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的调研数据显示,全球约60%的经济体量来自于港口海湾地带及其直接腹地,75%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和人口集中在距海岸100公里的海岸带地区。
施罗德(Schroders)发布的《2023年全球城市指数报告》,2023年全球30个最佳城市大多分布在湾区。
旧金山、纽约、伦敦、香港、新加坡等湾区城市源源不断吸取全球最优质的人才、尖端科技、资本、创新力量等要素资源。而湾区城市所形成的湾区经济,向外联通世界,向内引领国家及区域发展。
“湾区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参与全球化、掌握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确立竞争优势的重要载体。中国大力发展“湾区经济”,是顺势而为,也是抓住新时代格局下海洋经济话语权。 从形成条件来看,中国拥有3.2万公里长的海岸线,位列世界第6,曲折蜿蜒的海岸线塑造了大大小小的海湾,其中,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的海湾150多个,大于5平方公里的200多个(包括河口湾和澙湖)。
观察海岸线,中国最有机会发展出湾区经济的有四个地方,分别为:环渤海大湾区、环长江口-杭州湾大湾区、北部湾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
环渤海大湾区,东西宽约346公里,南北长约550公里,形状呈“C”字,渤海海峡最短距离约105公里,由北向南分布着辽中南、京津冀及山东半岛三大城市群。但渤海海峡跨海通道项目多年来毫无动静,受制于空间及交通限制,环渤海大湾区内部彼此联系十分松散。
2021年出台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赫然出现了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目标,令人浮想联翩。不过,目前,环渤海大湾区仍处于民间畅想阶段。
环长江口-杭州湾大湾区,地处长三角洲南翼黄金区域、钱塘江入口,是国内唯一河口型海湾。北岸为长江三角洲南缘,南岸为宁绍平原,以上海为龙头,杭州、宁波是两个中心城市,舟山、嘉兴、绍兴为三大协同空间,进而辐射的沿海和腹地空间。
这一湾区由于地理上以杭州湾为中心,因此浙江最为热心。2003年,浙江布局环杭州湾产业带时,已将沿海沿湾的杭州、宁波6市纳入环杭州湾区域,其心思呼之欲出。
2017年正值澳港澳大湾区提上日程,引发国内湾区经热潮,浙江顺势提出了“大湾区”建设构想,力邀上海共建“中国第二个大湾区”,省级层面亮出大湾区建设路线图《浙江省“大湾区”建设行动纲要》,还给出了“力争2035年把杭州湾经济区建成世界级大湾区”的明确时间表。今年3月杭州湾跨海铁路传来好消息,通苏嘉甬铁路杭州湾跨海铁路桥海上首个桩基开钻。
不过,杭州湾跨海大桥建造工期仍需时间,再加上长三角城市群战略关系的调整,杭州湾大湾区近年来讨论声量渐少。
北部湾大湾区在设想中以广西北海、钦州、防城港、南宁、广东湛江、海南的海口、儋州等为支撑,但同时也是少见的跨国大湾区,西边一大半包括越南河内、岘港等地,因此建设难度更高。
比起国内其他三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的构想从一开始就透露出不一般的信号!
粤港澳大湾区是由国家最高领导人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秉承国家意志。2012年12月,在党的十八大后首次离京考察就来到广东,提出“希望广东联手港澳打造更具综合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2017年7月1日,《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由国家发改委和粤港澳三地政府在香港签署,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式启动。
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明确了大湾区应以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海为核心,构建极点带动、轴带支撑的高质量网络化城市群。
至此,中国也迎来了真正的“第一湾”,剑指世界“一流湾区”,更重要的是,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中国发展湾区经济的标杆,承接“十四五规划”海洋经济,为未来“多湾区城市群战略”埋下伏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