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3509|回复: 33

军工制造大猜想——天气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31 17: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题目跟我的名字相关。3 n' L- ]" _8 ?+ {( {; k  y
( x/ ~6 ~/ ^% {: Y5 a* @
也是偶尔在班车上听同事们闲聊得来的。
+ c. ~" V7 w0 o" \/ @$ r
. V6 \8 R5 ?' o) A谣传说我们国家最近的雪灾是美国控制天气造成的,是一次不见硝烟的战争,美国是胜利者。说实话,我一点儿都不相信。2 s' m# J# Q  j, C3 @) s1 q
6 D. v$ G+ |" O: Q6 T- p0 ^
但是,一切皆有可能,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当星球大战爆发之前,控制天气或许是科技发达国家的一项致命武器。
. U" n3 u0 X9 C2 n! ~8 f; ~
( \$ d- b& b- ]+ R9 }- m跟现在的宇宙飞船一样,如果想控制天气,该国的军工制造绝对已经达到了顶级。+ W1 u$ A" r5 k, g& b

: y! k0 ^: ^. K; H1 e8 ~/ ~: v想让各位朋友跟我来个大猜想,如果需要打一场天气战,是否需要隐形飞机等看的见的武器装备?卫星遥感能做到吗?
( F, d% ~" T: T! Q; Q1 A( _$ N+ w5 E) p( u" Y
只是猜想,没有别的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31 17:56:47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早在1943年就使用了天气战,天气战的定义就是利用冷热干湿风雨云雪,雷电==气候的作战方式。 简单的说我要XX发洪水,就在XX国发催雨剂,我要掩护部队撤退,就释放人工雾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31 19:0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与我们三国时代的借东风是异曲同工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17 10: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这个话题非常有意思,我也找到一篇有关于气象战的文章,和大家共享。
! R8 N* B' V! n$ i2 b新华网1月14日报道 如果不是2007年12月14日,西班牙《起义报》刊出长篇报道——《气象战:警惕美国的军事试验》,美国空军设在阿拉斯加半岛的“高频主动极光研究项目”(HAARP)及其负责人伯纳德·伊斯特兰,也许仍然不为人知。人们更不会知道,他正在全力推进的气象战,存在使地球被毁灭的危险。7 j8 Q9 O: A% x% q) {7 F2 W
  & I( Z; D' _4 ^& r5 `: F
  气象战的疯狂
) Y2 {6 u4 g- A3 ]" U4 v7 P* J  
/ C9 Q+ s- b' F4 ?  1994 年,由美国空军和海军资助、伊斯特兰主持的HAARP试验基地,落户阿拉斯加半岛的加科纳,占地33英亩。一夜之间,在阿拉斯加半岛一望无际的荒原上,180根直插云霄的天线突然树起,每根都有十几米高。这就是伊斯特兰一手推进的HAARP项目。项目的基建工程于2002年前后完成,2003年起正式展开各种实验。0 E# \) J, o. R; S
  ' F0 D3 J4 J' G
  伊斯特兰和美国军方对HAARP项目讳莫如深。起先,伊斯特兰公开辩解说,该项目是利用大功率高频波,使地球电离层变热,进而改变某些区域电离层的结构,最终实现对臭氧层的修补。但后来,他又改称是为了改善无线电联络,探索新的核潜艇通信方式。
3 S. F* G7 F; m# t4 K( T; j  
) d  J# h- [/ R8 K  
( k) n0 T- T( K6 S$ I  自然界杀伤力巨大的雷电现象8 z, O0 A' a' E  g/ D- z0 j* P, e
  
: Z" u- Y& W. I0 Q& w% \3 B  这种程度的龙卷风可以让一支陆军部队完全丧失战斗力。
( [* E6 e. f4 |; N8 i# _, N  3 g: D; w/ I4 T. N  L
  . U: Y; Q8 R, b; a
  美国空军设在阿拉斯加半岛的“高频主动极光研究项目”(HAARP)的天线阵。7 B' Z3 h4 s. h7 i
  然而,在伊斯特兰向五角大楼提交的秘密报告中,HAARP的军事用途却是:除了可以为美军潜艇提供先进、便捷的通信系统外,还可侦察敌人的地下核试验情况、追踪超低空飞行的巡航导弹及敌方战机,甚至还可利用高频波摧毁敌人的通信系统……伊斯特兰特意强调:“它能改变特定区域的气象,使敌人面临极其恶劣的气象条件,甚至可以使敌人无法采取任何反击行动!”
+ u: T+ s! {* @$ W$ A  ! E" G1 @6 R) `  \+ l
  2005年,伊斯特兰亲率HAARP 项目的科学家,在五角大楼内为将军们进行了一次模拟演习。时间设定在2030年,地点为南美X国。该国拥有数百架各型号战机,其中包括数十架俄罗斯和中国研制的最先进战机。X国准备对美国的战略目标下手,美军决定实施先发制人的打击。随后,五角大楼一声令下,无人驾驶的空中飞行器在X国上空制造出漫天乌云。紧接着,该国军事基地上空下起了暴雨。与此同时,美军利用激光制造闪电,致使敌方战机根本无法起飞。就在X国军方望天兴叹之时,一架架美军轰炸机接连起飞……# }7 C; Z. _) j+ v( E
  6 k2 t2 g5 F* K6 G  i2 Q( }; h
  演习结束后,伊斯特兰和7名军官,向五角大楼提交了一份题为《让气候成为一种力量倍加器——2025年掌握气候》的研究报告。伊斯特兰在报告中指出:“气象战技术将在今后30年里逐渐成熟。它将使美军拥有改变气候的能力……届时,美军将能通过实施人工降雨,使敌军阵地洪水肆虐;制造干旱,使敌人淡水匮乏;制造飓风,使敌国城市变成废墟;利用激光制造闪电,以击落空中的敌机或使其无法起飞;利用微波把热量传到大气中,干扰敌军的通信及雷达系统……”7 \' ^1 J) T: c3 ^0 [
  
+ a- ?& F0 |  H8 m6 B+ }8 I  看着这份报告,五角大楼的将军们给伊斯特兰起了个绰号:“气象战教父”。
, g, f2 [' p4 d$ P4 [, \* m! h  - f3 M% |, M: U  p8 X
  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伊斯特兰,从小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科学天赋”。1956年,他考入麻省理工学院,专攻物理学。7年后,这个来自“牛仔之乡”的小伙子,又在哥伦比亚大学拿到了物理学博士学位,并随即被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聘为“Q机器项目”主管。尽管没有任何工作经验,4名助手也都是在校研究生,伊斯特兰还是让人惊叹地只用了3年时间,就捣鼓出一项碱土金属的提纯新技术。
2 a. l; l  o* D0 W5 \! o  4 i9 m1 N3 M; N
  消息不胫而走。不久,伊斯特兰被美国核能委员会“挖”走,出任可控热核研究项目主任,负责四个国家实验室的研究、协调工作。又过了一段时间,美国FUSION系统公司开出更高的价码,将他邀至麾下,命其出任公司首席技术官。上任不久,伊斯特兰便因发明紫外线灯而名闻全球……
8 `: H7 d  ]' i8 r. C# j. z: _  
/ N) |1 g0 D+ {; \/ @6 A, c  慢慢地,五角大楼注意上了伊斯特兰,特别是他那个“不起眼”的发明专利——地球大气层新式测量法。由于内容过于艰深,这项技术发明后鲜有人问津,就连伊斯特兰自己也没太在意。可有一天,五角大楼突然给他打来电话:“我们听说你发明了测量地球大气层的新方法,来跟我们一起工作吧,这项专利的最大用途只能是气象战。”于是,伊斯特兰征得他的雇主——“大西洋里克菲尔德公司”的同意,到五角大楼做起了兼职科学家,开始参与一个极度机密的计划——气象战计划。
( A3 _$ H" w: s$ _7 y  
6 R; K, s& \, n* ~. F, V+ S( O( j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在‘大西洋里克菲尔德公司’任首席顾问,整天琢磨的只是如何有效开发阿拉斯加的天然气。那时候,我对气象战一无所知,更不清楚我的专利与气象战有什么联系。”谈起与气象战结缘的经历,伊斯特兰说,“通过五角大楼军官们的讲解,我才意识到,气象在战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z* U4 O) \2 a. O: _' G1 h+ ?  2 F3 |2 a7 Z+ Q; R
  伊斯特兰初进五角大楼之时,没有人敢向他透露美军的整个气象战计划,但他还是了解到,美军早就有了“呼风唤雨”的方案:上世纪60年代,美国在佛罗里达建立了“麦金莱气候实验室”,专门研发气象武器,并在越南战争中投入使用。1977年,美军又为气象战的专项研究投入了280万美元。次年,联合国通过了禁止一切涉及环境与气候试验的法案,美国政府被迫于1979年中止了所有相关试验。: s! u- q! `$ e2 u
  1 ]8 [) [. m0 q" h* A
  但伊斯特兰知道,实际上,20年来,美国从未停止对气象战的研究。3 }$ j: k: e8 D$ w
  $ g; e# q8 @' x: ^/ A/ f
  1994年6月,伊斯特兰供职的“大西洋里克菲尔德公司”,将公司所有的专利技术及合同,转卖给了一家名为“E-系统”的神秘公司。
7 g9 N6 M  k) q! _. [! P  7 D8 I% w! ~: S8 A/ f
  没有人清楚“E-系统”的真正背景,人们只知道,这家公司专门与美国中央情报局、国防情报局做生意,年合同额高达18亿美元。. d8 G8 h: z' `8 j4 v$ a; L
  + d0 m2 ?$ Z  v# f# d4 _
  “E-系统”立即对伊斯特兰委以重任,让他全面主持“高频主动极光研究项目”(HAARP)计划。这个打着“和平研究”旗号的计划,实际上却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危险、最疯狂的武器研发计划之一,而且得到了美国空军和海军的大力资助。
& b8 C+ o* Z7 G0 f( a, i  
; \9 u3 I2 q6 N  |7 v# T  虽然五角大楼采取了种种措施,严防伊斯特兰的计划被泄漏出去,但最终还是被一位美国参议员的儿子挖到了真相。他在震惊之余,决定将其曝光。* M# P# x  n3 B7 L% y  N  V7 h
  7 u  V/ w8 s9 K  W; `
  军事观察家指出,如果HAARP用于军事,将对人类的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并将导致新一轮的全球军备竞赛。它将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平衡,对地球的物理状态、地质和生物造成无法弥补和难以修复的破坏,最终导致地球的毁灭。2 S8 ]# A2 j8 n7 r+ `- b
  ' _* v. f4 k( s% F& W
  对此,伊斯特兰一再辩解说,“HAARP没有任何军事意图”,反倒是俄罗斯一直在研制气象武器。比如,1987年11月,苏联启动“水星”计划,试图通过核爆炸引发地震。1992年,俄罗斯将“水星”计划更名为“火山”计划,重启对战略性地震武器系统的研究。% Y* p( y* A5 v/ Z4 [7 u) q
  
' ^& e3 G3 \4 f3 y/ }  事实上,由于气象条件对战争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二战以来,西方军事强国一直在进行“人工影响气象”的研究。
  C$ o" f- Y) o" {+ J! r% {6 h  
' {- o2 L) I" h# O4 u9 E  据透露,英国在其西海岸部署了一系列电极设备,通过向大气层输入电能,产生一个密度可变的静电屏蔽层。通过调节屏蔽层的密度,就可控制半径5000公里范围内的气候变化。
  c8 ~# k& B# h3 w' A  8 I( |% y9 d- x5 N
  德国在气象战方面的研究起步更早。二战期间,纳粹统治下的德国,曾在意大利实施“人工降雾”,以防盟国的袭击。战后,德国在“人工控制气象”研究上进展迅速。尽管这些研究成果名为“民用”,但实际上,只要有需要,德国军方可随时将其转为军用。! D, P" ?2 E) N
  & `" Q8 i. w: Y' K# z- c
  专家指出,截至目前,人类对影响、改变天气的技术的研究,还很有限。贸然启用气象武器,不仅打击不了敌人,反倒可能带来一场全球性灾难。比如,人造酸雨、人造臭氧洞等,对环境的破坏是人类远远无法控制的灾难性后果。
+ @) p* Q0 Z- |. W  
1 n# ~3 L; `, _5 H' ^8 g  但令人担忧的是,尽管联合国在1977年就通过了禁止将人工影响天气的技术用于军事领域的法案,但一些国家的气象武器研究从未停止,各方在禁止气象武器的研究及使用方面的努力,仍毫无进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17 14:0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起来令人毛骨悚然,但很有可能实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18 11:36: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让我想到了非典。
/ c6 O9 }9 Q. Y! e让人奇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18 11:4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的帖子

非典难道也是超级大国导演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19 11: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非典有针对基因的倾向。而那些超级大国通过各种方式收集了大量的我民族的基因样本。这是非常可怕的。就想计算机病毒,可以针对具体的操作系统来感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19 11:4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的帖子

哪里听来的?我就是这样认为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19 11:4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的帖子

有传言说非典是由于中国的血液样本流到国外,有人研究中国人的基因特点,根据得到的数据制造病毒散布到中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2-22 18:07 , Processed in 0.059314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