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6 ^4 _. \2 S7 ~) }4 n+ B% ~! \$ E e# o) ~0 e
1/6、为什么你喜欢躲在角落里办公?
- E" F' `' Y. N
在一个视野通透的现代化开放式办公空间里,下面的三个位置,你更喜欢哪一个:
A:最靠近饮水机,可以时刻观察指示灯,以便第一时间抢开水的地方
B:看得见诗和远方,可以随时发一个小呆的落地窗旁
C:背后是墙的憋屈的角落
0 n& `! d: ?- e& \
我想,肯定有很多人和我一样,忍痛放弃好风水和生活便利,选择成为阴暗角落里的孤魂野鬼。那是因为——
开水诚可贵,风景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 P0 H9 P$ s& W- D, e5 G- u
在很多人的眼中,开放式办公空间代表了高效率的办公方式。中层管理者们认为,开放式空间有助于团队合作和知识分享;而高层管理者则特别喜欢大伙在一块儿干活的气氛,认为有利于构建强大的公司文化。
& r' W) n2 |' p5 [9 x0 I
但开放式的空间果真能提高办公效率吗?
更重要的是,员工的真实感受又是如何呢?
《哈佛商业评论》2014年曾发过一组《办公室爱与恨》的专题,认真地讨论了这个我们生命中呆的时间第二长的地方。
: T+ J$ ]- ^0 h( a/ o0 f
% Q+ M3 o2 S9 K
2/6、办公室:私密与开放的战争
/ ~! t, s/ B( Y$ F+ X, P
一个关于“员工对办公空间感受”的调查显示,中国员工和西方员工对办公空间的看法相差很大。
虽然中国员工人均占有办公面积仅为德国员工的15.4%,美国员工的26%,但认为自己“可以不被打扰的工作”的比例却反而高了20%以上。
真是吃苦耐劳的民族优良传统啊。也许是习惯了人多地少的拥挤环境,中国员工对办公室的大小并不在意。
$ o* v7 X# ~! _# E0 y7 a- _9 ]: i* p6 c$ `/ I
但调查发现,这并不代表中国员工对“工作不被打扰”的要求就低,事实上,我们最在意的就是“老大哥在看你”,我们需要的是“工作时不被他人窥视”。
所以,在中国的办公室中,最受欢迎的办公桌并不一定是通风、光线好、开阔的地方,反而往往是墙角——哪怕是靠卫生间、楼道的角落。
总结成一句话:哪里能让自己的电脑屏幕避开大家的目光,哪里就是风水宝地。
3 [+ J( \/ t/ M: J# J( k
但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的员工,他们的感受都显示,“员工敬业度和满意度”与“工作环境不被干扰”高度相关,而开放式空间比传统的“格子间”更容易被打扰。
这就给开放式的办公空间提出了挑战:管理者希望员工之间能更多的交流,而员工则更希望保留个人的私密空间。
- @( c, n2 V+ E4 p# G! n; `
5 Z; T6 k0 n" C, ^4 n, N4 J
暴露在缺乏私密感的开放性空间中,一开始,大众的压力会令员工行为更规范,但随之而来的,就是自我意识的反压抑行为。
胳膊拧不过大腿,但胳膊有自己对付大腿的方法。
Y- ~; Q X% v1 W! n员工发明了各种“假装工作”的手段来保护自己;互联网产品经理们也纷纷设计出了各种“老板键”,来帮我们“对抗组织”。
最后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组织越透明,个人越封闭;空间越高效,个人越低效。
2 E! W" `- Q2 l; i9 Y
! f8 o3 b0 }. N1 t8 o% E* a$ }
但员工真的只能是“被加强管理教育”的一方吗?
, Y" v6 k- T2 m; M" d3 m
3/6、被一道道隔开的生产线,会发生什么变化?0 S# {" w/ S! G! D
" }, [3 a- R$ M" k: L7 e8 E
管理学家为了研究员工在工作空间的行为,选择了中国一家大型手机代工厂的流水线,安排了五名研究者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工作。
他们发现,即使是在流水线这种毫无隐私的空间里,工人们还是想了很多办法“保护自己”。
" F, s8 m* Z: D7 Z, }/ q
比如操作规范要求,先把条码贴到手机上,再扫描,但工人们往往是一次性扫描多张条码,因为这样能加强装配速度。
工人的违规操作会增加次品率,自己也会被罚款,我们知道,所有的操作规范都是效率与品质的帕累托最优选择,为什么工人要选择损害自己利益的违规操作呢?
一次,一位工人开玩笑说,非常希望有个帘子把大家隔开,就可以不受别人的干扰了。
+ s ^6 s5 X& P' T4 V3 ~
: X- G/ F- j. X8 L" I研究者立刻想到了“霍桑效应”——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别人观察的人,有改变自己行为的倾向。他们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开始某一两个员工的违规行为,被整个车间效仿所导致的。
员工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时常会有改进工作方法的尝试,但太过透明的空间,会促使员工把自己想做的事秘而不宣,以免引起大众的嘲笑。
9 \$ G% G, {( L) J! |" T' u+ C. c
于是他们选择了4条生产线,设计了一些隔帘,就像办公室的格子间一样,把大生产车间分隔成几人一组的小隔间。
五个月后,研究者发现对照组的产量比正常组高10-15%,而次品率保持不变。
根据研究者在隔间的观察,隔帘缓解了“被曝光感”,加强了隔间内的小组的“亲密感”,促使他们相互学习改造效率的方法。
* D, Z) e2 Q0 l: j) k- Y
( y7 ], O* _% a! {, h# S
其实,这个隔帘的做法,早就在一些强调创新的高科技企业运用了,这就是曾经开发过“CS,半条命”等著名游戏公司Valve Software的“密谋小组”。
; z4 D4 X7 h$ `, \
4/6、为什么办公桌有轮子?
- H+ I- y7 R& I- X* P$ Y3 Q4 @7 K' h
Valve Software的新员工入职时,都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我的桌子有轮子?”
这个问题,《员工入职手册》上是这么解释的:
“这些轮子是在提醒你,是不是可以去更有价值的地方?这里的人会经常挪动,因为我们没有让你必须固定在某个位置的管理结构。”
* Q! _) r! U5 \: V; E$ j
/ z y1 C9 ]& i" K+ O(Valve Software的员工手册)
2 J" }0 b: X7 h0 j# k1 M
Valve Software公司认为:任何一个新的想法,如果一开始就试图公诸于众,争取所有人的支持,十有八九会被嘲笑而胎死腹中。
相反,保护创新最好的做法是秘而不宣,私下成立“密谋小组”,争取少数支持者为新想法建立雏形,渐渐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最后从私密转向透明。
8 X' i ]$ J+ z/ p2 d0 v(Valve Software的员工手册)
6 f1 x; L* [0 \8 K X( S H
所以《员工入职手册》里说:“我们不会告诉你去加入哪个项目小组,你自己要做这个决策。员工可以支持或者否定项目提议,好的项目会很容易找到人加入,而且在任何一天,Valve内部都会有很多不同小组想来说服你加入他们。”
[% F3 O7 h, ]' Z4 Y) o8 U; a(Valve Software的员工手册)
# l8 O- A$ V5 K0 O; L; n
Valve Software的“密谋小组”不一定适合所有公司,但它给了我们一个启发——公司希望的开放交流和员工希望的私密保护,并不是完全抵触的。
是我们之前对问题的定义出了偏差,问题的焦点并不是“空间的开放”,而是“工作方式的开放”。
+ M4 j& k S, U9 U: k5/6、你今天的“社会活力值”是多少?
# ] L. I2 D! {8 e" x; c* \; ~: I8 @: y) [4 e( y6 j
管理学家们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实验,他们把几千枚带定位和录音的徽章(员工自愿佩带,数据匿名),放在各种企业的不同办公空间内,分析了空间密度、员工距离和社交行为的大量数据后,得到了很多与以前观点相反的结论。
比如,研究小组分析了一家药企销售团队的“徽章统计”,数据表明,销售团队应该打破小组内交流的习惯,因为跨组互动增加10%,销售额也会相应提升10%。
这些分析表明,公司管理者之前对增加员工交流的渴望是非常正确的,面对面的交流(而不是电子邮件),才是推进工作最核心的互动方式。
但开放式办公空间并没有改变这一点,数据发现,最有成效的面对面的交流,并不是发生在相邻办公桌或会议室里,而是工作空间之外的偶遇和闲聊,比如咖啡机旁。
这项研究设计了一个新指标,叫“社交活力值”,是指某个员工一天内与其他同事偶遇的次数。
) L& F. Q5 M+ C2 B' N5 x/ ~
( I6 t% j& U5 r* g7 |4 l这些研究成果建议企业重新审视办公空间的固有角色,以增加“社交活动值”。比如以前咖啡机是纯粹的茶歇场所,但数据表明,咖啡机其实是公司最重要的社交中心和Idea碰撞点。
最后,这家药企将咖啡机改造成可供120人同时使用的咖啡台,并把咖啡桌改造成小型咖啡厅,此后一个季度,销售额增长了20%。
0 h/ Q# @; S( ~+ F" O; ^
以前有个说法,知乎上想得到正确答案,别去提问,而是贴一个言之凿凿的错误答案;照这个说法,想要别人乐意跟你讨论问题,也别跑到人家座位上拉人开会,而是假装在咖啡机旁偶遇,不经意地提个问题……
; d k5 K, |: [. e4 n i- Z
! `" |+ R4 P9 K/ D' J3 v3 k(Valve Software的员工手册)
分析还给现有办公室提了一些的改造建议:
应该加大办公室共同空间的比例,并为这些共同空间增加工作的设施;
) j- P8 T! l, L9 R- o- u
负责产品研发的员工尽量共用一张大桌子,既能快速交流,也能更高效地走动;
创意型的工作不需要固定的办公地点,可以安排在共同的大厅空间;
所有员工的福利设施,都要考虑创造特定的社交网络,以增强不同业务线的员工之间的互动。
, N f _$ Z5 q. J
+ p- Q2 r* C) E: I6/6、办公室里最没用的东西
; a6 ?; S$ I# l' v
现代办公空间不停的演变,从早期的功能式空间,到后来的格子间,再到现在的开放式空间,老板好像放羊娃一样,总是试图把员工赶到一起,员工则四处寻找秘密空间,进行着无声的抵抗。- j3 G, i1 u6 l$ J, M" u
事实上,增强员工之间交流的方法,既不是让员工坐得更近,也不是打乱部门界限让员工混座,更不是无固定座位办公,而是促使员工走动起来,增加“社交活力值”。
, l2 d) U+ i% u. C8 L" j
我觉得这个设想,员工应该没多大抗性,真正的障碍,还在于管理者。
比如说,数据表明只有20%的沟通发生成正式的汇报中,所以办公空间里最没有必要存在的,就是管理者们最爱的会议室。
我觉得,现有会议室最好的改造方向,就是可以聊天的健身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