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wxhsd

中国企业的制度以及专业本身都面临着许多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22 13:31: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主要是老板不懂,怕风险,怕加成本,你做的很好没有什么,一但出问题你就要饿肚子,如果悄什么不动那不是你的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2 19:30:58 | 显示全部楼层
      1楼和8楼两位大侠说的都没错,这里存在一个二者结合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8楼先生说的很对,由于工作环境复杂,有些负载是很难计算准确的,比如:对某个机座校核强度,无论采用哪种软件,他都是静载荷,实际上在工作中机座收到的很多是动载荷的,并且是变化的,设计人员设计的保险系数大一些很正常,也符合实际。1楼先生强调的是一个优化问题,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这应该是设计人员追求的最高境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3 12:55: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帖子值得一看,津津有味哈!俺回去好好反思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3 15: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比着葫芦能画瓢是技术。
稍微改变和放大凭经验。
能够上升到理论,运用定理公式来计算,是人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3 20:53:1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标题以为说的是企业制度问题,往后看变成了设计经验问题。挺有意思的,连楼主这样的年轻人都能意识到制度有问题,相信大伙肯定都意识到了,但是讨论的时候往往只能说些现象,而说不出其中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或者只趋向于从技术层面提高自己,默认这些现象是合理的,找出其合理之处。
中国人做事往往更喜欢凭经验,而不讲依据。就像中医和西医的差别,西医上会把病情从化学、解剖学上分析透彻,制药也是合成特定的分子,来针对性的治疗;中医正相反,只从表象上来判断原因,中药的搭配和用量也全都是通过长时间的经验。倒不是说凭经验完全不对,但这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技术的发展。
还有一点,制度上来说我们缺乏一个反馈的机制,比如犯了一个错误,出了一个问题之后,没有总结和分析,不知道其原因是什么,也就更没有改进的措施,下次再遇到时还一样出错。如果能把反馈机制建立起来,就能实现持续改进,我们的技术水平就能大踏步的前进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4 08: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1楼和8楼实际上都说得非常好,但是按照楼主的标题“企业制度”问题来说,目前国内企业比较少试验分析手段、制度和意识。有些企业也有试验手段,但是是用来应付检查的,高校的使用来发表论文的。试验分析制度和意识是为了保障试验用来干什么,数据分析积累最为重要。正如大家广泛所熟悉的爱迪生发明电灯的话,怎么说来着,好像是数百次失败,知道了这些材料都不适合作灯丝。这就是数据,更关键的是这些数据能够供后人使用,也就是数据的整理、存档以及在检索利用。现在有多少企业保存者若干年前的数据资料,而又有谁去查阅这些资料,甚至有谁知道有这些资料呢,有谁知道如何在资料室找到前任汗水(失败的案例和分析)和智慧(成功的案例)的所有设计计算资料?看《中日对决——手艺人的战争》中日本企业对对图纸资料,设计计算以及试制过程的分析记录,并且可以很容易得再次检索到。更不说其他机械发达国家企业得核心东西为什么能够长久领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6 11: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SHI  shi a a ,谢谢楼主了还有其他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4-11-24 13:41 , Processed in 0.053618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