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老鹰

采购/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技术含量有多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23 09:28: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集中统一管理控制的企业确实很有必要,但是在国内目前很难做到严格,我觉得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人,中国人不缺乏想法和创意其实有些技术大牛的技术也不必国外的差,就是职业道德底线低,为了自己利益可以做一些违反道德或者是法律的事,而这些的根本在于人们的生活经济水平,我觉得只有全民的生活经济水平达到某一高度,人们的职业道德水平也会达到一定高度,所有人都不缺钱,生活都没有压力,都想的是把事情做好,这样才会有实现楼主所说的企业的可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23 14:47: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跟我们国家的体制是有关的,没办法,大家混口饭吃都不容易,谁老实谁就得饿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23 22: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九子 发表于 2014-8-21 01:11
这种只搞采购、质检、销售的企业,国外很多,而且规模大、知名。我有华人朋友就搞全球采购,他管这叫贴牌公 ...

学习了,希望多讲解一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2 15:2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3 09:31: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体系认证不就是搞这个的吗?关键是中国腐败之风盛行,好多在外国行的通的,中国就死翘翘,中国就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文化的问题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4 17:2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九子 发表于 2014-8-21 01:11
这种只搞采购、质检、销售的企业,国外很多,而且规模大、知名。我有华人朋友就搞全球采购,他管这叫贴牌公 ...

关于生产设备,我遇过的领导有一部分认为:用烂设备做出好产品,才是一个工程师牛B的地方,否则要工程师干嘛。我不知道在机械这个大行业里,有多少人也是这么认为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7 02:34:52 | 显示全部楼层
飞翔的阿Q 发表于 2014-9-14 10:25
关于生产设备,我遇过的领导有一部分认为:用烂设备做出好产品,才是一个工程师牛B的地方,否则要工程师干 ...

哈哈,我们觉得也是,因为我们会自己改装设备,甚至自己重新设计和制造新设备。但这些是针对特殊产品的。
如果你是标准产品,就要衡量一下是直接买设备划算还是自己改造划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25 16:4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九子 发表于 2014-8-21 01:11
这种只搞采购、质检、销售的企业,国外很多,而且规模大、知名。我有华人朋友就搞全球采购,他管这叫贴牌公 ...

66姐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26 21:4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熊anh 于 2016-2-26 22:19 编辑

 说说以前公司的事吧:总公司在台湾,有一欧洲客户,年采购量约一个亿,其中大部分从内地采购;我们按客户要求寻找供应商,客户再找第三方对我们筛选出的供应商进行验厂;然后由我们直接与客户对接,收取10%左右的服务费。与该客户的合作一直比较稳定,公司在这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后,开始攻关几家欧美的同行业客户,我离开时有两家已经达成合作意向,预计未来两年在这块的采购量能提高到2亿。
  公司各级人员基本都是销售型,可以说没有一个人在机械技术方面可以拿得出手的,管理层、业务人员几乎是技术白痴,配套的几个工厂在国内同行业其实也就是中等偏上水平,基本为台湾产机床,质量管理比国人大多数同行强一些,总体质量来说高于国内大多数同行,但是技术方面一般般,好多产品质量、工艺连我都不太看得上眼;但是公司这帮机械门外汉就是凭着“客户就是上帝”、“客户永远是对的”这股傻劲把一个重量级客户拿下来了,这股傻劲值得学习,但是采购能力上也确实有待提高。
每年1个亿的采购量,为什么老外在完全掌握生产工厂信息的情况下还愿意掏这1000W?客户多掏这些钱,说到底就是不放心工厂的质量控制,花钱再找个人帮他管质量而已,在此基础上公司的台资背景肯定是占了些优势的,毕竟在世人眼中,台湾制造还是内地靠谱一些。
 我接触过的外贸产品都是些常规、比较低端的,客户基本是各类经销商或是技术薄弱的生产工厂;其中有几款稍有些难度的,客户也曾直言比较他们国内做得好,而且价格优势明显;也有一些老外寄过来的样品,说实话,有的产品做得真不咋地。从工作中与客户的沟通以及老外反馈的一些信息来看,欧美在机械行业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人才危机,只是远不如中国这般严重而已。
 我们有几家做汽配件的供应商,在宁波或玉环的,都以外贸为主,而且无一例外都是专攻美国市场(主要是改装车市场);记得一次去一家做专业制动钳的供应商处,刚好遇到一美国佬在验货(这个供应商的质量真心不咋的,只是在同行中规模还可以,在跟我们合作的过程中都是问题连连,当时我们公司都准备要换供应商了,但是他们却每年出口美国1个多亿),那个美国人验完货时开了个玩笑:你们产品做得这么好,看来我们的图纸公差应该再加严一些了。这话一出,吓我一跳:难道美国汽车行业的成本压力真的这么大吗?还是前些年的“去工业化”真对美国制造业造成这么大的损害?
 公司另有一款产品,泵体外壳,是出口德国的,客户是家比较有名的大公司,已经合作有四五年了,但是做出来的产品真的完全无法跟印象中德国机械联系到一起:铸造外观是国内中等略偏上水平;较小的铸造缺陷,一般的磕碰伤,只要不是关键位置就可以接受;因为价格一降再降,工厂也是能省就省,最后居然连很多加工位置的倒角都省了,当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产品准备要包装出货时,心里那个郁闷:这玩意竟然是出口到德国的,而客户居然还是家大公司!
联想到近几年有不少关于“德国制造是否存在品质过剩”的争论,不光是我们国内有争论,欧美人在这个问题上也有争论,所以才有一些企业降低部分品质而追求性价比,上面所说的两个例子想必也是属于这种情况。
  从个人的经历来看,中国企业如果真能脚踏实地,严格按图纸工艺生产,真正做好一些中低端产品,其成本相对欧美还是有优势的,也是很有市场的。总是在说转型,但是中国制造要想真正走上高精尖,无疑于万里长征,不可好高骛远,长征的第一步必须是踏踏实实把手上这点小东西做好,然后再谈其它。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0 收起 理由
老鹰 + 10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4-11-26 19:35 , Processed in 0.05597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