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878|回复: 12

日企业称500米无线电力传输技术实验成功!震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13 22: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 b9 v" y$ X$ }9 }; @7 ^0 m( p9 Y. r9 ?$ F1 x; [
据《读卖新闻》报道,日本一家企业12日宣布一项无线电力传输技术试验取得成功,即在不通过电缆的情况下,以微波的形式将电力输送到500米以外的地方。该实验的成功使得人类向未来实现宇宙太阳能发电迈进一步。- v) {6 F8 V0 {! C4 N3 ?0 U
* I# @" |* p5 l0 o8 R# a" O, c! p
日企业称500米无线电力传输技术实验成功8 t8 e: b- X7 j* W$ k' Q
7 [4 ~$ X  F; t
# ?+ R0 V8 [. Z3 A& K* c: i

$ a; t4 A" \% }
. f% p4 C, W% D* o: F, i% k* t+ L/ {7 ~2 {: d$ a% m5 i8 }7 ?
报道称,日本三菱重工业今年2月24日实施了这一实验。实验将10千瓦的电力转换成微波,通过天线传输给500米外的面板状接收装置,然后再将接收到的微波还原成电力,最终用电力成功点亮发光二极管。500米的传输距离是当前日本同类实验中的最长距离。$ b# S7 Y2 [% R: @) h: i
! G; X0 S. W# C
报道称,宇宙空间不受天气影响,因此太阳能发电效率要比地球表面高10倍。而如何将距离地面3.6万公里远的宇宙空间的太阳能电力传回地面,是实现宇宙太阳能发电的关键之一。三菱公司计划在未来数年内,将目前的传输技术运用到山区电力输送工程中去,以尽早实现实用化。
. ?0 Z) t/ I$ m3 s' L; X8 D2 c; w( X6 ^# s& E' `
宇宙太阳能发电预计在2030年至2040年间实现。  N- }/ G: ^* E' 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13 22:31:27 | 显示全部楼层
500米?以前给手机无线充电也就几米吧。

点评

哦,谢谢。  发表于 2015-3-14 09:03
我看到这个信息,更重要的是看到,这么大功率的微波传送,我们未来是要变成超人么,生活在微波里  发表于 2015-3-14 08:28
哈哈,鹰大这个你就弄错了,手机无线充电是要放在底座上的,只是不要线连着罢了,不能放在兜里充电  发表于 2015-3-14 08: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13 23:0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总感觉这是一种人在找死的节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13 23:34:50 | 显示全部楼层
特斯拉貌似19世纪末就证实了无限能量传输。这个人不是一般的牛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14 08:52:11 | 显示全部楼层
优点即缺点缺点即优点

点评

你是说做武器!!!!  发表于 2015-3-14 12: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18 16:05:55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上初中时候买过一本电子小制作的书籍,里边有个电路是制作不用电的收音机的电路。。。我真搞不清楚他这个实验跟那个有何区别?能想到的唯一区别就是他这个实验有主动将电能变换为微波的转换器;而收音机是接收电台发射的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19 10:5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萝卜1767 于 2015-3-19 11:00 编辑
6 p& k+ {" c; K8 x& p
把刀用好 发表于 2015-3-13 23:34
8 \0 f, I! r0 W: P) U特斯拉貌似19世纪末就证实了无限能量传输。这个人不是一般的牛逼。

3 t5 J) }) }% C& m* ?1 T! b3 M/ D' r5 A, J
尼古拉.特斯拉真的是一位超前大师,伟大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19 10:5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1856年-1943年),塞尔维亚裔美籍发明家、机械工程师和电机工程师。他被认为是电力商业化的重要推动者, 并因主持设计了现代广泛应用的交流电力系统而最为人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对电力学和磁力学做出了杰出贡献。他的专利和理论工作依据现代交变电流电力系统,包括多项电力分配系统和交流电发电机,帮助了他带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是1882年,他继爱迪生发明直流电(DC)后不久,发明了“高频率”(15,000赫兹)交流发电机(于1891年获得专利),并创立了多项电力传输技术。[1]
: v9 i8 [* ], q0 ?% K0 t( u3 W尼古拉·特斯拉与达·芬奇一并被世界公认为两大旷世奇才,被人们称作交流电之父、无线电之父等,他的很多研究成果至今还是美国军方的绝密资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19 10:59:56 | 显示全部楼层
事迹简记; ?; ?: K. A- A2 j# [

, p6 ?8 y+ G4 w: B- J% r尼古拉·特斯拉
3 V- b3 d# h, a" d$ }$ t) }1856年7月10日——午夜特斯拉出生于利卡省(奥地利)斯米湾的一个塞尔维亚神职人员家庭。
7 z+ k9 v% x: V" {. y6 @. F# n0 F1875年-1878年——在格拉茨工艺学校学习。2 P8 |4 _* {, U* ?/ s6 `! O% f
1882年——在布达佩斯(匈牙利首都)一公园散步时,特斯拉发现了可逆磁场
" i  p. ?7 O' i1883年——在斯特拉斯堡他受雇于爱迪生大陆公司制造了第一个感应电机模型
- b! e- C6 e2 C5 G* F1884年——前往美国开始在爱迪生实验室工作" P" n. ^" S% B' R
1885年——离开爱迪生,成立自己的公司并开始生产多相交流电机和发电机1 f7 F  v- Y- `
1888年——5月16号在美国电气工程师协会上作了题为“交流电输送和交流电机系统”的报告。
# f4 X3 _& P% d1890年——他公布了高频电对生理影响的结果。
6 k: m5 F" R3 i- w$ ^1891年——他成为美国公民。8 K: L  D% }0 r& w
1891年——作了题为“极高频率交流电实验及其在人造无线发光中的应用”的报告,申请了“共振传送器的星形振荡器”的专利。
/ z" X$ U- }0 c1892年——来到伦敦,在皇家科学院作了题为“发光及其他高频现象”的报告,在电气工程师协会上作了“高压高频下的交流电实验”的报告,并在巴黎作了同样的报告。
. [0 s' r  @! N( z. }$ U1893年——在芝加哥世界展览会上吸引了公众的注意。他让高频电流通过自己身体并演示了可逆磁场模型,即所谓的“特斯拉的旋转铁蛋”。2 L; \- ~# W/ p& c" K2 q
1895年——5月13日特斯拉在纽约的实验室毁于火灾。
, t# M2 U8 U7 h3 U3 Y' a6 @( c1897年——在无线电工程技术领域他注册了20项发明专利; }6 _* n* |! f  ?" _& x0 Z6 l) j/ X- w
1898年——注册了无线控制技术(在纽约中央公园的湖里进行了遥控自动化小艇的实验,取得极大成功。)
7 I$ `: }6 G# L4 ~' ]9 X; k' h" E. G1899年——尼亚加拉水电站建成。6 \: W3 ?$ F! I, q! P
1899年~1900年——在科罗拉多泉进行实验。
6 I4 a% {; B% q( C1901年~1905年——在纽约附近的长岛建造沃登克里弗塔。
- A0 f2 m& q0 i: i( C( G9 b1909年~1922年——他只注册了机械方面的专利(泵、流速计、无叶涡轮)。
) N. ^. j# q/ E& e1912年,由于特斯拉和爱迪生在电力方面的贡献,两人被同时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但是两人都拒绝领奖,理由是无法忍受和对方一起分享这一荣誉
7 h+ x0 ~. b% L$ {1943年——1月7日特斯拉在纽约宾馆逝世,享年87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19 11:0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尼古拉·特斯拉以无线传输电力的方式,直到一百年后的“理论科学界”才实验出来,2006年麻省理工学院最尖端的技术可以利用“谐振式电磁感应”将无线电力传输到三公尺,隔空点亮了60瓦的灯泡,超过三公尺距离就点不亮了,超过十公尺就没电了( y4 [5 J0 s' I$ D- I+ g
      美国的军方从1945年已可以隔空传输太阳能约一百五十公里,但是电力极其微弱,直到后期有惊人的突破,可以从地球去点亮位在月球上的60瓦灯泡,超越“理论科学界”至少五十年的科技水平,而部分科技则交由美国航太总署使用。

点评

惊世骇俗  发表于 2015-3-19 17: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4-11-29 20:25 , Processed in 0.063710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