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做几件事”看上去是解决时间短缺的好办法,然而,所有曾经左手接电话、右手发邮件的人都不免感叹:试图三头六臂往往会降低你的工作效率。一些心理学家在研究多任务操作时发现,人类的头脑和心智并不是为这种高负荷模式而生的:无论在舞台表演、航空操控还是别的任务中,头脑过载都可能带来大麻烦。8 s4 U+ }. A- l0 Z9 S8 ?: P
8 ^/ D9 N0 u6 Y* l) a3 y准确来说,多任务操作包括同时操作一项以上的任务、快速在两项任务间切换以及短时间内相继操作不同的任务。心理学家对此进行了一系列任务转换实验,试图测量出人们花在切换任务上的时间,以探明玩这种“花活儿”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l" p# e+ |/ N
. ^: N: V5 G( w1 [/ k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罗伯特・罗格斯和斯蒂芬・蒙塞尔博士就发现,人们完成多任务操作要比重复同一任务花费更长的时间。在切换任务时,他们把时间花在了两件事情上:一是建立新任务的头脑控制定势;二是把思维从之前的任务中拉扯回来。
- u6 m! I1 R, e$ A! i) n# q# h% x$ B
乔舒亚・鲁宾斯坦、杰弗里・埃文斯和戴维・迈耶博士则在其发表于2001年的实验研究报告中说,对于多任务操作,被试都要花费额外的时间用于“切换”任务;任务越复杂,“切换”花掉的时间也就越多;如果刚换上手的任务相对生疏,则会“切”掉更多的时间。
U, F8 C, I1 e1 S6 Z4 T% V
5 i( a/ e+ N1 I' u% {尽管任务切换看上去不过是消耗了些边边角角的时间,但把人们在各项任务间此来彼往的工夫叠加起来,数量就相当可观了。迈耶博士甚至断言,一个人因切换任务造成思维中断、脑筋卡壳而“卡”掉的时间可以占到其工作时间的40%。: c; c0 Q% c$ E( `( n9 K& B) \- E
$ [9 v6 {. F8 p$ t* Q- ~一心多用的风格在今天的职场上广受青睐,但齐头并进、效率倍增的假象下,包裹着切掉的时间和徒增的失误。
3 `6 g% J" V% W1 g5 I1 u2 w
- g9 o' r! J0 G) X7 ]# }' K 专注是一种渗透力
( U" z% b/ O" a, N2 k& u% {" l* [: `% N
发散跳转或许是灵活的技巧,但专注却是一种饱含智慧的渗透力。它不仅适用于打理小小的办公桌,也能为经营人生提供指导。' j: [' l2 ^8 N( {% T8 ]3 u
' w$ A' |/ ]' w p3 W n. p) T& ?肯德基的繁荣最初萌发于加油站旁一家小小的快餐厅。上世纪30年代初,老板山德士发挥自己的烹饪才华,研制出口味独特的炸鸡,吸引了大批加油的人驻足品尝。为了缩短炸鸡的时间、满足更多食客的要求,山德士买回一个压力锅,在厨房里做起了时间、油量和压力之间的控制变量试验,终于发明了一种能在15分钟内把鸡肉炸得外酥里嫩的方法,使自己的炸鸡人气进一步飙升。即使在大萧条的背景下,山德士的生意依然红火。
* N# p5 i2 P' s4 w1 Q5 O6 V) G- o: D/ Q7 ~7 x# `
然而,山德士也没能逃过政策的波动、命运的波折。二战后,他一度资不抵债、变卖家财。但山德士清楚:自己最大的资产就是炸鸡的配方。于是,年近花甲的他开始了以炸鸡为中心的第二次创业:挨家挨户地推销炸鸡配方,出售特许权。在经历了1009次推销失败后,山德士敲开了成功之门。
) y E2 K2 W9 O, u, T9 J) [+ X- O. r: k) e& f+ `/ @3 E
我们不难想象,如果在资金紧张、客源短缺的创业伊始,山德士采取广泛尝试而不是锁定焦点的做法,他的生意能否熬过大萧条的冬天?! Z r1 v: X6 d0 I/ M
, m8 U6 O8 l4 Q
面对工作中冗长的文字、单调的数据,人们常常陷入一种别无选择的分心状态,任由旺盛的精力耗散在思维的漂移中。对此,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巴克利评价说:“注意力的缺陷只是表面现象,其背后是自控能力的缺陷。”
l2 w- [9 Z( x" _" ]* m Z) ]1 s. ~# ^( s, M' [( H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人的注意状态分为具有特定目的、需要作出意志努力的“随意注意”,和事先没有目的、也无需意志努力的“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使人们将心思聚焦在某一项工作上,但如果QQ叫上两声,不少人马上就会陷入不随意注意的泥淖,开始心猿意马。这种“一心多用”的背后是薄弱的自制力,而专注,就是用意志的缰绳拉住思维的野马。8 {" Z9 K# v; k6 L3 [ j, b
. ^ g' K2 x# U' s" g4 m近日得知某位大律师常常在睡前默记一副棋谱――这着实是凝练专注力的良方。闭上眼睛凝“视”,物体在心中的留影便是心理学所称的“表象”。作为形象思维的支柱,表象通常是概括的、模糊的、零落的。而在眼前看不见、手上摸不着的情况下,于脑中重现一幅复杂图景,则全靠意志力将记忆与思维连接。
- ^. _4 x2 D5 D1 l4 k4 c* W% I8 ?( h% W
或许你我会有其他的方法,来体验和淬炼专注这种可贵的渗透力,在沉心静气中孕育神采奕奕。“把心收回来!”这句话似乎已经成为至理名言。专一、深入、凝缩,思维与灵性的声音才能被放大,我们才能一点点收复被喧嚣湮灭的精神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