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E6 B. w( F' x5 h( R9 y2 ]7 Z7 ^5 W# q
一、什么是深孔
3 @: y7 S9 C w5 d+ C/ V) n, Z/ M0 t7 Q! o
在机械制造业中,一般将孔深超过孔径5倍的圆柱孔称为深孔。深孔按孔深与孔径之比(L/D)的大小通常可分为一般深孔、中等深孔及特殊深孔三种。(ps:L/D的比值越大加工起来就越困难。) ; c* x& C4 q5 L7 y) |. ]
1、L/D>5,属于一般深孔,常在钻床或车床上用接长麻花钻加工。
! x' U$ v2 e) q# q0 q 2、L/D=20--30,属于中等深孔,常在车床上加工。
& l* |8 a* K3 F9 k' g5 m4 A" X) i$ g 3、L/D=30--100,属于特殊深孔,必须使用深孔钻在深孔钻床或专用设备上加工。深孔钻按排屑方式分为外排屑和内排屑两种:外排屑有枪钻、整体合金深孔钻(可分为有冷却孔和无冷却孔两种);内排屑又分为BTA 深孔钻、喷吸钻和DF 系统深孔钻三种。
+ c; k( r$ d6 J3 @8 C7 j6 }二、加工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 J- T9 f& y3 w ■ 1、孔径缩小 & F% c" t3 g0 Q$ E- s
产生原因:铰刀外径尺寸设计值偏小;切削速度过低;进给量过大;铰刀主偏角过小;切削液选择不合适;刃磨时铰刀磨损部分未磨掉,弹性恢复使孔径缩小;铰钢件时,余量太大或铰刀不锋利,易产生弹性恢复,使孔径缩小以及内孔不圆,孔径不合格。
) P7 [! U% n" i3 P& a9 H* i' H' ` 解决措施:更换铰刀外径尺寸;适当提高切削速度;适当降低进给量;适当增大主偏角;选择润滑性能好的油性切削液;定期互换铰刀,正确刃磨铰刀切削部分;设计铰刀尺寸时,应考虑上述因素,或根据实际情况取值;作试验性切削,取合适余量,将铰刀磨锋利。 % ]8 J- c5 Y# u4 c" ]* O% \: ]0 l
■ 2、孔径增大
% D+ Y) w) T5 I
产生原因:铰刀外径尺寸设计值偏大或铰切削刃口有毛刺;切削速度过高;进给量不当或加工余量过大;铰刀主偏角过大铰刀弯曲;铰切削刃口上粘附着切屑瘤;刃磨时铰切削刃口摆差超差;切削液选择不合适;安装铰刀时锥柄表面油污未擦干净或锥面有磕碰伤;锥柄的扁尾偏位装入机床主轴后锥柄圆锥干涉;主轴弯曲或主轴轴承过松或损坏;铰刀浮动不灵活;与工件不同轴以及手铰孔时两手用力不均匀,使铰刀左右晃动。 X$ @1 `- Y+ \: D( i
解决措施: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减小铰刀外径;降低切削速度适当调整进给量或减少加工余量;适当减小主偏角校直或报废弯曲的不能用的铰刀;用油石仔细修整到合格;控制摆差在允许的范围内;选择冷却性能较好的切削液;安装铰刀前必须将铰刀锥柄及机床主轴锥孔内部油污擦净,锥面有磕碰处用油石修光;修磨铰刀扁尾调整或更换主轴轴承;重新调整浮动卡头,并调整同轴度;注意正确操作。 - O) U* T+ @5 \$ p7 p, R
8 S3 @1 ~+ ^# I3 l
■ 3、铰出的内孔不圆 ; ?: K& |$ {9 Z$ [$ |( N! F/ i
产生原因:铰刀过长,刚性不足,铰削时产生振动;铰刀主偏角过小;铰切削刃带窄;铰孔余量偏;内孔表面有缺口、交叉孔;孔表面有砂眼、气孔;主轴轴承松动,无导向套,或铰刀与导向套配合间隙过大以及由于薄壁工件装夹过紧,卸下后工件变形。
$ b4 Y% {& c3 J 解决措施:刚性不足的铰刀可采用不等分齿距的铰刀,铰刀的安装应采用刚性联接,增大主偏角;选用合格铰刀,控制预加工工序的孔位置公差;采用不等齿距铰刀,采用较长、较精密的导向套;选用合格毛坯;采用等齿距铰刀铰削较精密的孔时,应对机床主轴间隙进行调整,导向套的配合间隙应要求较高或采用恰当的夹紧方法,减小夹紧力。 , I! c' Y) s- U
■ 4、铰出的孔位置精度超差 + n. @& L |, g- `7 H1 L% c* Z
产生原因:导向套磨损;导向套底端距工件太远;导向套长度短、精度差以及主轴轴承松动。 . Z# S7 U* E! p0 t7 ~
解决措施:定期更换导向套;加长导向套,提高导向套与铰刀间隙的配合精度;及时维修机床、调整主轴轴承间隙。 . C: B" Z0 U7 h2 a4 P( e2 H$ P
■ 5、内孔表面粗糙度值高
$ M! U1 m4 l- d, p+ D- S& Q8 m! c
产生原因:切削速度过高;切削液选择不合适;铰刀主偏角过大,铰切削刃口不在同一圆周上;铰孔余量太大;铰孔余量不均匀或太小,局部表面未铰到;铰刀切削部分摆差超差、刃口不锋利,表面粗糙;铰切削刃带过宽;铰孔时排屑不畅;铰刀过度磨损;铰刀碰伤,刃口留有毛刺或崩刃;刃口有积屑瘤;由于材料关系,不适用于零度前角或负前角铰刀。 x$ l. M3 a. b4 B
解决措施:降低切削速度;根据深孔加工材料选择切削液;适当减小主偏角,正确刃磨铰切削刃口;适当减小铰孔余量;提高铰孔前底孔位置精度与质量或增加铰孔余量;选用合格铰刀;修磨刃带宽度;根据具体情况减少铰刀齿数,加大容屑槽空间或采用带刃倾角的铰刀,使排屑顺利;定期更换铰刀,刃磨时把磨削区磨去;铰刀在刃磨、使用及运输过程中,应采取保护措施,避免碰伤;对已碰伤的铰刀,应用特细的油石将碰伤的铰刀修好,或更换铰刀;用油石修整到合格,采用前角5°-10°的铰刀。 . B. m5 z$ j& @* X
■ 6、孔的内表面有明显的棱面 6 T3 J8 @- s! c3 U7 R* N& S8 x
产生原因:铰孔余量过大;铰刀切削部分后角过大;铰切削刃带过宽;工件表面有气孔、砂眼以及主轴摆差过大。 % c! u! {7 {0 ?8 k; Z8 d% q, b3 T
解决措施:减小铰孔余量;减小切削部分后角;修磨刃带宽度;选择合格毛坯;调整机床主轴。 # F( Z& J! l, S; M; m
■ 7、铰孔后孔的中心线不直
( Z3 m8 o0 N0 [2 J( J
产生原因:铰孔前的钻孔偏斜,特别是孔径较小时,由于铰刀刚性较差,不能纠正原有的弯曲度;铰刀主偏角过大;导向不良,使铰刀在铰削中易偏离方向;切削部分倒锥过大;铰刀在断续孔中部间隙处位移;手铰孔时,在一个方向上用力过大,迫使铰刀向一端偏斜,破坏了铰孔的垂直度。 ( k+ R9 b3 d1 w4 a3 \5 ?1 f* S
解决措施:增加扩孔或镗孔工序校正孔;减小主偏角;调整合适的铰刀;调换有导向部分或加长切削部分的铰刀;注意正确操作。 " u7 q# V3 K' W9 P0 q
^ B# e4 H% d O4 P7 x y
■ 8、铰刀的使用寿命低 . R( G6 ~; _- Y+ C' X: A: c5 c! d; v
产生原因:铰刀材料不合适;铰刀在刃磨时烧伤;切削液选择不合适,切削液未能顺利地流动,切削处以及铰切削刃磨后表面粗糙度值太高。
: j: H# |3 a' u 解决措施:根据加工材料选择铰刀材料,可采用硬质合金铰刀或涂层铰刀;严格控制刃磨切削用量,避免烧伤;经常根据加工材料正确选择切削液;经常清除切屑槽内的切屑,用足够压力的切削液,经过精磨或研磨达到要求。 0 I! R/ }" k& q4 u. X& X; I, |
■ 9、铰刀刀齿崩刃
8 I! [( ]# V& a. [0 }& W
产生原因:铰孔余量过大;工件材料硬度过高;切削刃摆差过大,切削负荷不均匀;铰刀主偏角太小,使切削宽度增大;铰深孔或盲孔时,切屑太多,又未及时清除以及刃磨时刀齿已磨裂。
, L# a* \$ V3 ^. y# G 解决措施:修改预加工的孔径尺寸;降低材料硬度或改用负前角铰刀或硬质合金铰刀;控制摆差在合格范围内;加大主偏角;注意及时清除切屑或采用带刃倾角铰刀;注意刃磨质量。
5 C9 C8 k' Q$ P4 I, A ■ 10、铰刀柄部折断 * j k }4 i# f% W! @
产生原因:铰孔余量过大;铰锥孔时,粗精铰削余量分配及切削用量选择不合适;铰刀刀齿容屑空间小,切屑堵塞。 , V" w) b2 r+ m( O6 d2 ]! \
( x; F% O# [4 O5 a4 p4 O$ R 8 I* j8 f, e. h$ Z/ m1 x( Q
4 y, o( S, R& `#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