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与利害Bob Liu (March 23, 2012 11:54 PM) | 评论(10)
5 E, y+ w/ m: ]. H4 c: W$ x2 |
9 n& S( [: R1 N0 k培训中有人问,如果供应商交货迟到,但对生产线没有什么影响,应不应算迟到?看上去很简单的一个问题,反映的其实是一个根深蒂固的话题:讲原则,还是讲利害?
. o% ?) u/ H; T9 v$ q# U
{0 l6 [+ @; _! U$ |' Q我的答案其实很简单:你说周三送到,结果周四送来了,迟到就是迟到。这是个原则问题,不能与是否造成损失(利害)混淆。否则只能使指标统计变得模糊不清,指标失去其客观性。: E8 J, A1 M/ q" [4 ?, K
公司这么大,物料这么多,你不可能逐个去判断,而且把一个本来很客观的指标,掺入很多主观性。这就如中国的法律,本来应该是黑白分明的事,经过人为解释,法治就变成人治,害莫大焉。如果是因为标准定得不清而不得不人为解释,那解决方案应该是细化标准。管理者在制定细则时怕麻烦,只制定一些纲要性的东西,自己图方便,可不要忘了,不制定细则并不意味着那些具体的情况不会出现。实践中该出现的都会出现,执行层就不得不去人为解释,出现各种不同的细则版本,也为人为操纵指标提供了温床。- Q: X; r; X5 ^: u# }9 {4 |
' [" o; O& x3 g4 W! E: f6 a7 Y林语堂有句话,说国人只讲利害,不讲是非(原则)。这话说得有点刻薄,但细想想,其实说到点子上了。发扬光大到极端,就是我们一度的国策"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支持,敌人支持的我们就反对"。这世上其实是有些绝对的对、错的(并不是说所有的对、错都是绝对的)。逆子三天两头打他妈,这就是绝对的错、是非问题,我们的敌人,只要是人,都会发对。那我们就支持?其实还真是:一些独裁者把自己的老百姓往死里整,地球上凡是有发言权的国家都在声讨,就我们把那当人家的内政,不干涉。不干涉,自然就不反对了。别忘了政府是公仆、老百姓是父母。我们不反对这些逆子把自己的父母往死里整,骨子里是因为这些没有影响到我们的利害。国人的道德沦丧,都是从政府开始。当然,也别认为这只是政府行为。拿这个标尺来判断自己的一言一行,看看你自己有多少时候在同样拿利害来代替原则。
% y. ]) ~- K% o& ^8 r/ M
7 l: [2 Q) W3 z2 ?0 L7 h2 \9 z' G; n$ q; v# g, V5 @
说得有点远。为什么在这里上纲上线呢?因为讲原则还是讲利害涉及到做人的准则,会影响一个人能走多远,不论是职业上还是社区活动中。且听我解释。人的职业生涯分三个阶段。刚出校门,初入职场,你去应聘,人家会问你有什么能力、将来能做什么,我们推销的是潜力;工作了几年后,应聘的时候人家就会问,你做过什么,绩效如何,我们推销的是经验;到了第三个阶段,我们想更上层楼,领导更大的团队的时候,公司关注更多的其实是我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推销的是人品、修养和声誉。这是因为这个阶段要求的是领导力,而领导力的一大块就是模范作用。不讲原则、只讲利害,你在人格上就不可能成为模范,也注定了在第三阶段走不远。
7 T; a- z; i0 m' M6 @+ F+ R. T; m# ?' C
以前的"举孝廉",其实就是看人品。能力相对容易提高,人品则否。科举文章,一边看文采(逻辑思维),一边看思想。尽管说的并不一定是要做的,但从说的(写的)还是可以看得出一个人的人格、思想水平。皇帝选拔的人,自然是第三层次的人,是领袖。而他重点考核人品、人格,也自有他的道理。当然,等科举做到八股就变味了,不过与今天的应试教育相比,就培养的领袖来说,也不见得更差。/ V, Z" U: K# ~- n8 V
, t$ r- U) `" o+ m0 U/ a
! v y, ]' T3 Z# _5 r( U8 X8 O,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