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械装配的基础知识
6 Y: @/ C; J( z5 {3 ]/ r2 U1.基本概念
. d6 Y) m+ t. v0 D( h% X9 G5 G1.1装配:根据技术要求将若干零件接合成部件或将若干个零件和部件接合成产品的劳动过程。
. T& e/ R7 X4 C4 R8 r; r1.2装配单元: 一般分为零件、合件、组件、部件和机器五个等级。
0 s& x' ~* Y8 `7 P. ] ~$ C2 j, D4 ^0 b1.2.1零件是组成机械和参加装配的最基本单元。4 ?0 i" o/ x" g$ G# z( M
1.2.2合件是比零件大一级的装配单元。下列情况皆属合件:
/ D+ O! _' X# t5 y1.2.2.1两个以上零件,是由不可拆卸的联接方法联接在一起。6 u8 }" p8 H! x# y+ d" W: n
1.2.2.2少数零件组合后还需要合并加工。# r1 S3 q1 ?0 v' C# F: v: T
1.2.3组件是一个或几个合件与若干个零件的组合。) g j" B' S* w2 d! q, [7 |
1.2.4部件是一个基准件和若干个组件、合件和零件组成。
2 c/ w" l; D6 k1 g, O( w% f8 g# s注:目前各公司习惯叫法不同,如焊接件有称零件的,有称部件的,也有称组焊件的。具有典型功能的大部件一般又称为总成。1 h( V2 z& H0 Z2 N# ~
1.3:装配精度:位置精度、运动精度、接触精度、配合精度。+ k; t; q, x" ~0 f) B: ]# G! m
注:接触精度是位置精度的基础。位置精度又是运动精度的基础。: l4 o: A' A& p$ l
1.4装配尺寸链:在机器的装配关系中,由相关零件的尺寸或相互位置关系所组成的封闭尺寸组合。
9 u F9 j' s8 u; c8 e* u( h* Q1.4.1封闭环:在装配过程中间接保证的尺寸。封闭环的下角标"0"表示。2 o/ j. @* P5 o2 e& m
1.4.2增环:该环的变动引起封闭环同向变动。, ^+ w% Q7 f' L. P! z
1.4.3减环:该环的变动引起封闭环的反向变动。
: e2 s; t2 }+ H6 L- i( j0 a1.4.4补偿环:预先选定某一组成环,通过改变其大小,使封闭环达到规定的要求。
5 y, A) C+ g0 }, q1.4.5最短路线原则:要求装配尺寸链中所占据的组成环数目最少,即每个有关零件仅以一个组成环列入(一件一环)。
9 q1 p, ? V- W9 {. l1 ]! ?1.4.6正计算:已知组成环的极限尺寸,求封闭环的极限尺寸。$ R/ ~1 V. K+ e( |8 q* w/ G2 N
1.4.7封闭环最大极限尺寸A0MAX:增环最大尺寸和减去减环最小尺寸和。
3 R: V! _) z3 a8 i7 x1 X1.4.8封闭环最小极限尺寸A0MIN:增环最小尺寸和减去减环最大尺寸和。3 ?# Z' j$ o& Q: d& P% d
1.4.9封闭环公差:等于A0MAX-A0MIN,亦等于各组成环公差之和。
5 L/ M9 O( f7 B1 Q. e* H1.4.10反计算:已知封闭环的基本尺寸和极限偏差,以及组成环的基本尺寸,求各组成环的基本偏差。0 [" C3 C, q( u( k; }6 E
1.4.10.1相等公差修正法:按封闭环设计要求的公差求出组成环的极值平均公差,然后根据各组成环的加工难易程度进行适当修正。组成环的平均公差Tav,L=封闭环公差T0/组成环数m。
5 d6 @1 b2 J2 n1.4.10.2 等精度法:按封闭环设计要求的公差求出组成环的公差等级系数a,然后确定公差等级。
1 W5 q( z' P$ m1 \) _1.4.11完全互换法(极值法):零件无需选择修整即达装配要求。: x/ S" x' {1 f5 g5 e$ ^, N
1.4.12分组互换法(选配法):分组后大配大、小配小满足封闭环精度要求。
' o0 a; |$ X: \1.4.13调整法:改变一个零件位置或选定一个适当尺寸的调整件加入尺寸链中来补偿,满足封闭环精度要求。
# j3 g' d6 `; d1 A1.4.13.1可动调整法(可动补偿环):调整预留的可动补偿环的位置,满足封闭环精度要求。' j7 Z& o/ M, ]( G9 v
1.4.13.2固定调整法(固定补偿环):装入从一定间隔制成的成组零件中选取合适的尺寸零件,满足封闭环精度要求。" j2 y. V$ ?- l5 U
1.4.13.3误差抵消调整法:调整相关零件误差方向使其相互抵消。( }& K. p% ~/ R
1.4.14修配法:改变补偿环尺寸,满足封闭环精度要求。
) A9 p% e4 ]' q+ M1.4.14.1单件修配法:选择一个零件作为修配环。
) T4 \, ~' Z; Q- Y1.4.14.2合并修配法:将多个零件合并在一起,作为一个零件修配。
# c9 W- h0 f, q# G1.4.14.3自身加工修配法:利用机器自身加工能力进行修配。
6 K5 R, H/ _( T% p1.4.15概率法解尺寸链:直接装配绝大多数产品能达到封闭环精度要求。4 `, W% Y* f1 p7 K
1.4.15.1算术平均值¯A:; S5 f) g6 N- w% P' ?" x% s6 f
1.4.15.2封闭环的统计公差T0s:
' U; D# K# V$ o6 t4 D. M7 L$ Z) j1.4.16假废品:测量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假超差的产品。+ g9 ~) B5 h5 g+ C8 o2 T& O5 |
2装配工艺规程的制订
/ X# J! p: Z; [& v6 c4 @2.1基本原则8 S; h' D/ V+ p3 r
2.1.1保证产品的装配质量;* w! {; j ?) A2 W* u9 F
2.1.2合理安排装配工序,尽量减少钳工装配的工作量。 缩短装配周期,提高生产率) ^3 r# Z7 I& [7 |/ x
2.1.3尽量减少装配成本;3 I/ v3 K3 y1 W
2.1.4装配工艺规程应做到正确、完整、协调、规范。5 N5 f1 k6 \1 \' o" S
2.1.5充分利用现有生产条件,尽可能采用国内外先进工艺技术。2装配工艺规程设计的步骤3 h/ q! v# y, K G% L ]* C; E
2. 1研究产品装配图和验收技术条件
) \, v, \ u# V3 E: A5 F2. 2确定装配方法
* T& _% V& l7 ?, c" b' V2.2. 1是否需要工装4 f5 `% c6 I- u( c G
2.2. 2装配尺寸链的计算方法0 l& Z% n$ B% m$ Y$ {( t
2. 3确定装配的组织形式: A; ?% V9 R5 A% Q7 \
2. 3.1固定装配
. G7 h/ N$ A% R, b8 G5 Y/ k0 F+ t! u2. 3.2移动装配
* |- W& l- M5 |' ^7 D% M2.4划分装配单元,确定装配顺序,绘制装配工艺系统图
. d3 m+ ~& z+ Y1 h& s: Y2.4.1安排装配顺序的原则:先难后易,先内后外,先下后上,先重后轻,先精密后一般。! j) F, \5 f+ G) h+ L
2.4.2选定基准件; q$ [6 s; I/ a$ p& P
2.4.3绘制装配工艺系统图, F: c$ O( M5 [) {% \ C
2.5划分装配工序,进行工序设计5 x2 B3 n) q# }/ l' x8 }* c; j
2.6编制装配工艺文件 |
|