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403|回复: 8

锥齿轮的非零变位啮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16 23:50: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与圆柱齿轮一样,在许多情况下,锥齿轮必须变位。* _. F( a3 u9 R* n$ }  c/ g0 }3 e1 d
    我曾经在小家电的传动机构设计中,有过选取10齿对10齿的锥齿轮副的经历。当时意识到两个齿轮都需要正变位,也采用当量齿轮的正变位的方法,勉强而为,做出3D模型,用CNC加工出电极,供以粉末冶金齿轮的模腔成型之用,但同时也发现了啮合不顺滑的问题。直到前个时期,才从球面渐开线入手,得到非零变位锥齿轮啮合副的3D参数模型。

! C0 G; f' X( A3 u3 |    如下图示,两个齿数都是7,轴夹角为90度的直锥齿轮啮合状况:
' L6 B& l( n7 `' j( O2 D) w3 d7 m1 k
/ g- Q0 J+ p5 k  @0 ^  o9 ]/ C) m蓝色线为节圆和分度圆,绿线为基圆。啮合区域限于两条绿线之间,由于没有变位,有效啮合区过小。而且,多会有过度曲线干涉的情况出现,如下图示; ~7 B! o3 c: ~, d, t9 u8 V

$ D0 m3 a. T/ |4 Q+ `5 G- K3 a3 y2 g& u8 O. |! m; F* ?# m
将两个齿轮的变位系数加大到0.4,齿厚加宽到原来的1.07倍,便会得到下图的啮合状态:5 \  c2 l: Z( T
3 P) K4 l8 V4 d# e# N: P1 |* I; q
蓝线为节圆,红线为分度圆,绿线为基圆。看得出,啮合区域增大了许多,并且齿顶的啮合点在有效啮合区之内(基圆之外),于是也就消除了过度曲线干涉的状况:0 y7 s2 W  u/ D6 P! q

9 e+ T( K% Y& K" v8 q# u' T/ M& F9 H4 r" Y# j2 W* E
  {' H4 w% f1 a; I6 D
) T+ p# U% p. b. W* V# E" w
" |- D7 ^2 j. D  A' V$ J0 M

# `) F1 Z! B5 W" j. u
. r( b3 A, I# l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阿松 + 10 感谢您的研究精神!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19 20:03:55 | 显示全部楼层
锥齿论与圆柱齿论不同:
& Q" f( c2 ]# X9 y1. 圆柱齿轮模数、齿数、螺旋角定下之后,基圆、分度圆就定了,变位系数的变化,会导致齿形从而中心距的变化;3 W0 l; O* h' p  V/ d3 q
2. 锥齿论相反,齿数、轴夹角定下来之后,节锥角就确定了,其他参数的变化,会影响基圆、分度圆的变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0 20:2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研究相当不错,有空我好好研究研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4 21:0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对于2楼,是否可以这样理解:# Y2 s7 {/ z9 Y4 G+ T" `2 l" R
锥齿轮的轴交角相当于圆柱齿轮的中心距,这样圆柱齿轮和锥齿轮就一样了。轴交角不变,相当于圆柱齿轮的中心距不变,圆柱齿轮也可以是改变基圆和分度圆。各种形式的渐开线齿轮都是相通的。, I- r/ ], e/ B$ `2 t
对于1楼:! U9 M7 R3 C; Y1 w! J
也可以这样想:轴交角不变,改变分度圆的压力角和模数,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节圆上的齿厚和仅与模数有关。当然你的方法对于加工来说可能会更合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25 21:2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阿松 的帖子

版主,对于2楼,是的。
% _1 _! g+ P7 ^# J5 e- ]* m5 w4 n- W6 N9 ?+ l1 p0 t1 R# C0 z
对于1楼,模数可以是个不能变的值,但大端直径会变。这也是锥齿轮与圆柱齿轮不同之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8 11: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不可以这样:
+ U$ g- V4 }# W# n. _圆柱齿轮上的所有参数在圆锥齿轮上都用角度来表示(包括模数)。齿厚也可以换算成角度来测量(我已推导出相关等式)。那齿轮的大小只是比例关系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28 21:5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阿松 的帖子

愿闻其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 22:5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只是相对于圆柱齿轮的公法线,做了一个锥齿轮的“公法角”。原理是一样的:
9 S' n/ D) |  r) s9 a& x# w: W公式是(k-1)*pb+sb6 f1 S0 J- f+ ?5 q1 j
k-跨测齿数
8 u& j8 ^/ f7 u7 J. }pb-节距
* C- T" `4 l$ r# U1 Xsb-基齿厚" e' r! `7 R$ f' h7 Y( p- f( S: c
我实际测量过,数据是对的,但公差范围还没用详细去想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1 11:4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查了资料,圆锥齿轮的变位是改变了锥距,轴交角是没有变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4-11-23 03:50 , Processed in 0.058641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