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9'99 于 2011-3-1 16:12 编辑
# \8 E5 M7 w5 ~# X/ D
) I" y1 \, y, s2 U) d扫街大虾高风亮节,佩服。话说得投缘,我也再多说几句。关于为什么国外厂家设计效率高的事情。 R4 o1 Z% d. S- M/ k; M
我在某厂做设计的时候,人家用的是ME10,不但进厂之前我没听说过,周围也没有几个知道的。和外部的交流只有靠转换,效率很低。所有的文件都在服务器里,你的主机只是一个显示器而已,没有权限你连机子都打不开,特别繁琐。开始很不理解,以为老板是傻帽,不知道怎么才能效率高,后来知道了,人家是为了保密,任何人,给你多高的授权,你就只能打开你那个级别的文件,其他的你毛都碰不到。即使你把数据带出去,要么你打不开,即使你打得开,这么生僻的CAD,量你也不会用。
: A9 f9 G, f# G5 p/ A, K. z工厂是订单式生产,接到订单开始设计,基本上都是一台小千万刀的,换成人民币去买那基本上不到一个亿也有9千万,可是从接单到出厂的标准周期,是4到5个月。那么他是靠什么高效率的设计生产的呢?经过几年的捉摸,我归纳了两条。1是完全不一样的设计方式。2是完全不一样的设计理念。
C5 Q/ p9 a) A- a3 Q先说设计方式,其实没有什么神秘的,搞过软件编过程序的都知道,为了协同作业,程序必须做到单元化,模块化,集成化。这三个词理解的都理解,不理解的说三天也没用,不罗嗦了。问题是,人家把软件的看家货用到了机械设计上,一台机器划分成十几个独立的单元,完全互换,坏了,几个螺丝一拧,整个单元拆下来换一套新的,坏了的拿回家慢慢修,修好了接着可以用。不同的单元来一个排列组合,崭新的新机型就出台了。能不快吗?; C- e# {: }/ q3 v# X) q0 d
再说设计理念,那就更简单了,规定,每一个单元在更新设计的时候,只允许引入一项技术,直到这项技术得到充分的认证之后,才允许进入下一轮更新设计。这样的规定,更新换代很慢的,往往几年才能完成一个周期。可是,十几个单元同时进行,速度就相当的可观了,两三个月肯定有新技术要上马,设计人员不断的要挑战新技术,所以人家一直在那个行业里处于全球领先。- x3 Y6 Z6 F+ y$ U; M# F3 B& f
我的理解,快和慢不是靠绘图员的手,也不是靠CAD的好与坏,靠的是思想和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