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单位能带娃去上班? 企业招人新法宝:带娃上班 制造业人才变形记:工人变工匠,“蓝领”变“灰领” 今年应届大学生找工作 人均投了28份简历 在校大学生实习状况调查:有的是打杂 身份成困扰 武大教师考试出“怪题”:给雷军写信要求加薪
( q3 \8 J# s3 ^+ J1 u9 _( ?. a+ p8 P) k! d% t# i Q9 W
“各公寓如发现订餐、送餐的同学,将给予该同学寝室断电3日;如有同学举报订餐、送餐情况,一经查实并对商家进行处罚后,给予该同学500元奖励。”近日,一则落款为大连财经学院后勤集团的通知引发舆论关注。 高校禁止学生叫外卖的做法固然值得商榷,但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以外卖、快递为代表的“懒人经济”、“宅经济”在大学校园日渐流行,更有甚者,连买水果、生活用品都要花钱请人送到寝室……现在的大学生变懒了吗? 高校渐起 “懒人经济” 在“互联网+”时代,年轻人打开手机叫外卖、上门送快递等服务已是常态,他们习惯于用手机社交、支付,通过手机购买所需物品更是常见的生活方式。除了使用外卖软件和购物软件,高校学生中还流行在某些平台上发布有偿“跑腿”任务。 “在一些手机软件上,提供的赏金足够,就能找到人把要买的东西送到寝室。还有一些可以直接购买物品的微信群,‘水果群’、‘面包群’、‘黄焖鸡米饭群’……太多了,简直数不过来,真是懒到家了。”北京某重点高校大二学生刘子钰告诉中新网记者。 记者下载了一款号称专注于高校跑腿服务的手机软件,学生通过该平台可发布跑腿需求和相应的赏金,若有人响应接受任务,完成后即可当面获得赏金。任务内容包含取快递、买外卖、代打卡等,赏金由5元到20元不等。 对于一些时间方便的学生来说,帮忙跑腿成了闲暇时的小兼职。刘子钰偶尔也会接受一些代跑腿的任务,赚点赏金,“算是互惠互利吧,有些人不愿意跑食堂排队,要是有钱我也想下课后在寝室等饭吃,而不是去挤食堂,端着盘子排队打饭。” 宅生活催生跑腿需求 高校“懒人经济”予以学生方便的同时,揭示了如今大学生存在的不少问题。 “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宅在宿舍,享受上门服务。” 北京交通大学一位温姓辅导员表示,“有些人长期宅在宿舍,整日与手机、电脑为伴,生活不规律,精神面貌不佳。” 在该辅导员看来,“懒人经济”、“宅经济”在高校日渐流行,背后的原因有二:一方面,大学生对新事物接受度高,新兴的购物方式在大学能很快流行;另一方面,一些大学生没能适应“放养”的生活方式,沉迷于网络,缺乏自律。 同济大学一名张姓学生谈起自己的一位同学,十分惋惜,“大一时成天宅在宿舍打游戏,也不跟人交流,饿了就叫外卖,最后被学校劝退,如今被家里人送去当兵了。” 有专家分析,大学生的许多跑腿需求实际上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习惯的延伸,长此以往,容易造成与现实社会脱节,影响精神状态和社交能力,值得警惕。 管理不该“一刀切” 禁止外卖,并非大连财经学院首创,广州现代信息技术学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等高校,也都出台过类似的规定。据媒体报道,鉴于外卖餐盒给学校卫生环境带来的压力,大连财经学院才做出此决定。 有观点认为,出现了问题,学校不是想着如何纾解,而是一禁了之,太过粗暴,这种“一刀切”的方式是包办思维的结果。而一人外卖、全寝受罚,这种“连坐”做法,更是无视学生的尊严和相互间的信任。 北京某理工大学学生董云逸今年大四,已经保研的他无须面对找工作的压力,平时经常忙于打游戏和参加社团活动,叫外卖、让人帮忙取快递对他来说是常事。 董云逸表示,这不能代表大学生变懒了,校园人口密度高,需求更多样,学校提供的服务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懒人经济”的存在是对资源的优化配置。“禁止叫外卖”这样的规定,他认为过于夸张,“大学生基本上都成年了,不该被这样管。” 记者走访发现,北京大部分高校尚未有类似“禁止叫外卖”的规定,相反,北京高校普遍允许外卖人员步行入校、设立快递柜集中放置、设置快递包装拆卸投放点…… “学生的的消费习惯一定程度上在倒逼学校管理改革,疏的功效显然大于堵,简单的一禁了之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董云逸说。 . U, ]' k" K* j+ h( M) Q3 |;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