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895|回复: 7

人类历史上最不要脸的武器,你知道是什么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14 13:4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张麻子 于 2018-12-14 13:42 编辑 $ s4 R3 ^; Y# F" d+ S
) o% u, S3 S6 L
本文摘自《战逗法则》;
作者:李拓夫。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精尖武器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是有些传统武器凭借其造价低廉、易于制造的特点,仍旧被世界各国大量使用,地雷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6 l0 j1 y( l0 D$ I) _4 v2 Y
从明朝初年研发的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地雷,到1903年俄国制造出第一种制式化地雷,再到如今发达国家将地雷智能化升级,地雷,这款人类战争史上最“贱”最“不要脸”的武器,从未淡出人们的视野。不过话说回来,如今的战争早已不是当年规定时间、地点的文明约架和排队枪毙,战场态势瞬息万变,没准什么时候就“挂”了,命都押上了,还“要脸”干什么?
; k- }: E) |5 K* x8 u: c
地雷主要有阵地防御、道路封锁、拖慢追兵和对敌占领区的袭扰等作用,和古代的机关陷阱类似。当然,现代也有用陷阱杀伤士兵的例子,比如“越战”和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军就经常被出其不意的陷阱花式虐杀。不过陷阱的布设实在太慢、太烦琐,而且占地面积较大,容易被敌人发现。相比之下,利用火药爆炸和破片杀伤,且只有罐头盒大小的地雷更容易被军队批量使用。在“越战”期间,美军33%的伤亡是由地雷造成的。
* F5 i2 \2 h5 v/ \9 P: K& S
目前,地雷主要分为反步兵地雷和反坦克地雷两大类。与反步兵地雷相比,反坦克地雷通常拥有更多的炸药,并且引信被改造成只会被车辆触发。比如,反坦克地雷的压发引信必须在承受一定吨位的碾压后才会爆炸,普通士兵踩上去不会有反应。那么,电影中的那个陈年老梗——踩中地雷为什么一定要等松开脚才爆?你可以理解为这是安装了松发引信的地雷(主角踩的永远是松发雷)。事实上,松发引信很少用,一般常用在诡雷上。绝大部分地雷都是绊发和压发,基本上踩到就炸,才不会留时间给大伙煽情呢。

4 W( A- j5 c' e$ ?
4 D, W/ w( y4 h. |  J7 w
地雷的引爆方式取决于安装了什么样的引信,我们所熟知的可能只有压发引信、松发引信和绊线引信。其实有些地雷装了反拆除引信,工兵一旦剪断绊线,就会“boom”的一下爆炸。当然,地雷的引爆方式还远远不止这些,有些地雷可以由无线电控制引爆,或是通过电力起爆器起爆,还有定时引爆等。再高级点的可以通过感应车辆引擎发出的声音引爆,或是感应到车辆经过地面时产生的震动而引爆,甚至感应到大型金属物体经过便引爆。这几种引爆方式,常见于反坦克地雷。

' |/ U& j/ e8 [& V7 L8 h! N3 d- u
; w7 d' n) k$ t. N0 @
制造一颗地雷的成本很低,往往只需几美元。布设地雷的方法也比较简单,不过也是有操作规范的,不是挖个坑埋点儿土就算完事。首先,雷坑的深度要按照地雷的厚度来定,太深可能会在你后期掩埋的时候就爆炸了(因为地雷上的土盖得太重了),太浅可能会因雨水冲刷或是风吹使其暴露在地表。其次,坑底的土一定要夯实,尤其是反坦克地雷,不然目标碾过去的时候不但引信没被触发,地雷还被压到地里更深处去了。
7 w: b3 A7 N' o! x
+ h( {3 S+ H4 P* I  ?4 w
“二战”期间,隆美尔在盟军可能登陆的海滩上布设了大量地雷,不过沙滩是软的,又承受着海水的反复冲刷,可见这个工程难度有多大。雷坑挖好后,要把雷体平放进去,此时的地雷是没有装引信的(大多数地雷在布设之前跟引信都是分开的),需要先拆下保险栓,然后把拔掉保险针的引信装入,再安回保险栓。此时,先不要着急转动保险栓的开关,而应先将一部分土盖在地雷上,再转动保险栓开关,以免在进行大刀阔斧的掩埋时一不小心触发了地雷。最后,将地雷伪装好,如果地雷体积很小,为了增加踩踏面积,可在上面盖上一块薄木板,注意不要留下埋雷的痕迹。

. B: G" m- D! P* G$ w5 C
如果说人工布雷略显笨拙,那么利用机械布雷车布雷,或利用火炮、火箭和飞机、直升机等发射和抛撒器材布雷则显得丧心病狂。虽然后者并没能把地雷很好地隐藏起来,但是由于布撒起来快捷方便且范围广、密度大,也令人头疼不已。既然地雷都在地表,是否很容易就能通过了呢?
1 T2 O8 d+ P" ]% [6 a8 f
设想一下,如果一条路上遍地都是狗屎,你是不是要放慢行进速度,一直蹑手蹑脚的通过,或者干脆绕路走呢?不管选择哪种方式通过,布雷的目的都已经达到了。何况如今地雷的体积越来越小,散落在地形复杂的区域非常不起眼,稍不留神就会被触发。例如,BLU-43就是美国在“越战”时期使用的、由飞机大面积布撒的一种微型反步兵杀伤地雷,其外形独特、成本低廉,通常只会炸残触发者的脚部,使伤者生不如死。同时,其压力触发的引信十分灵敏,而且一旦解除保险就无法恢复到保险状态,加上布撒数量大,扫除困难,对平民的威胁也很大。还有一种毛版蝴蝶雷,是苏联对BLU-43的仿制型,曾被广泛使用在阿富汗战争中。

/ l1 C) ~' C5 u' V+ {4 R

- W1 f$ t* ?1 Q, c7 y/ K3 r
如果按照爆炸类别来分,反步兵地雷可以分为地面爆炸、地表爆炸和弹跳爆炸三种。弹跳爆炸的地雷指的就是“跳雷”。

0 w# I5 N- E- r
这种从地里蹦出来炸人的地雷起源于“二战”期间的德国。1935年投产的S型跳雷是第三帝国国防计划中的重要部分,截止到德国投降,总共生产了超过193万颗S型地雷。这些地雷给盟军造成了严重的伤亡,并延缓甚至阻止了盟军的前进。S型跳雷变态的地方在于它可以安装一个三联装的引信接口,使得一颗地雷拥有三种引爆方式,装备了反拆除的剪线引信后,专门用来对付盟军的工兵。如果再配合反坦克地雷形成的综合雷场,完全可以使一大片土地成为禁区。该种地雷是“二战”中的标志性武器之一,同时也成为盟军步兵的噩梦。
* B% m  ]0 H) K  A
被触发后,跳雷会先通过传火管点燃战斗部最下方的抛射药,同时触发雷体内的短延时引信,在地雷被抛射到空中1.2米左右的高度时,短延时引信点燃600克左右的TNT炸药,推动战斗部外侧的300多颗小钢珠,周围的人就会立刻被打成筛子。这是一件非常恶毒的武器,与其被这种雷炸伤,还不如干脆被炸死,因为当我量了1.2米有多高时发现,伤者基本上丧失了后半生的乐趣。有人会问,跳雷的小钢珠排列在两侧,爆炸后及时卧倒会不会躲过一劫呢?

0 g$ e# c8 v% T' o
: Z8 m) e) G3 |8 D# G
事实上,跳雷的杀伤半径通常在10米以上,这片区域内是没有杀伤死角的,即便是趴在地雷的正下方,也会被爆炸后产生的地雷碎屑和冲击波杀伤。因此,电影《湄公河行动》里神勇的警犬“啸天”,理论上在触发第一颗跳雷后就被炸死了。

7 ]$ z" G# G' B8 [$ u4 Q7 q
与布雷相比,排雷则显得十分困难,就算排雷的过程中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排雷所花费的成本和时间都远远高于布雷。如果在敌人的攻击下进攻或撤退,不得已要穿过雷区,那么必须先打开一条通道才行,之后再视情况清除其余地雷。清除地雷的方法有三种,首选方法是机械清除,一般是在坦克或装甲车前方加装除雷工具,如扫雷滚、扫雷链、扫雷铲或扫雷犁。其中,扫雷滚是通过重力压爆地雷;扫雷链是通过抽打地面引爆地雷,而扫雷铲是将地雷铲出地表,然后将其推到行进路线两侧。
) A2 o% a  e/ }) A: E
7 t  J" @! u# y5 }3 Z/ R
当然,也有专门用来扫雷的车辆,比如“二战”期间苏联缴获的一辆外形奇特的三轮装甲车,就是德军研发出来用于扫雷的。现代扫雷车辆里最奢华的要数美国的M1ABV突击破障车了,海军陆战队活生生将一辆M1坦克变成了全职扫雷战车,这个重达70吨、时速45英里的“铁王八”,造价约375万美元,被誉为“阿富汗战略关键”。突击破障车还能够发射装满炸药的爆破缆,车内的操作员可以用它的爆破力引爆敌方埋设在路边的任何炸弹。这就是排雷的第二种方法——炸药除雷。爆破缆其实就是一个装有炸药的缆绳,通过火箭筒、火箭、迫击炮等将缆绳抛出,缆绳引爆后会诱爆抛射路线上几乎所有的爆炸物。当然也可以直接通过炮击和轰炸的方法诱爆地雷。排雷成本明显高于布雷成本,地雷果真是件稳赚不赔的武器。

7 K0 y- F/ `2 P  I" v

* z* i9 W, {" D# c4 C6 {
机械除雷和炸药除雷虽然快捷,但仍旧不能保证百分之百地清除地雷,难免会有些漏网之鱼,而且这两种方法有时可能会破坏房屋建筑,深山老林又不便于大型机械进入。这时,人工排雷便成为无奈之选。人工排雷是最花时间也最危险的方法,如果在战时,排雷工兵很容易被敌人狙击。
" j  u4 }1 r. q( f

8 Z8 M1 ]9 w9 i2 R9 ?
探测地雷的过程需要万分谨慎,首先要侦察这片区域内,是否有行为像是地雷监视员的人。若发现敌人的巡逻兵,需要观察巡逻兵的行进路线是不是在刻意避开某些区域。此外还要留意土壤的色泽是否有异常现象、地面是否有裂纹,以及附近是否有埋设地雷的工具等。也可以通过驱赶牛马等牲畜到可能埋有地雷的区域进行检测,电影《血战阿拉曼》中,英国人就用骆驼试探意大利军的雷区。

& ]* o) Y, J; V
如果不确定某区域是否有雷,需要先派出部队进行地雷侦测,在发现地雷并评估出地雷的密度后,再派出地雷清除部队进行排雷。一个排雷班需要同时配备探测兵和地雷标识员,如果是在敌占区,还应安排士兵执行警戒。行进标识员需要划出安全区域,以免后续部队不慎闯入尚未经过探测的危险地带。最前排的地雷探测兵则主要依靠探雷器进行探测。有人会问,现在的地雷很多都是塑料外壳,金属材质用得很少,这样还能探测出地雷吗?金属探测的确是主要手段,但并非唯一手段,此外还有电磁感应探测、冲击脉冲雷达探测、谐波雷达探测、红外成像探测等。地雷的拆除也不是只有拆除引信这一种方法,暴力点儿的可以用C-4塑胶炸药直接诱爆,或者用专用试剂固化地雷和周围土壤,使其不会被触发。当然,如果主要任务仅是通过雷区,大可不必花太多工夫去排除地雷,只要做好标记就可以了。
! C9 y, H8 [3 h. n
. L3 P" v0 a4 ]4 ^5 Z
地雷有一定的制造标准,也有一定的使用规范,但没人规定地雷一定得埋在道路上。谁说地雷一定要“守株待兔”?靠自己的“雷格”魅力把敌人吸引过来不行吗?于是便有了诡雷。如果说地雷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量产版本,那诡雷就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诡雷的精髓在于“诡”,它会出现在任何你觉得不可能有危险的地方。它成本低廉、工艺简单,基本上任何一个懂得爆破的士兵,只要发挥点儿想象力就能制造出来。电影《机械师2》里,杰森饰演的杀手就在门后的把手上安置了一颗拔掉保险的手雷,轻而易举地布设了一个诡雷,简直跟闹着玩儿似的。
2 f6 }+ ~7 K2 a& l: o( ^
最常见的诡雷布设在门窗上和抽屉里。当军队占领某个区域后,会搜查这一区域内的房屋建筑,这个过程很容易触发敌军撤退之前布置好的诡雷。有时,地雷和诡雷会串联在一起,专门用来针对对方的排雷工兵。“二战”期间,德军曾把煤油灯灌满汽油,一点就炸。更有甚者,在尸体上布设诡雷,当对方的后续部队前来打扫战场时,只要一翻动尸体就会发生爆炸。还有更狡猾的布雷方式——将诡雷藏在尸体的头盔下,等尸体被运送到后方,摘掉头盔时发生爆炸。美军在“越战”期间没少吃“尸体炸弹”的亏,因此,有时只好用机枪先在战友的尸体上疯狂扫射一遍。至于那些布设在名作、名画、雕塑等艺术品中,还有那些藏在战地日记、文件包内的诡雷,更令人防不胜防。试想一下,谁会去翻动这些物品呢?是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士兵和指挥官!
4 Z  \) g3 \" k5 r9 r
! s% z) |- G4 l  V" ~5 v
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反美武装由于无力正面迎战美军,于是用废旧的手榴弹、炮弹甚至民用炸药(包括雷管)中的爆炸物质组装成一个个土制炸弹,将其隐藏在路边,在美军装甲车辆或军队经过时遥控引爆。美军给这些路边炸弹、汽车炸弹以及人肉炸弹起了一个洋气的名字——IED,即improvised explosive device(简易爆炸装置)的缩写。
# V9 `7 T) J6 U; R2 G8 U; y3 M+ D
1 v, w+ f( |  C, r; j( J
尽管跟美军的高精尖武器相比,IED简直就是破铜烂铁,但就是这些破铜烂铁把美军炸得焦头烂额。电影《拆弹部队》真实再现了美军拆弹部队官兵们水深火热的境遇。拆弹部队队员即便身披厚重的防爆服,也无法抵挡IED的攻击。电影中还出现了排爆机器人,这类装备现在用的挺多的,其实就是个遥控履带车加装了机械臂、摄像头和剪线钳,有些还会安装一把手枪在上面,一旦碰到实在拆除不了的爆炸物,就干脆用手枪打爆它,同归于尽。

+ V$ V$ a: D$ Z2 s5 [

$ P$ J( h% r2 b4 ^2 v+ p) i% U
我们从新闻报道中发现,伊拉克战争初期,美军装备的还是“裸奔”的M998悍马,怎么仗都快打完了,还要换成安装了装甲的M1114和M1151/52悍马呢?原因就在于路边炸弹的袭击,不过你废了半天劲把车辆升级了,人家的IED只需要多装点炸药就行了。战争后期,美军在查获的一些IED中发现,有些IED已采用感应式引信和防拆装置。显然,IED的设计与制造已逐渐趋向复杂化和精密化,说它是“简易爆炸装置”显得有点轻敌了。IED通常装药量较大,能够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设备损伤,即便是主战坦克也无法保证全身而退,而且常常令人防不胜防,明明昨天走过的路还安全,过了一夜就炸了。所以驻伊拉克的美军为了防止在巡逻时遭到炸弹袭击,规定巡逻路线附近的居民不准随意在门口堆放垃圾。然而,还是有很多IED被安置在马路边以及消防栓和邮筒里。

* F( k* \4 j4 V0 L6 G4 ?. F* D
根据美国官方公布的数据,自2001年以来,美国国会共批准了160亿美元用于对付IED(实际上远不止这么多)。为了应对IED,美军开启了MRAP项目,这个项目专门研发应对炸弹袭击的反地雷伏击战车。美海军陆战队公布的有关文件显示,对战车的具体防护指标要求是:在91.4米远的距离防护7.62×54毫米穿甲弹;顶部防护空炸攻击;侧面防护155毫米炮弹破片攻击;车轮底部防护13.6千克反坦克地雷攻击;车底防护6.8千克反坦克地雷攻击,当然它还需要装备能阻断无线电引爆信号的干扰装置。MRAP车型由大到小包括“水牛”(Buffulo)、“美洲狮”(Cougar)和“猎豹”(Cheetah)三款。其中“水牛”是专门用于地雷和IED清除工作的战车。目前,MRAP型战车是美国防部投资最大的项目之一。

9 V$ |7 g3 T+ q/ a) w, h! h2 b# X) n
! c( ~# U' p$ O0 E! K) i% ~
除了战场上的地雷、诡雷、IED,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会有一些潜在的爆炸危险,最常见的可能是打火机和过年期间燃放的烟花爆竹。当然,有些电子产品时不时地也会自爆!再者就是恐怖袭击了,所以我们会在一些地铁站、火车站、机场等公共场所发现角落里往往放着一两个排爆球或排爆罐,一旦发现爆炸物,可以由安全人员把爆炸物丢进罐子里,一般可以抵挡1千克TNT当量的爆炸物,然后用牵引线或拖车带离公共场所。然而,我经常发现这些排爆器材被人们当作凳子和垃圾桶,在这里还是呼吁大家爱护防爆设施(包括其他公共设施)。当然,最关键的还是积极配合安检,不要携带易燃易爆品。

4 i. h6 C. h* A5 C8 ~- f- q0 o: A
( j$ T/ w  h1 V* {( U
最后介绍一种非主流排雷方法,没有排雷工具、没有高科技的人工排雷,俗称“趟地雷”。电影《地雷区》讲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德国纳粹投降之后,一群年轻的德军俘虏被交给丹麦当局,随后被送往西海岸进行极其危险的排雷工作,这批德国战俘的伤亡率在50%以上。电影里表现得很残酷,不过这里的德国战俘好歹还给发个探雷针和刺刀。而在“二战”期间,苏联军队曾驱赶德军战俘走过雷区,用这种不人道的方式强迫战俘除雷。日本军队在行军时也会让伪军走在队伍前面用来“趟地雷”,甚至也有过强制平民“趟地雷”的例子。
' d! S; a6 A2 U9 c
还有一种“趟地雷”方式则显得悲壮,就是士兵滚动身体去引爆地雷。在对印自卫反击战和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我军都出现过“滚雷英雄”,这可能是人类战争史上最英勇的举动,战士们为了给大部队的进攻开辟道路,不惜被地雷炸死、炸伤。

* S2 g3 F- x" j
& [& R5 H1 P5 X" v' @
这是战时最极端的排雷选择,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的排雷技术差。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曾在中越边境组织过多次排雷作业,经过多年的经验累积,我国不论是排雷技术,还是排雷设备,都是走在世界前列的。战时埋雷是为了保家卫国,战后排雷则是为了保境安民。当一片雷区被清理后,工兵们会手拉着手一起走过这片土地,这不但是对自己排雷技术的自信,也是给生活在这片区域的百姓们带去希望。除此之外,我国维和部队还远赴黎巴嫩、伊拉克等国,赠送排雷装备和传授排雷经验,以支援当地的排雷工作。
! S% `$ ]" X. E" n

4 f, F" d% {6 J/ `2 v. j+ C  s
地雷是战争的伤疤,它不会区分平民和士兵,当战火消散,人们终于迎来和平的曙光时,地雷仍然是潜在的危险。地雷的“保质期”可以长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虽然如今已研发出可以自毁且能辨别敌我的智能化地雷,但也只是亡羊补牢。1999年3月1日,《渥太华禁雷公约》正式生效,可是要让人类完全摆脱地雷的梦魇还任重道远。目前,仍有1亿多枚地雷埋藏在世界各个角落,它们大部分还没有失效,另有2.5亿枚的地雷储存量,平均每年有250万枚新地雷被埋设,平均每天有70人被地雷炸死或炸伤……

, f& M. F) w7 {) ^8 E3 w5 v9 T2 r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2 收起 理由
所罗门_x + 1 思想深刻,见多识广!
默笑沧海 + 1 热心助人,专业精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14 15: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性价比最高的武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14 15:28:24 | 显示全部楼层
赞一个,很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14 16:2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恐怖胜于杀伤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14 19:2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战争,只要赢了就行。谁没事儿会把事儿闹到战争那份儿?
6 u5 R2 e9 k% w# _  T+ Q) Z; e# f8 {" X8 [/ u
武器?那说说看还有人家武器企业(应该是英国的吧)说过:我们的武器是环保的。那是要脸的了?
. B  U6 y: e! y' }- S) E0 n/ g, H# |( B5 j8 m: C1 M' s7 m
东西,没有要不要脸的吧。
2 \' r" ^# D- J! P# g4 @* n
0 L( l: L8 A. h要不要脸,还得看谁用,怎么用。0 I! v1 Q' ^* |
8 S$ O' F1 ]" U6 @! D
就像一辆车,$ M: F. j( K$ J$ O6 i
; G7 j6 ]6 ~& W/ n. d* Z7 Z$ v
停得是地方,那叫要脸;2 C- }' a4 q( l' J! p. C0 ^
停的不是地方,那叫不要脸。
- `6 L1 j5 j' ~
: S' Z9 j* i# {) E: E$ p, a8 C+ K可不管是哪一头,都跟车本身没关系,要不要脸,还是车主的事儿。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收起 理由
bamboo + 1 思想深刻,见多识广!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14 19:36:24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越南那边还有雷区没有完全清除,太多了,一时半会是清楚不干净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15 22:5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雷公约/ r. u0 q: Q8 J

! A0 C* ?2 V: G, H3 L6 F2 R中国说美国签了我就签;
' t3 ^: `  x# [5 V7 f; M# ?美国说俄国签了我就签;/ {$ ~/ o' U0 Z. P( n1 _3 S
俄国说中国签了我就签。
, E2 N5 [! R  t7 o+ D  x& a
5 I9 c$ {+ z! \3 w6 q2 W; I# c所以,,,,,,# n6 b/ s) t" p2 A0 r9 f. y

8 a( V; N" z6 a1 m" d) l脸多少钱一斤,好吃吗?^_^4 m5 f) I. ?2 ^2 T  r'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16 11:35:29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后有探雷机器人,就好解决以上难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4-11-28 20:21 , Processed in 0.062029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