师傅口传心授,到底是谁的更具系统性,效果更好?当然,很多人在说,学校里,感性认识方面,不如实践效果好。实践会自己送上门来么??我们在北京参加展览会,国际性的,6个馆全部占满,相关领域的国际顶尖厂家都来了。我跟身边实习的大四学生说,明天告诉你们同学,一起来长长见识。第二天一个人也没来,其实他们也没什么正经事做。这又能怪谁呢?; D6 {7 T# w3 S' H6 Y
1 L- Q- ~( B- _9 p, \. q* R' q
同年进公司的,一个翻译,文科毕业,一个自动化毕业。两年后,翻译对于我们产品的技术性能了如指掌,晋升为销售经理了。自动化却每天还在嚼着口香糖,蜷在舒服的椅子里抄图纸,连我们产品的系列都背不全。难道怪自己没有遇到好师傅么?& l: ]% d4 z2 M: ?
2 C) S$ V+ ]) T H9 K; O! V& R
我曾经招聘一个生产主管。为了不埋没人才,基本条件定的不高。我印象很深的一个小伙子,大学毕业,工作经验3年,换过四个地方,坚持要过来面试一下(这种岗位,5年工龄,跳槽超过2次基本不考虑)。
% W7 g0 Q' |- C$ e! L( Z' T - t1 Z1 z2 P% V. w
我:你为什么离开最后一个公司?(那家公司是做标准件的)& V' x+ \# C0 V$ y5 ~) i3 J
他:感觉太简单,没得学,也没有发展。0 q5 {! I$ i) C7 S# E2 b6 o
我:你在那里干什么?
& t' ^( P. O9 D+ U$ p w0 X他:工艺。 I6 p" K+ \, ?0 \5 l1 U
我:为什么想干生产管理? / n! |2 [4 S: N2 C9 Z5 H
他:我觉得这个更适合我。" y+ ~8 v! {+ M- ~
我:我们公司小,生产管理的工作比较琐碎庞杂,你感觉你的性格适合么?
6 z+ d+ g. m) M3 K! N他:没问题的。我在现在的公司做了6个月,我觉得我已经都掌握了。' v* K- u8 ]1 X. B2 X) m
我:那你说说,你们车间班产量是多少?
! `3 u6 M. z9 q* n- R4 }! e C他:??+ X/ Q9 z( s: W- \9 Q$ D' f
我:或者,你做工艺的那个产品,每台机器的产能?(他们做小螺钉的)# x+ m) Y5 u' {: ]/ c. v+ g* g$ T- Z
他:???
3 K2 Z2 C8 o" T% m4 y+ S我:你不是说,你对你们公司的产品已经掌握了么?
% L$ i. Z( D# E8 |他:我只是做工艺,别的我就不知道了
4 U- G' y, d) Y( W7 L我:你不到车间里看看么?
5 f+ R: t' m( A. o; g* ?他:看啊,但是我也没算过产量啊。
, \# U3 r- O4 {3 I我:你不观察一下合格率什么的么?
$ F a4 {: R2 A* Z' u; z他:这,,,,一般都是品保部的人,不用我管的。(靠,我当然知道不用你管)
( L& O1 `- G. ^. ]2 @9 M s我:你吧,还年轻,应该.............
5 P7 _* V2 R A1 O) M7 R' g他:谢谢您,那我走了。
. t$ Y4 v) G% M5 X % S& Q( Z c4 ]6 H' ?% H3 W) ]: ^
我的意思是说,如果你满足于抄写一份工艺,盖章发下去后,上上网,聊聊天,上述的细节不知道也就算了。同时也就不要怨天尤人,诅咒这个万恶的社会不能给你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如果你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意,志可凌云,又不是天才,请从身边的细节做起。0 K0 ?1 i# [! ^- g" ?
& e6 U5 v+ N2 ^# p, ]0 z5 n
对于你的本职工作,如果上司问到你,你能做到够脱口而出,信手拈来,你的位置就基本占稳了。如果还有足够的细心和热情,掌握上下工序的细节,左右同事的工作状况(不包括隐私),你就有机会坐在中干例会上向GM提交计划,汇报工作了。再向上,就不用我说了。2 t. F2 g/ I2 b4 H# I
5 n4 J" S5 t/ i2 K, p; P4 m 可惜的是,大多数人,对于这些琐碎无动于衷,使得自己的梦想最终变成幻想。现实是:无论你做什么岗位,琐事才是工作的常态。即便颇具挑战性的项目,吸引人的,往往也仅仅是结果,而不是过程。0 h8 o1 r) h1 R5 R& M
) F' X1 u$ C: B: O x) ^
E- Z, |1 S- I , I+ o* K' t$ C, ?8 r
据说,大学的教育,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糟糕的是,很多人,在这一点上,出那个门和进那个门之前没有太大区别。
% F7 P, p5 w1 v/ V. m3 R T
3 d' a' E) y" | T N! _ 做机械的,遇到问题(其实多数情况下根本不是问题,仅仅是一些知识点。机械行业,早就被归于夕阳产业了。一般人很少能够接触到高精尖的东西。你日常处理的绝大多数业务,可能20年前就已经是很成熟的技术,且被编写在手册里),应该做什么?
( w( f7 r* \0 ~1 C6 F+ A) o+ z$ m, |) R我自己的顺序是:1,翻查机械设计手册;2,上网搜;3,去书店查;4,去图书馆查。% W6 W9 @ S! A d l' y( ~* ^
我们也有总工程师,而且他还是我师傅,但是我一般只向他请教处理问题的思路,而不是细节。为什么?相信大家都能悟出来。
: y* l' a5 o& M i4 M z具备自学能力,才真正具备处理事务的能力。$ V9 i3 [. g9 Q- V2 a* ` S
* B R3 V' l" U" r2 b$ l" w
当然,有个好师傅,提高效率,少走弯路,自不必说。$ l7 `5 c4 S( V% d4 x0 }
问题是:1 N3 r5 J1 H! C3 q- J* K) P
有能力的人,本身就是少数;& W( v+ B) f2 n" b4 Q$ Q' L
有能力又被你遇到,他还愿意传授,这概率就不高了;2 w6 Q- O& n; w8 o' P) |# e9 ^
有能力又被你遇到,他愿意传授,你俩又很投脾气,这种事只能用缘分来解释了。(投脾气,合得来,这点很重要)
# l/ B v- P2 S% w5 d 上面的条件都具备,还要有个公司给你们提供环境。而且这个公司给你(们)的工资不低,让你安心留下来半工半读。
2 I0 t5 v5 z5 X' T2 t
5 I2 r+ Q7 Y) N8 }& O) m8 K1 p( i 5 W! I D( a3 D& Z, P6 b$ ^
换句话说,就是你,一定要进入一家效益不错的民企或外企(工资有保证),而且这个企业还要具有国企那样的传统人际氛围;你的师傅还要先于你来到这家公司,同时这个人还要有博大的胸怀,优良的个人品质和乐于助人的精神,工作又不能太忙.........& w/ m5 U0 C v: {# A6 d0 t
我自己都觉得像天方夜谭了。/ J2 c9 c% t9 O3 S; B. }2 l! R8 [
! S. F0 D, _: T1 U& d8 `
9 V, R! x1 B0 c
你不信么? l) o- y6 i' N" W2 w& O
告诉你,我公司的总工,一牛人,高中毕业后挖了两年排水沟,而后赶上恢复高考第一批考上国内排名前十的大学,的这样一个老工程师。技术部那几十号人,能让他有耐心传教十分钟以上的,只有两三个人。当然,这两人也是响当当的骨干。& Z* i' P4 G9 n( T
所-----以,最好不要把这种可遇而不可求的事,当作自己后半生成败的赌注。
" K; K+ k) B1 B: P
& }5 d( h4 P# j, G, A: S
$ r' O1 {6 }$ [/ j) M7 x(待续)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 基础|主题: 799, 订阅: 89
- · 采用|主题: 930, 订阅: 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