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单得说,市场和需求决定产业。
对于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你去问一个企业,成功最重要的要素是什么?基本上就是产品,成本,效率以及市场营销。对于在中国市场环境中经营的企业,在大多数领域,行业内,其最重要的因素是政府关系,这个因素一家独大。虽然,近20年来,这个因素所影响的范围和影响力的大小在逐步的变小变弱,但是,企业相关的这样一个领域,确实就是这样的一个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哪怕对于软件企业来说亦然是如此,为什么当年做财务软件的公司多入牛毛,而现在只有用友金蝶脱颖而出?这和用友金蝶自身的努力与技术当然密切相关,但是政府财政口,税务口的认证和绑定恐怕意义更大一些。
为什么当年蓝点linux汇聚了中国顶尖的技术人才,具有完全自主创新的中文内核,也在圈里得到最多认可以及知名度,最终却是红旗linux等产品大行天下,那你其实得看政府资源的投入取向(不单单是扶植资金,还有市场资源投入)
那么企业软件能给企业带来什么价值呢?以传统经典的理论来说,效率,成本等等都会是价值所在,但企业软件,明显一般不能在政府公关上带来太大价值(有特例,下文说明)。这就是企业软件在中国市场上很多地方的鸡肋所在,你不能指望着鸡肋成为一个欣欣向荣的市场。这正是中国企业软件的痛脚所在。
这也是我们很多企业软件从业人员的心病,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如果你做的东西很多时候是个鸡肋,导致的结果是,你很难从你做的工作中获得足够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这也是中国企业软件行业流失大量高端人才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业务层面和技术层面的人才。这种痛苦曾经伴随和困惑了我很长时间,直到遇到了一些像顺丰,sony,安利这样优质的客户和项目,才得以缓解。
其实,上述的因素只是一个最关键的因素,其他还有很多也很重要的因素,不妨举些经典的案例来看。
中国的企业软件市场,如果根据客户群体来分,大约可以分成4个部分:
1. 外资跨国企业客户
2. 民营企业客户
3. 国资企业客户
4. 政府机构及组织客户
从每年中国市场上贡献的销售额来说,其中大约的排名是国资企业客户>政府及机构及组织客户>外资跨国企业客户>民营企业客户,其中国资企业客户贡献的销售额一家独大,远远大于其他市场领域。行业内应该知道,大单都是出在电力,银行,电信运营商等领域。
外资跨国企业客户难道IT投入就这么少么?其实不然,只是绝大部分跨国巨头,其IT规划,投入在全球总部已经决定了,并没有给国内留下太多空间。
这种情况,在一些国内分公司的市场共享和话语权得到极大加强的一些企业中,已经得到改观,另外,SaaS也在很多跨国企业中国分公司受到欢迎,因为这是服务合同,不是IT投资合同。总的来说,国际跨国公司中国的分枝机构在IT上,尤其是软件领域的投入并不是很大,特别是和国资企业相比。但是这些项目和客户,往往能够做一些真正有价值的系统。
民营企业是个很有意思的客户市场领域。我先举几个经典的例子。
1.我有一个纺织印染领域的客户,在中国纺织品出口市场上,处于顶尖地位。它每年因为合同延误,错发,所造成的赔偿损失,最高可占到其销售的40%。全然是管理混乱以及内部差错所致。
最初我了解到这个情况,很为兴奋,觉得企业软件对这个客户大有所为。但最后发现,其实这个企业的决策者的注意力全都在寻找更为便宜,更为廉价的原材料采购和代工厂身上,
照他们董事长的话来说,目前我们还赔得起,寻找廉价的原材料供应,工人和代工厂,才是重中之重,低廉的价格才是他们的生命线。至于优化内部,提高产品质量和供货质量,他们本无百年老店的愿望,长期效益也不在他们的重点目标之中。
2.我另外一个客户,国内的上市企业,相应制造领域的龙头企业。2006年以来基本上就没有产生什么像样的项目和需求了。国外引进的,在国际上都处于顶尖水平的4条流水线,3条处于长年停工。企业的重点全部投入房地产市场,而房地产市场上的关键,在于向政府拿地。房地产业务上也未产生什么IT诉求。
3.亦是国内行业内顶尖的制造业龙头企业Y。前些年,在轰轰烈烈的ERP建设大潮中,决定投巨资建设ERP。决意选用SAP的产品。因此,我们还特地从海外请回一位ERP的专家G参与。下面简单回顾一下当时第一次交流会的一个对话:
G:请问你们为什么决定采用SAP的产品,SAP的那些产品内容和特质是你们所关注和看重的?
Y:SAP不是最好的么?我们就要用最好的产品。
G:ERP其实没有特别的好坏之分,不同的ERP产品其实代表的不同的管理内涵,管理思路和流程方式,选择合适的ERP产品其实很关键。如果全世界企业都用SAP的话,那岂不是都管理同质化了?就不能产生太多差异化竞争了。选择ERP,最好结合企业的业务特点和管理特点,了解产品,先选一个合适的产品,再在基础上做实施。
Y:国内大家都用SAP啊,SAP挺靠谱,就用SAP吧
G:。。。。。。。
综上所述,在民营企业领域,中国很多企业并没有看到企业软件的价值所在,而由于其行业,业务的多变性,使得这些企业很多也不在乎这些企业软件所带来的价值。对于民营企业来说,由于其逐利的本质驱动(无可厚非),变换的经济形势和国家政策,使得很多企业很难在特定领域做深做强。
因此,民营企业市场,一直是国内企业软件市场中,最为薄弱的一个领域。不过,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国内也有一些顶尖的民营企业,开始重视IT投入,并尝到甜头(例如快递领域)。但是你会发现,在中国最强势的行业分类:制造业中,民营制造业之于IT,还是和这个行业在国内的地位所极不相称的,这和企业根本上的价值取向,是分不开的。
最后说说国企和政府市场。这个市场贡献的合同和销售额之巨,有目共睹。有时候,某国企一个省的分公司的IT投入,就足以养活一个中大型的IT企业。但是这个行业内大家也都很清楚,这中间有多少面子工程和政绩工程。前面说到,企业软件有时候有特例对政府公关也是有价值的,主要就在这些面子工程和政绩工程上了。
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这些年来,尤其是国企领域,真正有正面的业务诉求,重大的价值贡献的企业软件项目,越来越多,比重越来越大。这是国企在IT投资上水平越来越高的体现。但是同样也必须认识到,在这个市场上,软件产品本身的优劣和合适与否,不是重要问题,甚至不是个问题。类似海南出现的,没有一个雇佣员工的纯皮包公司中标全省医院HIS的工程的案例,其实比比皆是。劣币驱逐良币,是常态。
同样100万的成本,全部投入企业软件产品实施,和花50万做实施,另花40万做打点,这两类东西肯定不是一个层次的。而两者谁能中标,一目了然。所幸的是,类似IBM等跨国IT企业,依赖其品牌溢价,可以在高成本的基础上,有机会做出一些有价值的系统来,但是留给创新型,技术型或者业务型的,真正有价值有发展的企业软件企业的生存空间,几近于无。
综上所述,中国企业软件市场的局面滞缓,受以下几个因素左右:
1. 国内企业的很多根本性的价值导向,和企业软件所能带来的价值,并不吻合。简单说就是真正很多企业想要的东西,不是软件能带来的。国外很多经典的企业软件的设计思路,有些在中国没有太多的价值体现和生存空间。
2. 中国表面上有两类市场:国家垄断的行业市场,和开放的行业市场,企业软件其实属于第三类:表面上是开放的行业市场,其实深受国家及政府的影响和控制,无论是从政策,资金扶植,和接口准入等层面,还是说市场资源(最大的市场在国企和政府)层面,不单软件,其实其他服务于企业的行业很多时候都一样。中国面向个人用户的企业,反倒在追赶世界一流上,走在了前面(例如互联网领域)。
3. 中国的经济环境乃至政策环境,变换不定,使得能够扎实下来做本业的企业很少。相应的,对企业软件这种带来长期价值的产品,形不成稳定和长期的需求。
4. 中国的企业软件始终被压制在了中国市场这个领域,缺乏走出去的能力,渠道和意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