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的教育体制,很值得人反思 。1 o' E" B$ R' d! J
其中看到了说MIT机械系教授的知识主要是用来创新方面的,而低层的制造主要是专科或者职业学校来做, 本人深感中国大陆教育体制的失败, 我研究生毕业,反观我这一届学生 大部分都重视低层的工作,机械在大陆虽然就业广, 但是没有深度. 不禁又想起了一个人说的: 中国不需要诺贝尔奖 ,中国需要大批搞工程技术的人才.
$ {: l/ Q7 h" `& F9 n5 u) J# l. ?, A$ D9 l2 w
美国考察纪行
& B6 z, g/ ]3 t4 x. s! ^0 _- M- N. ^
) o7 m, E9 X( m* `% ~: ?% F5 m 此次应美国友人之邀到美国西岸洛杉矶、旧金山,东岸波士顿、纽约等地参访,顺道观察美国相关CAD方面的出版现象。回来后,特撰此文将此行心得分享予读者。本文共分:美国出版门市观察、美国CAD专业出版现象分析、美国东西岸自助旅游建议等三部分。2 o* M2 A" X& U
美国出版门市观察
7 X/ X$ \9 d# T6 ~' X; ~这已是我第三次到洛杉矶(Los Angeles),美国最大的联锁门市书店Barnes & Nobel在各地都有分店,她的总店在纽约。这次来到美国还发现多了一家叫Borders的大型联锁书店,两家竞争激烈。在美国,这类的大型联锁书店都有以下共通的特色:
. \' P) `) t: b- [+ ~" c/ d% t* u; z1 X, c' q
+ H% {/ k$ o( X7 Q
1 D1 y: l" H9 V# Z2 H/ o# u1. 大城市里的门市占地很广,在纽约的Barnes & Nobel总店和Border更是庞大。所以,内部总是联合餐饮和咖啡厅,提供读者方便取书和阅读的环境。这和北京的图书商厦类似,但餐饮的格调和档次比较高。买书看书的人没有那么拥挤。同时,读者不一定要买书,但可随意取书阅读,并将书放在可见的地方。书局都派有专人取回并放回书架上。此外,计算机查书系统则在比较大的分店会有,否则多半需要店员帮我们查书。
2 e, r% o( q1 v% x/ R
7 v2 K+ S" H2 r# _# s
* Y, t! l% e8 i- e$ d* k5 ?+ e! S7 g9 T; ]
2. 架上放的多属通俗且销量最大的小说和杂志,专业书籍则分柜存放,但是除了AutoCAD以外,其它CAD方面的书几乎看不见。店员说是这些书销量少,一般要看书都是采“预约式”的。所谓“预约式”就是:您必须先告诉书店书名,让他们将书进进来,然后再通知预约者来看书。预约者看书后仍可不买。这种现象即使是在波士顿(Boston)著名的MIT(麻省理工学院)附近的书局也是如此。我们因为停留的时间不长,所以并没有预约一些我们希望要看到的书。
5 }" C. p+ L/ ]- L% q0 ]% H: n- a$ c9 ^3 {9 y7 j4 F {
1 t0 S+ s$ D9 V* w- H) E
# _- i# r9 r( [/ U# P9 c( ]7 C
3. 小说和专业书柜的外貌显然不同。在专业方面,由于精装本和版面较大的书不少,所以书柜较高,间隔也比较大;小说则版面小(美国人喜欢在等地铁或飞机时看小说,所以版面都设计的很方便小姐手拿),所以柜子稍低,但间格小,所以看起来摆的本数很多。杂志柜的外形和摆法则和台湾、香港几乎一样。2 |: y6 r" r, f' u
9 E# ^9 u1 N6 f- B9 c1 m; B- i) N' T. {/ f2 a, o7 \
* T; B2 V" ?# [
在美期间,因为待的都是大城市,所以这些大书局的分店还见的不少,但是书的摆放量会视占地有多大而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内容都差不多。纯就种类而论,还不如上他们的网站上找。
8 I6 L* n5 X8 [2 i
3 [; T8 N- I9 C8 \$ W ^3 `0 ^; a) F! G3 M
9 ?. {1 O4 W& b5 g$ G7 w美国CAD专业出版现象分析3 ^; f1 q# O% ^9 t8 I8 h, v7 p) K! f
4 |& ^/ w. ~4 B( p/ P
3 E' h: |: t: m& Y% l. c9 v; z& V+ }( X
这次到美国来,相较1988和1991年的那两次,美国CAD专业出版的情况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在1989年时,我是年轻的CAD专业图书的作者,到美国是是为了取经,当时我的AutoCAD已经是自着的著作,但是对CAD先进的美国充满着憧憬,也希望能在美国人写的CAD书中得到一些启示和经验。那年我是收获满行囊的。但是2005年的今天,美国CAD专业出版显然没有太大的变化,触目所及,只剩AutoCAD的书孤独的放在书架上,其它著名CAD软件的书皆不见了,只能在书目或网络书局中寻找。
1 ], _/ x2 e) j: \% Y
9 {3 `8 M( p- R$ k8 Y. D6 B这种现象是有其原因的,兹分析如下:
q3 Z& p, |3 L# M2 d% A6 V# }/ {( ^) t, F0 G9 t
0 j7 h+ Z8 o4 b& y- V: G0 ~0 o; z( u+ z' s* U+ t2 g
1. 由于美国的职场成本很高,所以工厂早就大量移往国外。在国内缺乏职场和就业机会的情况下,导致人才不愿投入大学相关机械方面的科系。此分析论点在洛杉矶地方报纸的论坛上也获证实。该报导建议美国教育当局要正视亚洲制造业兴起,以及美国制造业人才的断层和流失日益严重的问题。
# t8 O' V! I) k( X* [$ ?& y/ h; Z" v3 j9 M, n5 }) E: v2 H
2. 当我造访MIT(麻省理工学院)的机械系时,发现机械系在机械人和高阶机械方面有很好的研究。换句话说,像MIT这样在理工方面世界知名的学校,他们训练学生的方向在于教导研发和创新所需的专业知识,对底层的制造,那应该是专科或职业学校的学生应该学习的。
$ ?. |& l- L! g+ @2 i
9 ^6 ?/ C6 |& u" ~( T1 N" d2 S9 ~3. AutoCAD依然是世界级的软件。尽管很多机械专业的人认为AutoCAD已经落伍了,但是不论是在我国或美国,AutoCAD书的销量依然要比其它同类软件的书亮眼。在1989年,美国最红的AutoCAD书 ─ Mastering AutoCAD和Inside AutoCAD,在2005年的今天我仍然能在美国书局的书架上看到。显然,AutoCAD仍是CAD入门者必学的软件。* L/ ]; C% E$ g- W5 o+ }% z
, l( L [0 q7 x8 y3 J2 A, j9 A
4. 不论是AutoCAD和Pro/E,本工作室所出版的书,无论是内容和范例上都要比美国的同类书籍实际的多。Mastering AutoCAD和Inside AutoCAD都仍和1990年的时代差不多,偏向手册型说明,数十年来如一日;而我们则因为身处环境变迁和激烈竞争的缘故,早已转型成实务型。所以,美国此行翻看了所有摆在书架上的所有AutoCAD书,就是无法觉得可以买下参考。但买了一本含税后美金90元的一本以机械专业为主,AutoCAD应用为辅的书。一本书90块美金是相当贵,买它的理由是:原来在美国也有人和我们一样,将AutoCAD分专业来写,同时这也是唯一一本在90年代所看不见的书。唯一遗憾的是:找不到以建筑专业为主的AutoCAD丛书。当然,书是不会白买的;未来,混合美式和中式风格的专业书,将会是本工作室AutoCAD丛书的主轴。
" q4 k7 f1 @9 _% f- t
& h5 o, V5 s9 \$ n) |: n- W# f5. 观微知着,从上面的现象观察中,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像Pro/E这类的大型软件,其造型方面的力较强,而制造相关的模块就特别弱的原因,对PRO/MOLDESIGN的功能颇有微词,担任本工作室《PRO/MOLDESIGN模具设计》主述的徐云祥老师就说:连来自以色列的知名CAM制造软件CIMATRON和来自澳洲的模流分析软件MOLDFLOW,都可以在美国老大哥已称霸惯了的市场上攻城略地,如入无人之境,就可以知到美国软件在CAM市场上的地位了。如果我预估的不错,美国知名的大型CAD/CAM软件公司很快都会在亚洲成立制造方面的研发中心,以补其美国本土人才不足的窘境。因此,在制造上我们不需妄自菲薄;在造型设计上,我们要加强追赶!
* v- V5 |8 N. w$ O! b
7 q2 y% e7 G6 E( ?6. 就诚如我们在网站上咨询栏目中所得到的反应,很多学校里读者在学习的CAD/CAM软件的心态上抱持着学习操作的态度,而不是学习设计的态度。事实上,学校可能也没有给他们的环境,而老师也没有给予正确的教导,等到进入企业后,才急着去找过去不甚重视的专业。像我们这样的老手都知道:Microstation要优于AutoCAD甚多,但是在美国大书店的书架上却见不到Microstation,难道美国人真是笨的可以?不是的,因为软件不是他们谋职拿高薪的关键,专业才是。因此在美国,外行是不敢随便翻译人家的使用手册或训练教材就出书的,而能出专业书的,那那本书就贵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本工作室的书,总会从该专业的基本讲起,同时出版比较慢的原因,虽然不一定能够全面和深入,但是在强调的就是这个意义!还有读者要我们也写UG,对我们来说,我们会想,但还是这个原则:Pro/E虽烂,但是如果我们花时间去研究它、深入它,让读者的提问都能得到妥善的解答,那不是更好,也显得更专业!对读者自己来说,专业的功夫不好,就算软件一级棒,也于事无补,烂软件只要熟,一样可以妙手生花,重要的应该是专业!所以,要学的软件应该是选用的人最多,市面上参考书籍最多的才对,这样,用在学习软件中的时间可以比较少,有问题找的到专家解答,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用在专业上。这样的态度会不会比较实在?!我们一直埋首于AutoCAD,今天才有这样的小知名度,不就是正因为这样的理念?!
5 n+ N \" }9 [4 w% @
( C1 A+ K+ |# V7. 根据上面的现象观察,龙震老师认为:中国大陆的“世界工厂”封号已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大陆的读友应多在各类制图员、各类设计师、制造工程师、操作现场设计师等职务上多努力,因为比起美国人来,和制造相关的工作机会要多很多。而台湾的读友将区分为两类。一类是愿意到大陆工作者,建议这类这类读友的内容和建议大陆读友的内容一样;另一类则是和美国的情况类似,多走工业研发和工业造型设计,因为工厂大量移往大陆的结果,美国的现况,就很值得借镜,但拥有好大学的高学历可能会走的比较顺。1 z$ M! c3 q; ]- j8 a$ z
# q9 D& x, \9 n3 t" e5 @' I
5 T+ h2 V% O2 |% u3 W+ H- _& a: ^3 O) W+ N/ k
对本工作室来说,未来我们会持续在AutoCAD上继续开发新的好主题,以供读者们更快、更全面的学习。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大量大陆读者对Pro/E、UG、Solidworks等,这类高阶CAD软件的殷切需求。虽然这部分的人数较少,属金字塔顶端的人才,但既然“不以赚钱为前提而写书”是本工作室一贯的宗旨,那么多写几本好书,仍将会是我们持续努力的目标。【Z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