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瓷器在世界上的垄断地位和影响力在17世纪末达到了顶峰,然后便渐渐开始衰退,虽然在18和19世纪里中国瓷器的出口量依然不低,但也已经今非昔比了。这其中的原因包括中国的改朝换代和日本欧洲瓷器的后来居上。 1644 年,明朝灭亡,长期的战乱使得中国的瓷器业受到毁灭性打击。瓷器在很长时间里只有中国出产。到了唐代,青瓷的制造技术首先传到了朝鲜,后来又传到了越南,直到17世纪初期,世界上只有这三个国家能够制造瓷器。从日本人的收藏看,他们似乎对早期朝鲜的瓷器情有独钟,在日本京都的大德寺,保留着一种迄今为止最贵的瓷器----朝鲜伊多瓷器茶碗,估价为9500万美元。
日本人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没有能够制造出瓷器,但是对瓷器制造技术垂涎已久。到了明朝末年, 他们的机会终于来了。1592年,即明万历20年,丰臣秀吉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史称万历朝鲜之役,在这场战争中,日本侵略军被中朝联军打得惨败,而丰臣秀吉也因此一病不起很会 便去世了,而他的后裔和部将后来被德川家康打败并灭族。但是,日本人也不是一点收获没有,他们尽可能的从朝鲜俘获了大约一千名瓷器制造工匠,并且把他们全部带回到日本。同时,朝鲜的瓷器制造业毁于一旦。这些工匠来到日本后,被迫为日本制造瓷器,从此瓷器制造技术传到了日本。在日本九州的伊万里,有一座纪念这些朝鲜工匠的纪念碑,讲述了瓷器制作技术如何从朝鲜传到日本的过程。
九州的诸侯们,要从朝鲜掠来的工匠开始烧制瓷器。朝鲜的瓷工李参平在日本最早烧制出瓷器, 被奉为日本瓷器的始祖(陶祖李参平)。他花了20年时间在九州各地寻找适合制作瓷器的粘土, 最后他的有田町发现了高岭土。1616年,瓷器制造在日本终于拉开了序幕,靠的是中国的瓷器烧制技术和朝鲜的陶工。日本人把瓷器制作的工序分得很细,经过短短三十年,日本瓷器的质量已经达到了欧洲商人们的要求。 东印度公司向日本有田町订购的第一批就多达 65000 件。日本早期的瓷器大多是仿制中国的,比 如今天还能看到在日本(和一些其它国家)二手市场上出售的江户时代的印有“大明成化年制”标记的仿品。但是,和他们仿制其它产品的过程一样,很快日本人从仿制进入到创新阶段。根据《日本中世纪和早期近代生活》18一书介绍,有田町的瓷工酒井田柿右衛門在17世纪中期便发明了后来非常著名的赤绘瓷器。 赤绘瓷器是一种全新的瓷器,这种瓷器有时要使用多大 60 多种颜料,但是它的新颖之处在于它采用了一种特殊的赤色颜料。这种颜料主要成分是硫酸亚铁,但是加工的工序非常复杂,完美的赤色颜料需要 10 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加工出来。赤绘瓷器艳丽的色彩和白瓷洁白的胎质形成鲜明的对比,非常漂亮。这项发明对世界瓷器发展的影响虽然比不上使用钴蓝颜料的青花瓷,但是却改变了西方世界对瓷器品味,并且反过头来影响了中国的瓷器制造。赤绘瓷器从它的诞生开始,就受到了欧洲人的欢迎,并且很快风靡欧洲成为了日本瓷器的象征。
虽然到了康熙后期和雍正时期,景德镇官窑的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民窑和外贸瓷的品质却没有任何进步。西方人评论中国清代的瓷器认为,瓷器质量有粗有细,盒类瓷器多变 形,不平整,撇口碗的口沿有极小的凸起边,盘塌底严重;同是碗、盘,也有厚薄之分。釉子白中闪青。而青花颜色有浓艳闪紫的,或蓝中泛灰的。绘画比较潦草。这样的结果是,从 17 世纪后 期到 19 世纪中期中国瓷器在欧洲销量有所上升,但是和日本瓷器相比已经不占优势了。除了品质的差异外,中国瓷器也失去了品牌的优势,很多出口都属于订单加工。而同期日本九州出品的打 着“有田烧”标志的各种赤绘瓷器则是欧洲的名牌,一些商人为了降低成本,甚至向中国定制赤绘瓷器的仿制品,他们把“有田烧”的赤绘瓷器交给中国商人,让他们照样子仿制,到了18世纪 初,大量中国出品的赤绘瓷器销到了欧洲。这时,中国虽然还没有沦为瓷器制造的二流国家,但 是垄断世界瓷器市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点评:
战乱,品质,细分 这些都是中国人的软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