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单热源

太阳能与化学能外热复合式发动机,我的发明设想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9 15:3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UZHIPING1313 于 2009-8-19 15:33 编辑 7 b) K2 Y# i' o0 H) q3 _
& n. O( x: y! M" p% t( y  v
其实这个样机在以色列以做出来了。就是太阳能与化学能发电厂。白天用太阳能。晚上用化学能,当时我一看就知道了。用一个太阳能圆球做的聚热器。可能大家都在新闻上看过。但是中国就不一样只相信别人做了。用钱去卖,就是不想用自己国家的,因为在我国人的心里进口的就是好的,国产的差。但我不是学的他的设计。是我有了设计后他才有这个新闻。但他也不会对外说出它的原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1 11:0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怎么觉得像斯特林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1 15:3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体也可也说差不多吧,你要知道斯特林发动机都是在上止点工作,而我的不是在上止点工作,我的是在工作缸内有两个活塞相互的作用下,再来它是在另一个气缸外加热。它缺点就一气缸外加热。不是一个单独的加热系统。因为气体的导热系数低。还有一点就在工作缸上还是在上止点工作。更加增大了机械的机械能。再来它用空气没有氦气比热容小,同样的热量加热空气与加热氦气是很大的不同的。我现在是在工作缸连轩与曲轴成90 度时工作。这样减少了曲轴的压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1 21:48: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了解发动机
% Y; {, T1 w9 c% E  ]( m) c/ K帮你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1 21:5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才反应过来,你的发明优势是什么
1 U/ w# u0 X7 [/ q) O写个可行性分析报告,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2 10:0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UZHIPING1313 于 2009-8-22 10:08 编辑
2 j/ ?8 V9 ^2 D0 o1 d7 Y3 v, [" h7 j" N3 ]& O3 V# ]
是一缸压缩一缸工作.用压力储存罐把压缩好的压缩氦气储存.然后用封闭式加热,加热后送工作缸工作。这时刚好缸内一方的活塞不是在上止点。因工作缸内有两个活塞,一个在上止点一个是连轩与曲轴的支点和中心点成9 0度,这时上下活塞的空间成一个工作室。这工作室的体积刚好是压缩加热后的体积。用5个齿轮相连。压缩也是两个活塞同向就压缩,逆向就进气。与工作机同一个曲轴上。这样能使能量利用大大提高。可以用高压气,根据发动机的需要来设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2 10:4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明与斯特林发动机不同的就是一、我的工作缸不是在上止点工作。在下连轩与曲轴的支点和中心点成90 度时工作,由两个活塞相互转动,这样上下活塞加在一起,它总是在9 0度使太阳能与化学能的利用率得到提高。二、压缩与工作同一曲轴这样能方便制造。三、封闭式加热,加热器内有热量反射板。不会使热量浪费。再来加热气体它的吸热效果不好。因为气体的导热系数低。只有加热液体它吸热效好。利用液体的热量对流传给气体。这样热效率会大大的提高。因为固体受热传给气体是以辐射为主。热效率低。四、我利用了发动机的余热。当发动机工作后排出的气体,在膨胀时它只释放它的内能。它的热量不会全部消耗。有余热。把压缩的气体与排出的气体隔离受热,这样使加热前就开使受热,到加热时只需少量的热量就能达到一定的高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2 11:4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想法很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7 13:34:15 | 显示全部楼层
也给你顶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4-11-26 22:35 , Processed in 0.053057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